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影
“哪朵葵花不向太陽?哪個窮人不向共產(chǎn)黨?任憑白匪再猖狂,燒我房屋搶我糧,一顆紅心拿不去,頭斷血流不投降。”黃麻起義的策源地———紅安,成千成萬的英雄兒女在血與火的革命戰(zhàn)爭年代,作出了驚天地、泣鬼神的人生抉擇。下面是從紅安革命群英譜中擷取的一組故事。
他把馬克思像貼在自家神龕上
在大別山區(qū),提起吳煥先“破家革命的故事”,人們無不稱贊他。
吳煥先是黃安縣(今紅安縣)紫云區(qū)四角曹門村人。他家有近百畝田地,還開了一家雜貨鋪,家里十分富有。1924年,吳煥先考入麻城蠶業(yè)學校,開始接受進步思想。1925年加入青年團,1926年初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吳煥先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簡直到了癡迷的地步。在途經(jīng)武漢時,他特意帶回一張馬克思的畫像,回家端端正正地貼在正屋墻面的神龕上面。父親問他:“你怎么把一個大胡子像貼在供祖宗的地方?他就這樣值得你崇拜?”煥先解釋說:“這位先生是位了不起的大人物,他叫馬克思,他主張解放全人類,消滅剝削人的社會制度。我們中國也要走他指引的道路。畫像供在神龕上,就能隨時提醒我要堅持徹底的革命。”
父親蠻不高興地說:“我管他什么這主張那主張,只要我們家有吃有穿就夠了,你給我扯下……”煥先理直氣壯地說:“人家董必武老師都那么敬仰他,我有什么理由不學他?”父親一聽董必武這名字,驚訝地說:“他,他也相信馬先生?”“是的,一點不錯?!边@位有點文化的父親早聞董必武大名,便不再做聲了。
吳煥先回家后,根據(jù)黨組織的布置,號召農(nóng)民群眾起來開展對土豪劣紳斗爭,從政治上壓倒他們的威風,從經(jīng)濟上限制他們的剝削行為。在革命活動中,有一個念頭總纏著吳煥先:“我既信仰共產(chǎn)主義,就得背叛這個剝削階級家庭,非得破家不可?!彼_始動員父親,講明這個意思,并說馬先生和董必武他們也是主張這樣做的。父親一聽又火了:“你說什么,讓我把祖輩積下的產(chǎn)業(yè)拿出來共產(chǎn)?我可不能聽你胡說……?!睙ㄏ戎栏赣H不會輕易答應,還是耐心地勸說。兒子執(zhí)意要破家革命,父親總還明白一些道理,終究拗不過兒子,也只好由他“破家”了。吳煥先為使農(nóng)民打消顧慮,在自家門前,當著農(nóng)會和群眾的面,將他家的土地房屋契約和債據(jù)全都燒毀,許多受苦受難的窮人,當場驚得目瞪口呆。一時間,在場許多老人激動得熱淚縱橫:“煥先,他……他真是為我們窮人啊……?!睆拇?,農(nóng)民群眾更加信任他,自覺跟著他鬧起了革命。
吳煥先領導的農(nóng)民運動,首先打擊了那些民憤最大的土豪惡霸。對此,土豪劣紳們視革命如洪水猛獸,恨之入骨,伺機反撲。1926年冬,黃安北鄉(xiāng)兩個最大的惡霸地主方曉亭和吳惠存,勾結袁英等一幫土匪,帶領200余人,乘吳煥先剛組建的農(nóng)民武裝隊伍不在村之機,直撲四角槽門。
當時,吳煥先的父親吳維棣聞訊,帶著家人迅速朝后山灌木叢中躲避,土匪們跟蹤追到叢林,先將煥先的大哥尚先、二哥奉先開槍打死,接著舉槍追趕他大嫂,大嫂被逼到水塘旁,抱著不到半歲的小孩跳塘了。敵人又瘋狂地追尋吳維棣,吳維棣帶著老五濟先在叢林里被抓住。土匪用槍逼問吳維棣:“你兒子跑到哪里去了?”滿腔怒火的吳維棣沖著這伙土匪答道:“還用問,你們打死的不就是我的兒子?”土匪惡狠狠地吼起來:“我們問的是吳煥先哪里去了?”這位正直的老人兩眼仇恨地瞪著土匪大聲說:“老實告訴你們這幫土匪,他革命去了,他就是為殺盡你們這群狼心狗肺的東西……”土匪們惱怒地說:“今天找不著吳煥先,就要你們全家歸西天!”說著,用刺刀朝老人連捅五刀。接著,又將濟先打死。喪盡天良的土匪,將老人衣服剝光,拋尸露野。敵人就這樣殘暴地殺死了吳煥先一家六口。
敵人走后,煥先的母親逃了回來,見了這一堆血淋淋的尸體,哭得死去活來。接著,吳煥先也從外地趕回,一見這慘景,不由得心如刀絞,懷著悲憤的心情將親人逐一安葬,他對著六座壘起來的墳塋,淌著淚水說:“是我害了你們。不,是這個黑暗的社會害死了你們。我一定要為你們報仇!你們安息吧!”然后,揩去淚水,拉著母親的手說:“走,我送您老人家到舅父家去,任憑敵人怎樣兇殘,叫我吳煥先不革命辦不到!”吳煥先沒有因全家遭血洗的慘痛而對革命消沉,反而從血的教訓中,頭腦更加清醒,認識更加深刻:這種社會非革命不可。為了革命,為了實踐自己的信仰,不要錢,不要家,不要命。他將母親安置后,又繼續(xù)領著農(nóng)民武裝隊伍,同敵人展開殊死斗爭。
