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事故發(fā)生后調查、分析,必須弄清楚事故經過的全過程,查找事故發(fā)生的原因,否則就無法分析事故為什么會發(fā)生,也就不可能用它來警醒世人,預防同類事故的發(fā)生。
2001年12月山東某化肥廠φ1m氨合成塔底部用于調整塔內床層觸媒溫度的副線20鋼異徑管發(fā)生爆破,造成嚴重火災和人員傷亡的重大事故。該副線的正常進氣溫度在140-160℃,管內壓力為32MPa,介質為N2、H2和少量NH3。與之相連的是合成塔內底部廢熱鍋爐,溫度為350℃左右。由于觸媒老化,床層溫度不會偏高,副線長時間停止進行調溫,使得靠近合成塔底部的異徑管段存在死氣層,并因熱傳導可能將廢熱鍋爐處的熱量部分傳遞至這一管段,使20鋼異徑管處于200℃以上氫腐蝕敏感溫度。
2、爆破原因分析
20鋼屬于低碳鋼,而低碳鋼在高溫高壓的氫氣環(huán)境中使用時鋼中的碳或滲碳體Fe3C能和H2反應生成甲烷CH4,其反應式為:2H2+Fe3C→3Fe+CH4及2H2+C→CH4,以上反應生成的甲烷,在鋼中的擴散能力很小,聚集在晶界原有的微觀孔隙內,形成局部高壓,造成應力集中,使這些微觀孔隙發(fā)展成為裂紋。同時,反應面附近的鋼被脫碳,鋼中珠光體分解,由于碳的損失,形成了鋼中碳的濃度梯度,推動了滲碳體Fe3C分解并向反應面擴散。裂紋的擴散又為氫和碳的擴散提供了有利條件,這樣使反應不斷地進行下去,脫碳層與裂紋深度不斷增加,導致鋼的強度和塑性降低,材料產生脆化。盡管對于低碳鋼來說,在100℃就會產生氫腐蝕,但當溫度大于200℃時,氫腐蝕才顯得重要,使鋼的性能明顯下降。異徑管正常使用溫度為140—160℃,但由于氨合成塔內床層觸媒老化,異徑管所在的副線長時間停止進行調溫,使異徑管溫度升高至200℃以上,導致氫腐蝕的發(fā)生,由于管道中除H2和NH3外,還有一定比例的N2,而N2的存在將加劇氫腐蝕的發(fā)展。
3、結論和建議
(1)由于20鋼長期處于200℃溫度左右工作,極利于介質中的游離氫向20鋼中擴散,并在晶界處與碳結合形成甲烷等,導致晶界嚴重開裂和脫碳,并最終引起材料的嚴重脆化和強度降低,這是導致20鋼異徑管爆破的根本原因。
(2)我國目前仍有大量中小化肥廠氨合成塔底部副線還是使用20鋼。該事故的發(fā)生說明,應當極為重視這一管線的氫脆化或氫腐蝕的安全隱患問題,避免悲劇的重演。所以在工作時,必須嚴格控制異徑管的正常使用溫度140—160℃,注意氨合成塔內床層觸媒老化問題,調節(jié)異徑管所在副線的工作溫度,不能長時間處于200℃以上工作,防止氫脆化或氫腐蝕的產生,避免氨合塔20鋼異徑管發(fā)生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