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善迎
LC電磁振蕩是高中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的難點實驗。我刊2000年11期刊出的《用發(fā)光二極管顯示電磁振蕩》一文中 ,實驗時僅紅色二極管微微發(fā)亮后,兩二極管再也不發(fā)亮,根本看不到二極管依此交替發(fā)光的現(xiàn)象。這主要是二極管的插入損耗太大,使LC回路的Q值低。把電流計直接串入LC振蕩回路,由于插入損耗太大且響應速度慢,如采用光標檢流計,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工作原理
電路原理如附圖所示,集成運放A、B與周圍電阻組成電流檢測放大電路。它由兩級反相輸入的比例放大器組成,總電壓放大倍數AU=(R5/R4)·(W2+R8)/R7,可在100~68100間連續(xù)可調,以適應不同檢測電流的需要。R2、R3、W1為運放建立合適的工作點,使輸入端Ui=0時,輸出端電壓Uo為電源電壓的一半,使起檢流指示作用的發(fā)光管LED1~LED5、LED7~LED11均不發(fā)光,實際上,W1起到了指針式檢流計調零旋鈕的作用。a 、b為檢流計的輸入端子,R1為檢測電阻,也就是檢流計的內阻,D1、D2為輸入保護二極管,防止大電流損壞運放A。當有檢測電流i流過R1時,其兩端產生壓降Ui= i·R1,該壓降即為放大電路的輸入信號電壓,被放大顯示。由于R1很小,只有1Ω,所以檢流計串聯(lián)在電流回路中,對被檢測電路幾乎無影響。R10~R20串聯(lián)分壓產生10個基準電壓,各集成運放接成電壓比較器,與電阻、發(fā)光二極管組成電平指示電路以同步反映端子a 、b間流過電流的相對大小、方向及變化規(guī)律。其中,運放C~G構成的5個電壓比較器,其反相輸入端分別接基準電壓6.2、5.8、5.4、5.0、4.6V,同相輸入端都接放大器B的輸出U0,用于正向電流(即從a端流入b端流出)的比較顯示。另5個電壓比較器的同相輸入端分別接基準電壓4.4 、4.0 、3.6、3.2 、2.8 V,反相輸入端都接放大器的輸出U0,用于負向電流的比較顯示。
當有電流 i從 a端流入,假如為 0.1mA,此電流幾乎全部流經R1,則放大器檢測到的輸入電壓為U1=0.1 mA×1Ω=10-4V,若放大倍數調在10000倍,則Uo= 4.5 V+10-4V×10000 =5.5V,高于電壓比較器E、F、G的基準電壓,輸出高電平,對應發(fā)光管LED3~LED5發(fā)光,當i =0.15 mA,則Uo=6 V,比較器D也輸出高電平,LED2也發(fā)光,發(fā)光管的數目與檢測電流成正比,輸入電流由小到大時,發(fā)光管點亮的次序為5—4—3—2—1。當電流從b端流入,檢測電壓Ui為負,輸出電壓Uo降低,擔任負向檢測的比較器H、J、K、L、M依次輸出高電平,使對應LED發(fā)光。電流越大,Uo越低,發(fā)光管亮的數目越多(次序為7—8—9—10—11)。這樣,通過弧形排列的10只LED(常亮的LED6除外)的發(fā)光數目和位置即可定性地反映檢測電流的大小和方向。且發(fā)光管與電流的變化同步顯示,非常形象、直觀。
制作方法
元件選擇 運放A~M為三塊運放集成電路LM324,每塊運放集成電路內含有四個相同的運算放大器,它們電源共用,彼此獨立工作。發(fā)光二極管LED6為紅色或黃色,其余LED為綠色,均用2×7mm高亮度的,所有電阻均用 1/8W普通碳膜電阻,C1用耐壓25V的電解電容器,W1、W2為優(yōu)質碳膜或線繞電位器。電源可用6節(jié)1號電池或外接7.5~12V直流電,也可在檢流計電路內設計上直流電路,接220V市電,在此不再贅述。
安裝調試除電位器W1、W2、LED及限流電阻R21~R31外,其余元件都設計安裝在一塊敷銅板上,所有限流電阻均和LED焊在一起,這樣可減少引線。為適應指針式檢流計的觀察習慣,可把LED1~LED11呈扇形排列安裝在面板上,LED6排在正中間,為便于學生觀察,檢流計外形尺寸可適當大些。只要元件無誤,安裝正確,不用調試,均能正常工作。
LED光標電流計內阻很小,響應速度快,可視性強,能很好地彌補傳統(tǒng)電流計在LC電磁振蕩實驗中的缺陷。值得注意的是:光標指示值僅定性表示流過檢流計電流大小。該光標電流計是一個近似理想的檢流計,使用前估測電流大小,轉動W2使增益選在合適位置,接通電源開關K,調整W1使排在正中間的LED6外,其余LED均不發(fā)光(即調零)。把接線柱a、b接入待測電路。即可向指針式檢流計一樣進行演示實驗。
該光標檢流計的靈敏度很高,可利用它做電磁感應相關實驗,并能改善其演示和觀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