1935年,吳煥先帶領紅二十五軍長征,于8月21日犧牲在甘肅涇水河畔。
“藍衣先生”
在七里坪西門倒水河岸邊,“紅四方面軍誕生地紀念碑”正前方,有一座用混凝土筑成的紀念碑。清晨,當一輪紅日剛剛升起,萬丈霞光便首先映紅了這座豐碑,也映紅了碑身鐫刻著的“南一門舊址”五個醒目的大字。它吸引著前來瞻仰這塊屬國務院文物保護之列的革命遺址。
這里,有一位鼓書藝人叫張南一。他幼時家貧,私塾先生見他聰穎,免費讓他讀三年私塾。張南一口才好,輟學后,以打鼓說書為生,終身未娶,與母親相依為命。1926年,46歲的他,參加農(nóng)民運動,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后任七里坪革命法庭審判長。
張南一,平常著一件藍色長衫,走村串戶,秘密組織農(nóng)民協(xié)會,有群眾不知其名,常稱他“藍衣先生”。他常編鼓詞在天臺山、七里坪一帶說唱:“有貧家,坐田埂,自思自嘆。嘆只嘆,我窮人,無吃少穿。天地間,都是人,應該平等。為什么,富與窮,貧富不均?勸大家,切不要,被人蒙哄,全都是,狗地主,剝削窮人?!痹谒男麄鞴膭酉拢S多農(nóng)民參加農(nóng)民協(xié)會,與地主豪紳斗爭。
1927年11月,張南一參加的黃麻起義失利。在烏云密布的白色恐怖下,這位共產(chǎn)黨員自然也在敵人的重點搜捕之列。此時,張南一仍以打鼓說書為掩護,繼續(xù)留在當?shù)貜氖赂锩麄?。不料,被壞人告密。敵人立即帶了一幫匪兵對柳林河村挨家挨戶搜查。沒搜著張南一,敵人就把全村300多名群眾,用槍逼著集中在村東頭的打谷場上。敵營長路金川惡狠狠地嚷道:“你們要是想活命,就把張南一交出來,不然的話,把你們全都殺了?!边@時人群中有人答道:“他早就離開家了,他單身一人跑到哪里,我們怎么知道?”這位答話的群眾馬上被幾個匪兵拖了出去,鞭抽腳踢打了個半死。
敵營長嚷道:“你們交不交?不交,就把你們的住房統(tǒng)統(tǒng)燒光,看他張南一還往哪里跑?”人群中沒有人吭聲,被圍困的群眾捏緊拳頭,個個怒目而視。這時,敵人狂喊了起來:“燒,把房子統(tǒng)統(tǒng)給我燒掉,把張南一燒死!”幾個匪兵立即在村頭點起了火,一股濃煙騰空而起,人們氣憤極了。一位老人忍不住嘮叨了一句,馬上就遭到敵人的槍擊,倒在了血泊之中。
藏在村里房屋夾墻中的張南一聽到槍響再也忍不住了,便沖了出來:“老子就是張南一,你們欺壓無辜百姓算什么?要捉就捉老子!”全村群眾得救了,而張南一卻被敵人捉去。
敵人把張南一綁在一棵木梓樹上。
敵營長見張南一毫不屈服,又命令兩個敵兵抬來一塊大條石壓在他的背上。敵營長路金川睜著一雙布滿血絲的眼睛,洋洋得意地進行審問:
“張南一,你要是想少吃苦頭,就趕快說出你的同伙,怎么樣?”
“呸,老子明白你們是一伙狼心狗肺的東西。你們想從老子口里掏出半個字,做夢!”敵人對他又抽又打,見這位倔強的硬漢子始終不屈服,便五花大綁將他押到了七里坪。
在敵人營部,特地從縣城趕來的敵團長李文堂,假惺惺地說:“我講幾條,看你選擇哪條,只要你保證不鬧革命,我就放你;只要你自首悔改,我就賞你;如果愿為我們做事,就讓你當個官優(yōu)待你?!?/p>
張南一嘲諷地說:“這樣,我也答復你幾條:一、放我回去我同意,保證不革命辦不到;二、本人既不‘悔改,也不要你們的賞金,國民黨愛金錢,共產(chǎn)黨愛勞苦大眾;三、你們的官我不當,你們是貪官污吏,我不能與你們同流合污……?!?/p>
“住口,不識抬舉的東西!”敵團長沒料到這條硬漢子回答的幾條,如同一支支利箭,射得他臭口難開。他惱怒地吼叫起來:“來人,對他來硬的……”
張南一挺直胸脯,兩眼直盯著敵團長,一字一頓地說:“我是個打鼓說書的藝人,有幾句唱詞是這樣的:‘這社會不平等,貧富太懸殊,當官的欺壓人,殺人遍地;整百姓害窮人,抽筋剝皮……”不等張南一說完,敵團長猛地站起來吼叫。張南一搶著說:“別在我身上做夢,要殺就殺,叫我不革命辦不到!”敵團長火冒三丈:“來人,給我嚴刑拷打,割去他的耳朵,剁掉他的鼻子,看他還硬不硬?”
