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狐,又叫北極狐。藍狐皮是裘皮中的珍品,色澤艷麗,板質柔韌,既美麗又保溫,是出口創(chuàng)匯佳品。藍狐肉肉質細嫩,鮮美可口,營養(yǎng)豐富,是宴席上的野味珍品。
一、經濟效益核算
1.成本投入以購買5只藍狐為例(2公3母),按目前市價每只800元計,購種費共計4000元;3只母狐到5月份按每只最低繁殖成活8只計算,共獲得24只小狐,小狐進行6~7個月飼養(yǎng),每只需飼料費110元和其他費用約20元共計3120元;5只種狐飼養(yǎng)一年需飼料費1000元,加上其他費用300元,共1300元。
總投入:5只種狐4000元+飼料費4420元=8420元(飼料費是每天供給,而不是一次性投入。如若自己種植飼料和捕撈魚蝦等做飼料,成本更低)。
2.產出收入5只種狐加上所產24只小狐,共29只,取皮按商品皮每張550元,可獲產值15950元;狐肉29條,每條凈肉3.5公斤,按最低每公斤20元計算,小計2030元。合計17980元。
凈收入:產出收入17980元-成本投入8420元=9560元。如果部分按種獸銷售,則效益更大。
二、風險性
藍狐雖然是“三高”產品(高效、高產、高值),但是因養(yǎng)殖技術不過關而失敗的也不少。故養(yǎng)殖技術一定要掌握好。(江蘇省金湖縣陳橋鎮(zhèn)澗北村郵碼:211628)
運用食物鏈 念好致富經
山西省襄汾縣趙康鎮(zhèn)史威村(郵碼:041500)農民李志義除種好自己承包的責任田以外,近兩年又向國家提供了147頭生豬、700多公斤蠶繭、1200多公斤食用菌、400多只肉雞和10萬條蚯蚓及500公斤銀耳,年創(chuàng)經濟效益3.6萬元。
李志義家中只有3個勞動力,哪能干這么多活,得這么大利呢*9芽原來他是按照生物良性循環(huán)規(guī)律搞起了多種副業(yè)配套經營。他運用食物鏈這一方法,使有限的資源得到多次利用,多次增值,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他家的良性循環(huán)模式是:蚯蚓喂雞,蚯蚓糞、雞糞、蠶蛹及桑葉筋等經科學處理拌成配合飼料喂豬,豬糞入沼氣池制沼氣,沼氣做燃料,種植蘑菇或銀耳后的沼氣渣喂蚯蚓。這樣循環(huán),可使蛋白質資源得到多次多級利用,成本明顯降低。配合飼料不用煮,又能節(jié)約大量柴炭,沼氣池全年產氣,燃料問題也迎刃而解。這是一條省工、省料、省時,低成本、高效益的致富之路。(山西邱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