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致命搖籃》,心里感到冰冰的,像是擱進了一塊生鐵。腦子里徒留下一堆喧囂和嘈雜。
一開始,激情奔縱、如火如荼的Hip-Hop音樂熱火得將人融化。但這股熱浪瞬間就被一張張木無表情的臉,被一場場冷酷無情、拳拳到肉的撕殺格斗,雨打風(fēng)吹去。熱情似火的黑人音樂也成了令人心煩意亂的噪音。
影片中唯一沒搶過、偷過的\"好人\"李連杰,仍是那張酷酷的臉,酷得像一塊冰冷、生硬的鐵?!拌F面無私”得拒人以千里之外。臉上的一副墨鏡又凝成了兩道寒流。無形之中,我也被這種酷同化了。瞧著金魚缸里泡得發(fā)脹的浮尸,就像看到一塊漂在水中的木頭一樣。看到李氏把一料\"藥丸\"塞進對手的嘴里,一具鮮活的血肉之軀,瞬間化為一堆黑炭時,我也毫無感覺,就像象眼前真是一堆黑炭一樣。
當(dāng)然,與毫無人情味《救世主》相比,《致命搖籃》顯然要“親切”、“溫馨”得多。李氏起碼不會去自己殺自己。而DMX與女兒的父女情深,也給這部片子帶來了幾絲柔性和暖意。只是這般微弱的熱量,怎么焐得熱鐵一般冰冷的劇情,還有那一張又一張,將酷進行到底的冷臉、“鐵面”呢!
從動作片的角度來看,看點還是有的。比如李連杰從摩天大樓頂,徒手攀附窗沿,逐級往下跳,看得人心驚肉跳。還有李氏在拳擊場只身與幾十個身強力壯、人高馬大的拳擊手博擊,但見李氏揮拳舞腿,騰挪跳躍,將史泰龍、斯瓦辛格們一個個揍扁、揍趴下時,好一個痛快了得!我想,這也正是李氏過關(guān)斬將、突出重圍,在好萊塢爭得一席之地,得以大展拳腳、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最形象化詮釋??粗钍弦猿绦蚧?、機械化的嫻熟技藝,輕輕巧巧地干掉一個又一個時,李氏在我眼里已幻化成了一臺喪失人味,渾身充斥著金屬味的殺人機器。
今天又看了一遍《少林寺》,看到片中的李氏樂樂呵呵,笑得燦若桃花,簡直不敢相信《致命搖籃》中那個寡言少語、不茍言笑,鐵著臉的\"冷面殺手\"系同一個人。印象中,好象李氏到了好萊塢,就變得不愛笑,不會笑了,就開始板著臉擺酷,那個有血有肉,極具親和力的陽光少年便漸漸在從觀眾的視線中消逝。
深諳好萊塢游戲規(guī)則的李氏,頗有幾分無奈地說:“我至今也不知道一個亞洲演員怎樣立足好萊塢,如果市場需要你,那你就留下來,如果市場不需要,你就打點行李回家。”適者生存。好萊塢需要“鐵人”,好萊塢流行酷,李氏當(dāng)然就變成了如今這副模樣。
當(dāng)好萊塢成了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的動作片的天下,當(dāng)好萊塢明星只能靠拳頭說話, 當(dāng)“功夫皇帝”成了好萊塢的“救世主”,當(dāng)《致命搖籃》成了票房冠軍時,好萊塢著實已經(jīng)由造夢工廠變成了生產(chǎn)殺人機器的兵工廠。而給人帶來的不再是浪漫怡人的夢幻,而是夢魘。
惡夢只會讓人感到不寒而栗,讓人感到這世界有點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