張南一耳朵和鼻子被割,強忍鉆心疼痛,嘴里仍不停地說:“老子……老子就是要革命……老子……老子還要當共產(chǎn)黨!”
敵人見軟硬兼施都無濟于事,于1927年12月10日,在灰沙朦朦的七里坪西門河邊,敵人在那里挖了一個沙坑,用鐵絲將張南一的肩胛骨和腳跟穿起來,推到坑里。路金川指著張南一說:“張南一,你要再講革命,馬上就活埋了你!”張南一憤怒地斥責道:“活埋怕什么?老子死后,再過20年還是要當共產(chǎn)黨!”敵營長氣得兩眼翻白,殘忍地將他的舌頭割掉。堅強的張南一,含著割掉的舌頭連同鮮血一起朝敵人臉上噴了過去……一雙仇恨的眼睛死死盯住敵人。最后,慘無人道的敵人將沙土埋到他齊胸口的地方,便狼狽地離去。為了革命,張南一壯烈地犧牲了。
張南一犧牲了,但他的革命精神永存。1930年七里坪改名為列寧市后,黨和蘇維埃政府決定將七里坪的小南門以他的名字命名為“南一門”,以紀念這位至死不渝堅決革命的烈士。
新中國建立后,黨和政府沒有忘記這位英勇不屈的烈士,在原地修建了一座紀念碑。
英雄秦紹勤
秦紹勤烈士紀念碑的碑文中寫道:“英雄秦紹勤,開膛破肚在北門,寧可自己死,不連累別人?!边@是人們對秦紹勤烈士的哀思,對烈士的敬仰。
秦紹勤同志,是七里坪附近福德橋院墻村人,小時曾在七里坪“亦肆康”藥店當過多年店員,1925年投身于農(nóng)民運動,不久入黨。1926年,與鄭行瑞等人在七里坪組織工會,在工人中廣泛開展革命活動。同時,他積極奔走四鄉(xiāng),發(fā)動農(nóng)民群眾起來革命。1927年2月,他被選為七里區(qū)農(nóng)民協(xié)會主席。同年底,為貫徹黨的“八七”會議精神,他不辭勞苦,夜以繼日地為“黃麻起義”籌集武器和經(jīng)費。1927年12月5日,國民黨反撲,黃安城陷入敵手后,七里坪隨即被敵人控制。敵人大肆搜捕共產(chǎn)黨員,對廣大革命群眾進行血腥鎮(zhèn)壓。秦紹勤迅速機智地轉入鄉(xiāng)村繼續(xù)從事革命活動。雖然敵人早就聞他威名,到處撒網(wǎng)捕捉,但在群眾的掩護下多次脫險,后來仍被壞人告密而被捕。
刁怪毒辣的敵營長路金川,滿以為能從這條“大魚”口中撈到共產(chǎn)黨在七里坪的活動情況,企圖將七里坪的共產(chǎn)黨員一網(wǎng)打盡,便立即報告駐扎在縣城的敵師長聞清霖,聞親自趕來審訊:
“你為什么要加入共產(chǎn)黨?”
秦紹勤輕蔑地說:“我就是要加入共產(chǎn)黨!”
“你們黨組織有多少人!”聞清霖睜大眼睛問。
“只有我一個人?!鼻匕褐^答道。
“你不怕死?”敵人問。
“怕死不當共產(chǎn)黨!”秦紹勤坦然答道。
“你這樣死心塌地跟著共產(chǎn)黨究竟圖點什么?” 秦紹勤針鋒相對地說:“我跟共產(chǎn)黨是鐵了心的!”
