原意民
毫不夸張地說,非洲到處都是賺錢的機會。
筆者近年來一直在非洲工作,走訪過非洲許多國家,深切地感受到,國內企業(yè)對非洲經濟的了解真是太少了。如果實地考察、細心觀察,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到處都是賺錢的機會。
誘人的市場
今年春節(jié)前,我在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機場偶遇一家重慶摩托車企業(yè)駐當地的銷售代表,我問他2003年做得怎么樣?他說僅摩托車一項,該公司對尼日利亞的出口額就達2000萬美元。當我夸獎他們公司做得不錯時,這位銷售代表連連搖頭:“這算什么啊!論出口額,我們只排在尼中國摩托車企業(yè)的前三四位,做得最好的數南京的‘金城摩托,他們 2003年對尼出口了30萬臺(套),出口額上億美元?!?/p>
贊比亞中國投資開發(fā)貿易促進中心周文根主任曾考察過尼日利亞,他發(fā)現那里沒有一家味精廠,該國味精市場被臺灣一位商人控制,年進口360個集裝箱,上萬噸。目前,中西非市場幾乎都被那個臺灣商人壟斷。事實上,臺灣產的味精并不比中國內地的好。
其實國內的很多中小企業(yè)在非洲都有生存空間。我國許多紡織企業(yè)因生產過剩而關門歇業(yè),假如把工廠整體搬到南非和尼日利亞,利用那里的優(yōu)質棉,從棉紡、印染到制衣、銷售形成一條龍,賺取的利潤起碼翻幾番。
周文根認為,國內企業(yè)在那么激烈的環(huán)境下競爭,如果到了非洲真是可以輕而易舉地發(fā)財。他甚至有點著急,國內對非洲的宣傳真是太不充分了,“在一些赤道非洲國家,至今還沒有一家冰棒廠?!?/p>
類似的情況在非洲還有很多。莫桑比克是聯合國列出的最不發(fā)達國家之一,該國民族工業(yè)落后,連百姓生活最基本的日常消費用品都需要進口。在首都馬普托的大街上,中國生產的服裝鞋帽、塑料制品、陶瓷制品、五金工具、小型家用電器、電視機、電冰箱、空調機、洗衣機等到處都是,價格要高出國內5—10倍。
近年來,莫桑比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發(fā)展經濟的措施,頒布了國家《投資法》,成立了國家投資中心,建立了工業(yè)自由區(qū),努力改善投資環(huán)境,大力吸引外國投資,投資政策比鄰近的非洲國冢優(yōu)惠,投資者獲得的利潤可自由匯出。莫桑比克不僅進口關稅較低,而且從2001年1月1日起,當地產品可以免稅進入南部非洲共同體其他13個國家,并且無配額地進入美國、歐盟市場。
中國公司在莫桑比克承包項目或者投資建廠,不僅可選擇的項目眾多,而且獲取的經濟效益十分可觀。據專家介紹,莫桑比克是一個慶海國家,擁有2600多公里長的海岸線,但當地人不會利用海水曬鹽,每年需要進口大量食鹽。中國公司可以投資建造一個海水曬鹽加工廠,產品既在當地銷售,也可轉銷到周邊國家,從中必然能獲利不少。
由于耕種管理落后,糧食需要進口,莫桑比克政府對外資投資農業(yè)項目提供非常優(yōu)惠的政策。例如,莫桑比克政府的一位部長或者省長有權一次性批給投資者1000公頃土地無償使用,外加農業(yè)機械進口免稅、免征10年所得稅等優(yōu)惠。
非洲心得
對于很多想走出國門的中小企業(yè)而言,要到非洲捕捉商機,開發(fā)市場,最好對非洲各國市場進行必要的了解。下面就是一些“老非洲”的經驗之談。
非洲當然有大生意可做,但大多數國家經濟不發(fā)達,人民購買力低,市場容量小,在非洲真正如魚得水的還是賣小商品的中國個體戶。中小商人從國內發(fā)貨時一定要盡可能多品種、小批量。有的個體戶發(fā)來的貨柜,就像小百貨店,每種商品都掙得不少,賣得好時,一個集裝箱貨物,能有百分之百的利潤,而且資金周轉很快。
非洲人做國際貿易都不愿開信用證,往往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貨到付款,小商小販更是賒貨代銷。雖然千里迢迢地從國內發(fā)貨有一定風險,但也可謂是“必需”的手段,如果邁不開這一步,就會錯過很多生意,也不利于快速占領市場。
中國的投資人選擇投資項目時,最好是那些技術適用、勞動密集、節(jié)省能源的加工產品項目,如農業(yè)、食品、服裝、建材、木器加工、輕工產品、汽配零件、五金工具等。做生意最好避免用當地貨幣結算,而要用美元結算。
“到非洲開拓市場,要找好合作伙伴?!蹦戏墙鸪布瘓F總經理王煒說。目前國內有不少從事進出口貿易的企業(yè)在非洲受騙上當,主要是沒有找好合作伙伴。他們將貨物發(fā)給了非洲的代理人(華人為多),但代理人找各種借口不付錢,這些企業(yè)只好托使館四處幫忙討債。應當注意的是,非洲有相當一部分華人嗜賭成性。一名曾受過騙的生意人告誡說:“找合作伙伴一定先弄清楚對方是不是賭徒?!?/p>
此外,“到非洲一定要身體好”。非洲國家大多缺醫(yī)少藥,衛(wèi)生條件差,工作環(huán)境艱苦,一旦有病,是很麻煩的事。國內企業(yè)千萬不要派年老體弱的員工去,不然的話,出了漏子就是人命關天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