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鋒
在德國手槍發(fā)展史上,P1A1手槍鮮為人知。查閱德軍手槍的裝備列表,其中并沒有P1A1手槍在列 ;在德國和歐洲,有關該槍的報道也很少。但是從命名方式上看,P1A1手槍似乎與德軍制式手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這就為P1A1手槍增添了幾許神秘色彩。
如果僅從命名上看,肯定很多人以為P1A1手槍是德軍制式 P1手槍的改進 型。其實不然,P1A1手槍是直接在P5手槍基礎上衍變而來的。盡管P5手槍是P1 的改進型,但P1A1與P1這種“改進之改進”的關系,畢竟使二者相去較遠了。 P1A1無甚特別之處,加之它在歷史上出現(xiàn)的時間很短,所以并未引起人們過多的注意。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支已成為歷史的手槍吧。
誕生經(jīng)過
1956年,剛剛成立的聯(lián)邦德國國防軍裝備了 P38手槍的改進型Pl手槍。應該說,P1手槍是一款比較優(yōu)秀的手槍,但是由于當時設計思想和工藝水平的局限,P1手槍的結(jié)構(gòu)較為復雜,加工制造費時費力。在整體布局上,槍管從套筒中突出,設計思想陳舊。在指標方面,軍方提出的要求也很低,如對P1手槍的壽命要求只有500發(fā)。P1 手槍在當時盡管能完全滿足軍方的要求,但進入1970年代后, P1手槍的老化問題開始凸顯出來,磨損后的安全問題、制造成本問題和使用壽命問題一時間成為突出問題。為了確保其戰(zhàn)斗性能并延長其使用壽命,德國軍方開始不斷對它進行改進,并考慮用改進后的新手槍完全替代 P1手槍。
1977年,瓦爾特公司根據(jù)德軍的要求,在 P1手槍的基礎上設計出了P5手槍。P5手槍相比P1手槍而言有很多改進,性能也有很大提高。但是由于P5手槍取消了P1手槍的手動保險裝置,令德軍很不滿意。為了實現(xiàn)與P1手槍在操作上的連貫性,在完成試驗后,德軍還是提出了要有手動保險設置。
隨后,瓦爾特公司又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設計。終于在1989年6月,推出了帶手動保險的新的改進型手槍,并將其命名為P1A1手槍,希望能達到替換 P1手槍的目的。但是此時德軍的思想已經(jīng)改變,加之東西德即將統(tǒng)一,因此德軍希望能采用一種全新的手槍來替換P1手槍,而不再局限于改進和升級了。在了解這個意圖后,瓦爾特公司開始將精力更多地投入到P88手槍的設計和推廣工作中,對這支P1A1手槍則不愿意再投入太多,因此P1A1手槍自然而然被束之高閣,永久地放在了儲藏柜中。但是P1A1手槍的設計優(yōu)點后來被應用到了 P5微型手槍中。
結(jié)構(gòu)特點
P1A1手槍與P1和P5手槍一樣,采用的是槍管短后坐式自動方式,卡鐵擺動式閉鎖方式,擊錘外露的雙動發(fā)射機構(gòu)。射擊后,槍管和套筒在閉鎖卡鐵的聯(lián)接下共同后坐一小段距離,此后,閉鎖卡鐵在開鎖桿的作用下下移,并迫使槍管下移,使其與套筒分離,隨后,槍管停止后坐,而套筒繼續(xù)后坐,并完成抽殼、拋殼等動作。
P1A1手槍手動保險為一橫穿套筒的保險銷。將保險銷推向左側(cè)時,會露出 “S”標志,此時手槍處于保險狀態(tài),保險銷會使擊針下移,鎖定在套筒內(nèi)的凸筍上,擊錘即使回轉(zhuǎn)也碰不到擊針。將保險銷推向右側(cè)時,會露出“ F”標志,此時 手槍處于待擊狀態(tài),擊針復位,可以實現(xiàn)擊發(fā)。該槍設有擊針保險,即如果擊錘不是扣扳機釋放的,即使擊錘偶然解脫打向擊針,因擊針未從保險銷中解脫出來,擊針不會前移打擊槍彈底火,這樣可以避免手槍跌落時“走火”。該槍亦設有不到位保險,在套筒完全復進到位和槍管被閉鎖之前,扳機不能被扣動。
P1A1手槍扳機左后部有一待擊解脫桿,當膛內(nèi)有彈、擊錘待擊時,壓下待擊解脫桿可以使擊錘向前回轉(zhuǎn),此時擊錘上的缺口與擊針對應,槍處于保險狀態(tài)。待擊解脫桿還可兼作套筒止動銷。拋殼窗位于套筒左上方。
P1A1手槍比P1手槍小得多,其槍管長只有90mm ,而P1手槍的槍管長則為129mm。
P1A1手槍的準星和照門均很寬闊,便于瞄準,準星和照門上有白色熒光點,方便夜間使用。
缺憾不足
P1A1手槍與P1手槍一樣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繁復,加之,尺寸又小得多,因此該槍在可操作性方面存在很多弊病,分解結(jié)合不便。
P1A1的彈匣扣位于握把底部,盡管這種設計使彈匣固定牢靠,不至于脫落,但同時也使更換彈匣十分不便,必須要靠雙手才能完成操作。
P1A1手槍主要諸元
口徑9mm
全槍長179mm
槍管長90mm
全槍質(zhì)量0.8kg
初速350m/s
彈匣容彈量8發(fā)
發(fā)射方式單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