……
為了降服這個共產(chǎn)黨人,敵人又生一計,把關押在縣城當人質的秦紹勤的妻子李向倫押來勸降。深明大義的李向倫說:“他做的事他知道,我勸他什么?”敵師長碰了一鼻子灰,令幾個打手劈頭蓋腦打得秦紹勤鼻青臉腫,口吐鮮血。李向倫看著自己的親人受苦,心如刀絞,但咬緊牙關還是一句也沒勸。
敵師長見硬的不行,便采取軟的,在長勝街辦了一桌酒席,請秦紹勤一道飲上幾杯。秦紹勤冷冷地說:“你們不要在我們共產(chǎn)黨人面前搞這一套!”說著“霍”地站起身來,猛地將桌子一掀,滿桌酒菜被全部掀翻在地。敵師長氣得渾身直抖:“你……你……你太不識抬舉了!來人,給我打!”又是一頓毒打。敵師長氣洶洶地說:“給你兩天時間考慮,否則的話,莫怪我聞某無情?!?/p>
兩天之后,在一間審訊室內,熊熊的炭火燒著烙鐵,室內還擺著其它的各種刑具。敵營長路金川陰沉著臉,指著室內的皮鞭、壓杠、烙鐵對秦紹勤說:“看見沒有?招,就不用這些;不招,你就嘗嘗?!?/p>
“你們這些殘暴的狗東西,只會干這些;老子是共產(chǎn)黨,共產(chǎn)黨人連死都不怕,還怕什么!”秦紹勤無所畏懼地罵道。
敵人脫下他的衣服,將燒紅的烙鐵按在他的身上。不一會,他昏過去了。敵人見他硬是不招,無計可施,又把他拖到一間臨時牢房里關了起來。
秦紹勤被折磨得皮開肉綻,但他堅決不低頭。一天,他的舅娘張心敏來看他,他掙扎著爬起來說:“舅娘,你們放心,我不會連累別人的?!睆埿拿裘靼姿囊馑迹ㄖ蹨I走了。
敵人連連碰壁,便決定對他下毒手。這年農(nóng)歷11月26日,寒風颼颼,灰沙朦朦,陰晦的天空醞釀著雨雪,敵人將他押解到北門河岸邊。秦紹勤大義凜然,視死如歸。敵人用兩寸長的鐵釘將他的四肢釘在兩棵杉樹桿上,用機槍掃射……毫無人性的敵人還剖開了他的肚子,將他的心臟挖去當作了下酒菜。
年僅24歲的秦紹勤同志光榮地為革命獻出了他年輕寶貴的生命。人們懷念他,贊揚他大無畏的革命精神,頌揚他堅定的革命信念。
“英雄秦紹勤……”這曲蕩氣回腸的悲壯之歌,永遠激勵著大別山人,永遠回蕩在大別山間。
“黃安有個趙賜吾”
1932年元月,紅11師31團團長趙賜吾,在帶領部隊攻打敵30師師部駐地麻城青山御閣時,不幸光榮犧牲。戰(zhàn)士們義憤填鷹,冒著槍林彈雨誓死為團長報仇,終于將紅31團的軍旗,勝利插在了青山御閣的頂峰。
戰(zhàn)斗勝利結束了,戰(zhàn)士們將他們敬愛的團長的遺體抬回到他的家鄉(xiāng)———紫云區(qū)許家沖村,家鄉(xiāng)人民將他安葬在趙姓的祖墳山———五風岔上。從紅軍戰(zhàn)士到家鄉(xiāng)人民,都為失去了一位勇敢堅定的革命英雄,感到萬分痛惜。
人們?yōu)槭裁慈绱吮??有詩為證:“黃安有個趙賜吾,革命堅決膽子粗;土劣見了嚇得哭,白匪見了直叫苦?!边@是幾句順口溜,真實地再現(xiàn)了趙賜吾對革命的赤膽忠心。
是他,在農(nóng)民運動初期帶頭“破家革命”,將一百多畝土地和二十余間雕龍畫風的房屋及財產(chǎn)全部拿出來分給農(nóng)民,真心實意地站在窮苦大眾的一邊。
是他,積極組織農(nóng)民群眾,在紫云區(qū)潭畈河一帶,最先向罪大惡極的大地主趙煥章開刀,從而在這里掀起了打土豪分田地的農(nóng)民運動高潮。
是他,和吳永達等人組織的農(nóng)民自衛(wèi)隊,不斷發(fā)展壯大到獨立團、獨立師,晝伏夜出,神出鬼沒,打得敵人昏頭轉向,聞風而逃。
在趙賜吾死后的第三年,也就是1935年,原被趙賜吾鎮(zhèn)壓的大惡霸趙煥章的兒子、地主民團頭目趙少懷,為報“殺父”之仇,勾結反動地主趙彩遲等一道,帶領地主民團團丁,滅絕人性地將趙賜吾的墳墓掘開,將尚未腐爛的尸體拖了出來,并將他的頭顱割下,將他的雙手砍下,放在村口楓樹上吊起來示眾。這種慘無人道的行徑,當即遭到圍觀群眾的反對。一位老農(nóng)氣憤地說:“你父親不是個好東西,要是不打死,窮苦百姓別想過日子?!壁w少懷朝議論的人群中望去,原來是曾風里來雨里去馱自己上學的老長工,在眾目睽睽之下,縮回了棍子,沖著他說:“你這個老不死的,別多管閑事,惹煩了我,小心吃棍子!”
敵人以為采取碎身燒尸的做法,就可以打消人們干革命的念頭,就可以打消人們對英雄趙賜吾的懷念。然而,敵人萬萬沒有料到,就在當天夜間,村里有人“偷偷”地把趙賜吾的骨灰殘骸保留下來,還有人自發(fā)地在自家立起了趙賜吾的靈位,以示永遠紀念這位為革命獻身的烈士。
解放后,趙少懷等幾個惡貫滿盈的壞蛋受到了人民政府的鎮(zhèn)壓。人民政府在廣大群眾的強烈要求下,又重新在風景秀麗的五鳳岔原地修建了趙賜吾烈士墓碑,在墓中放進了當年由老鄉(xiāng)保存下來的骨灰和遺物?,F(xiàn)在,每逢清明節(jié),前往掃墓和祭奠的群眾和學生絡繹不絕。
“寧可殺頭也要講真話”
在鄂豫皖邊區(qū),有一位被譽為“土馬克思主義者”的領導人,他就是徐朋人。為了堅持和捍衛(wèi)革命真理,哪怕降職、查辦乃至面臨殺頭的威脅,他從不隨聲附和,而是從維護革命大局利益出發(fā),豁出命來說真話,講實話。
徐朋人是七里區(qū)紫云高徐家村人,受董必武同志革命思想的影響很深。他讀過《共產(chǎn)黨宣言》、《新青年》、《響導》、《洪水》等革命進步書刊,1926年秋,他成為一名正式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自此,他積極同戴克敏、吳煥先、曹學楷等同志一道,投入到黃安農(nóng)民運動之中。他深入調查研究,寫過《土地問題議案》等大量文章。他工作很出色,受到廣大干部和群眾的擁護。1930年2月25日成立鄂豫皖邊區(qū)特委時,他當選第一任特委書記。同年11月,他又以鄂豫皖代表的身份,歷盡艱難,沖破敵人層層封鎖,參加了在上海召開的全國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1931年1月,他又參加了在上海召開的黨的第六屆四中全會。在會議中,因發(fā)表了一些對四中全會感到懷疑和憂慮的言論,遭到王明的忌恨,被視為“右派小組織”分子。
1931年4月,張國燾來到鄂豫皖擔任中央分局書記,情況就更糟了。張國燾一到鄂豫皖邊區(qū)就獨攬大權,不分青紅皂白地全部推翻原來一切方針政策,橫加指責當時對革命積極負責的許多好同志。徐朋人就是其中一位。
被人們稱為“土馬克思主義者”的徐朋人,是一位很講究實際而黨性又強的同志。因他愛講真話、說實話,張國燾懷恨在心,把他從特委書記的職位,一下子降到縣稅務局長。他想:避罪傲功非好漢,能屈能伸是英雄。對于這樣的降職,他不予計較。到職后,他以革命工作為重,積極地整頓財源,忘我地為革命籌集經(jīng)費,拼命工作。這位對革命忠誠的共產(chǎn)黨員,見到對革命不利的事還是忍耐不住。最使他氣憤的是,張國燾全盤否定原來的土地分配政策。當時,廣大農(nóng)民群眾在原特委的領導下,已經(jīng)分配了土地,而且正在轟轟烈烈地進行春耕生產(chǎn)。
張國燾卻提出:“地主不分田,富農(nóng)分壞田”的過“左”政策。對此,徐朋人實在忍不住了。他站出來說話了。小小縣稅務局長,毫無畏懼地向張國燾這位“太上皇”進言說:“……現(xiàn)在這個話我還是要講,我覺得我們已經(jīng)執(zhí)行的土地政策是符合中央精神而又切合實際的。按你所講,地主不分田,富農(nóng)分壞田的政策,對整個革命是不利的!……”張國燾一聽,冷冷地從牙縫里擠出一句話:“你反對我公布的土地政策?”徐朋人坦然答道:“是的,請你重新考慮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意見?!睆垏鵂c火了:“去!去!用不著你管!”而徐朋人堅持說:“我是一個共產(chǎn)黨員,在黨內提出自己的看法是每個共產(chǎn)黨員應盡的責任。”張國燾不聽不理,竟惡狠狠地將他攆出門外。
從此,張國燾更是把他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對他橫加迫害。在中央分局第一次擴大會議上,張國燾在總結報告中公開指責徐朋人是一個“不可救藥”的“右派小組織分子”,開除了他的黨籍,并利用肅反的機會,將他逮捕。堅強的徐朋人仍始終站在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立場上據(jù)理力爭,始終不屈服于張國燾的壓力。在被扣押期間,他不后悔,但顧及的是革命,他仍在為革命擔憂。1932年4月,他被張國燾殺害了,時年29歲。
至今,人們還時刻懷念這位為真理而不怕殺頭的革命烈士。他那種視死如歸的大無畏英雄氣概,那種傲然屹立的革命節(jié)操,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
徐向前與愛妻程訓宣
1927年湖北黃麻起義以后,徐向前同志出任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11軍31師副師長。1929年在黃安(今紅安)松樹崗程維德村結識了反對纏足的“大腳姑娘”程訓宣,并結為夫婦。
14歲的程訓宣,在二哥影響下參加童子團。192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任程維德村的婦聯(lián)主任。她帶領婦女剪發(fā)放足,爭取婚姻自主,積極動員婦女參加義勇隊。黃麻起義前,她組織兒童團、救護隊和運輸隊,籌備起義的后勤服務工作。鄉(xiāng)蘇維埃政府成立時,她當選為委員。
程訓宣與徐向前結婚后,互敬互愛,一個在前方打仗,一個在后方組織婦女工作,心心相印,配合默契。
天有不測風云。1931年“肅反”時,程訓宣被關押到王錫九村,五花大綁地吊在梁上,遭到殘酷的毒打。
年青的程訓宣心里明白:毒打她的人最終目的是逼她供認丈夫是“改組派”、“AB團”。但她始終沒有被他們的淫威所屈服。遭受了兩年的百般折磨后,1933年秋,22歲的程訓宣,在王錫九村附近的黑洼,慘遭殺害。
徐向前永遠記得那一天,他叫警衛(wèi)員把破了洞的衣服、襪子送給妻子程訓宣,讓她縫補一下。往常,衣服、襪子破了,他都是自己動手縫補,自從1929年和程訓宣結婚后,縫縫補補的事,妻子都包做了。她還說:“你是指揮打仗的,哪能自己做婦女的活呀!”
徐向前沒想到,警衛(wèi)員很快抱著破衣服和襪子返回來了,神情十分緊張地說:“她被咱們的保衛(wèi)局抓走了!”
徐向前忙問:“為什么事?”
警衛(wèi)員說:“說她是反革命……”
平時很少發(fā)火的徐向前跳了起來說:“‘肅反,怎么肅到二十歲婦女干部頭上呢!她1928年就參加了共產(chǎn)黨,她姐弟五個,除了姐姐病死以外,都是共產(chǎn)黨員和紅軍?!背逃栃蝗槐粚彶?,使徐向前內心劃上一個大問號:是不是沖我來的呀?很快,他又自我解脫:不會,不會。隨即部隊撤離鄂豫皖根據(jù)地,徐向前一直打聽她的消息,卻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告訴他。
1937年到延安,才聽說程訓宣和王樹生的妹妹等一批人,都被殺害了。據(jù)有關同志說,抓程訓宣是為了整徐向前。
程訓宣的死,對徐向前打擊很大。一個活潑可愛的姑娘為了他而慘遭殺害,他卻連替她說話的權利都沒有。此后十多年,他一直不愿再娶。直到抗戰(zhàn)勝利之初,才與黃杰同志結婚。
全國解放后,程訓宣的母親汪秀芝老人從紅安來到北京,住在大兒子程啟光家中。徐向前得知岳母來京后,立即趕去看望她老人家。汪秀芝見徐向前只身前來,疑惑地問道:“向前,訓宣怎么沒跟你一道來看我呢?”
徐向前不忍心把妻子犧牲的事立即告訴老人,只好撒了個謊:“訓宣到陜西學習去了,怕一時回不來呢。”老人一聽這話,忙說:“給我打張車票,我要到訓宣那里去!”這下子徐向前慌了神:“媽,您別太性急,訓宣功課緊,又要準備考試,您老說去就去,她也沒個準備……”“我等了這么多年,真想一下子就能見到她。”老人用央求的目光望著自己的女婿。徐向前無奈,只得硬著頭皮對老人說:“您老要是等不及,我就打電報讓訓宣退學回來?!薄跋蚯?,別打,千萬別打……”老人覺得不好意思了,忙收回了自己的請求。
汪秀芝老人知道了女兒的“下落”,心里總算踏實了。過了不久,她又回到了老家紅安。
然而對徐向前來說,他從此便將亡妻程訓宣“還活著”的謊言繼續(xù)重復下去。為了擺脫老人一次次的追問,徐向前不得不一次次地給程訓宣“調工作”,最后實在沒有辦法,他只有將亡妻“調”到了蘇聯(lián)。不僅如此,他還得及時給岳母捎去亡妻的“問候”,還要和老人一起為亡妻過生日……
汪秀芝老人1972年逝世。臨終前,她說:“向前,你是個好人,訓宣跟著你,我死也放心了?!崩先撕﹄x開了人世,直到那時,她仍不知道女兒早在40年前就已離她而去了。
女兵連長張茶清
1933年秋,當時只有18歲的紅軍女戰(zhàn)士張茶清隨紅四方面軍從鄂豫皖山區(qū)轉移到川北,先在紅四方面軍總供給部被服廠工作,后又與這些被服廠的女兵參加了婦女工兵營。
為了擴大紅軍,張茶清去恩陽河作宣傳工作。那天正逢趕場,街上人山人海,許多都是背著背簍來賣山貨的童養(yǎng)媳。她知道這是宣傳和擴大紅軍的好機會。張茶清往高處一站,大聲說:“老鄉(xiāng)們,我是女紅軍!”這時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張茶清就以自己為例,說:“鄉(xiāng)親們,姐妹們,我是湖北黃安(今紅安)人。我父親給財東當長工,累病了,我9歲時父親就去世了,12歲時娘又死了。哥哥養(yǎng)不起我,就把我送給人家當童養(yǎng)媳,和你們這里的童養(yǎng)媳一樣,當牛做馬,挨打受罵。紅軍一來,我就參加了紅軍,如今我抬起頭來,再也不受財東的剝削和公婆的打罵了?!?/p>
張茶清一席話,一下子打消了這些窮姐妹的顧慮,她們紛紛要求參加紅軍,一下報名80多人,這80多位婦女組成婦女工兵營二連,張茶清當了連長。
她們的主要任務是給部隊縫衣服、搞運輸、運槍、運子彈,八九十里路一天打來回,都樂呵呵的,無人叫累。
三大主力會師后,張茶清率全連到了紅九軍供給部,隨西路軍過黃河。紅九軍在古浪附近的馬營山與敵人相遇,雙方展開了拉鋸戰(zhàn)。戰(zhàn)斗進行了一整天,紅軍的子彈越來越少。張茶清和李開英等女戰(zhàn)士悄悄繞到敵人背后,躲在樹林里,她們發(fā)現(xiàn)幾個敵人趕著幾匹馬正往山上運子彈,她們出其不意地沖出來,撂倒了幾個敵人,奪得8箱子彈,及時為部隊提供了彈藥補給。
張茶清和戰(zhàn)友們一起守著東門城墻,子彈打完了,便用石塊、瓦片、磚頭和敵人打,敵人進城后,雙方展開巷戰(zhàn)。張茶清端著刺刀接連捅倒了兩個敵人,自己也被敵人砍中了頭部,倒下了。
她和100多個紅軍指戰(zhàn)員被敵人關進一座大廟。也許是看到她傷勢太重,敵人沒帶走她,當?shù)匾晃缓眯牡睦夏棠虒⑺樟袅耍夏棠痰膬合庇么鬅熗两o她止痛;行動不便,老奶奶和孫女就天天扶她上廁所。經(jīng)過老奶奶一家人一個多月的精心護理,張茶清的傷口漸漸愈合了。為了不連累老奶奶一家,也為了早日歸隊,張茶清告別了老奶奶家人,獨自步行了300多里去尋找部隊。最后,被馬匪騎兵抓住,押送到青海西寧被服廠做工。
后來,張茶清在一個工人的幫助下,女扮男裝逃了出來,繼續(xù)尋找部隊……
“志漢”志在革命
她名叫方志漢,是七里區(qū)倒貫沖村人。方志漢早在孩提時代就養(yǎng)成了倔強的性格。辛亥革命那年,她偷偷地跑了幾十里路到黃安縣城,見到了許多新鮮事,回到家興奮地對父親說:“現(xiàn)在城里可熱鬧吶,男人剪辮子,女人走出家門,世道可真變了……”。父親是個忠厚老實農(nóng)民,他怕女兒接受新思想,惹來麻煩。所以,就在這年秋天,將志漢嫁到箭河油榨灣,與一位憨厚的青年農(nóng)民吳先琳結為夫妻。1926年,吳煥先在這一帶領導農(nóng)民運動,她的心受到震動。很快就加入了農(nóng)民運動的行列,積極參加打土豪分田地斗爭。1929年,她被選為紫云區(qū)蘇維埃政府婦女委員,并于同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自此,她更是不分晝夜地帶領婦女兒童做軍鞋、站崗放哨、傳送情報,積極動員青年參加紅軍。她還帶頭將自己的大女兒吳世英送去參軍,后來犧牲了,她又將大兒吳世德送去當了紅軍。
不幸的是,她的大兒子也犧牲了。為此事,紅25軍軍部還專門派人到她家慰問。
方志漢聽到這一噩耗,強抑內心的悲痛,喃喃低語:“他……他們去得太早了,世英、世德還都沒有為革命盡多少力量啊……”
來人接著送上兩塊光洋擱在桌上,對她說:“我們按規(guī)定給烈士家屬兩塊光洋的撫恤金,以表示我們軍部對烈士家屬的一點微薄之情,請大嫂收下。”“這撫恤金我不能收,要是這樣,你們就把我看外了?!狈街緷h噙著淚水說。
“大嫂,我們知道你的覺悟很高,但這是規(guī)定,況且你的家境也不好,這錢多少可以補貼一下生活,還是請你收下吧!”來人繼續(xù)講明道理。
“不收,就是不能收唄,兒女參軍是我送去的,應該盡責的,他們也是自愿,怎么談得上要錢呢?我現(xiàn)在能糊口過日子就行啦,你們的好意我領了,將錢帶回去吧!”軍部的同志見她執(zhí)意不收,也只好把錢帶回去了。
后來,這事讓軍長吳煥先知道了。吳煥先與她是鄰村,一時間,許多往事涌上心頭。他告訴大家:在大革命初期,我與吳先籌等人常常冒著寒風,在大山坡邊或松樹下秘密碰頭,幾次都被細心的她發(fā)現(xiàn)了。她想到天氣這么冷,我們都在外面受寒,而一般貧苦農(nóng)家又怕出事,不敢讓我們到家開會,便主動提出請求:“你們要是信得過我,就到我家去碰頭,別看我那口子笨嘴拙舌的,可心里還是向著革命的,保管走不了風?!贝蠹叶急凰恼媲樗袆樱桶阉易鳛榻?jīng)常碰頭的秘密聯(lián)絡站了。
方志漢不僅對革命真誠不二,而且十分機智勇敢。有一次,吳煥先等人正在她家開會,她在為大家準備晚飯,特意買了幾斤豬肉,好讓同志們熱呼呼地吃頓飽飯。當豬肉正燒得香噴時,村偽保長帶著國民黨的幾個狗腿子從門前經(jīng)過,一嗅到香味便停住腳步,偽保長賊眉鼠眼地朝屋里探頭探腦地問:“怎么,有客?”方志漢先是一驚,隨即從容自如地一面罵孩子,暗示敵人進門了,一面應酬道:“保長和老總們來了,若不嫌棄,就在這里吃飯。前幾天不走運,買來的個豬娃掉在茅窖里,都泡臭了。丟又舍不得,只好用油來炒炒……”偽保長等人一聽,趕緊捂著鼻子走了。
吳煥先想著這些往事,今日又聽管后勤的同志講著世英、世德先后都光榮獻身了,不由得一陣難過。他對那位負責同志說:“算了,她的個性我了解,不收就不必勉強了。盡管她是位婦女,可心胸開闊著呢!清心寡欲,不重錢財,真是一位難得的革命婦女啊!”
1933年夏,敵“剿匪”司令部指使偽光山縣民團團總易本應,攜帶2000余團丁竄犯箭河地區(qū),實行“移民并村”,妄圖孤立消滅我紅軍和游擊隊。他們惡毒地提出“匪盡民盡”的方針:“人要并村,山要倒林,趕盡殺絕,斬草除根?!狈街緷h對此十分憤恨。當敵人正準備對抓住的幾名青年殺一儆百的危急關頭,她挺身而出,從容不迫地對敵人說:“老總,我們是這里土生土長的人,一家老小就靠這塊土地活命,怎能離開呢?難道你們都沒有家嗎?”一席話說得敵人啞口無言。易本應氣極敗壞地狂叫:“她一定是共產(chǎn)黨,把她抓起來!”方志漢被敵人抓走了。
她被關進了牢房,敵人九次提審,九次施以酷刑,但她始終沒有屈服。她被折磨了半個多月,渾身布滿烙鐵印子,手腳被扎得血肉模糊。7月23日,敵人把她押至箭河鄭家邊村頭活埋,黃土埋到胸口時,她還在大罵反動頭子易本應。表現(xiàn)出一個共產(chǎn)黨員威武不屈的豪邁氣概。
她丈夫吳先琳知道妻子慘死后,從哀傷中奮起,按照妻于生前的囑咐,毅然帶著最小的一個兒子參加了紅軍。
堅決要隨部隊長征去
戴覺敏,是黃麻起義領導人之一戴克敏的胞妹。她從小就受到父親戴雪舫和哥哥戴克敏的革命思想影響,一心想著要當紅軍。
1932年,年僅14歲的小覺敏就報名參了軍,在蘇區(qū)紅軍醫(yī)院當了護士。
在硝煙滾滾的戰(zhàn)火中,她年紀雖小,卻搶著抬擔架,為傷員擦洗傷口,端屎端尿。
1934年11月間,活動在大別山一帶的紅25軍,奉命實行戰(zhàn)略轉移,向西長征。她所在的紅軍醫(yī)院也接到了通知,要抽調部份同志隨軍一起走。小覺敏聽到這個消息,心里激起層層漣漪,久久不能平靜......我要當紅軍,去長征,要繼承父兄們的未竟事業(yè),為被敵人殘害的四位伯爺報仇雪恨。她連夜找到醫(yī)院領導,再三要求批準她去,醫(yī)院領導見她態(tài)度堅決也就答應了。
第二天,她隨著中國工農(nóng)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部隊出發(fā)了,她是部隊七位女同志中年齡最小的一個。部隊出發(fā)后的第三天,快過平漢鐵路時,沒料到前面遇有阻敵,擋住了去路,形勢十分不利。就在這時,軍政治部派來一位同志動員幾個女同志打轉回到原地。政治部的那位同志解釋說:“過鐵路就要與敵人打仗,危險很大。你們這些閨女怎么與敵人短兵相接地拼殺?所以,上級要求你們全部留下!”姑娘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怕她們成了部隊的包袱。七位女同志幾乎同時提出抗議:“你們太小看人了,我們不怕!”那位同志接著說:“現(xiàn)發(fā)給你們每人八塊大洋做路費,還是回去吧!”
戴覺敏望著手里的大洋,懇切地說:“我不要這個,我要跟部隊走!”說著,將大洋甩在那位同志的身旁,站在路邊哭了起來。不管那位同志講了多少理由,小覺敏還是原地不動地站在那兒。就在這時,一匹戰(zhàn)馬的蹄聲由遠而近,小覺敏抹去眼淚朝后望去,喜得驚叫起來:“咦,是徐海東副軍長來了!”姑娘們喜出望外,都圍上前去。徐副軍長笑著問道:“喲!怎么都哭鼻子了?”小覺敏她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訴說著事情的經(jīng)過。
徐軍長一聽她們對革命有如此強烈的要求,便親切地說:“嘿!你們搞革命還挺堅決嘛!”小覺敏見首長說話隨和便搶著進言:“報告軍長,我們什么也不怕,就是死,也要死在前進的行列中,只要答應我們跟著部隊,我們決不拖后腿!”徐軍長略微思忖了一下,用馬鞭指著前方大聲說:“你們幾個,快,趕上隊伍去吧!”姑娘們高興地趕緊擦去淚水,破涕為笑,一齊回答:“是!”個個“刷”地立正,向首長行了個軍禮,歡快地朝前追趕隊伍去了。從此,她們遠離了家鄉(xiāng),告別了蘇區(qū),邁上了長征的路,經(jīng)受著嚴峻的考驗。1935年9月15日,她們紅25軍最早在永坪同陜北紅軍勝利會師了。
說來也怪,這位外表看來挺瘦弱的姑娘憑著心堅如鐵的一顆赤誠之心,懷著繼承父兄革命遺志的愿望,竟奇跡般地度過了當時的惡劣環(huán)境,成了她一家十四口人中唯一的幸存者。
(本文摘編自《紅色七里坪》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