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不只是中國父母的美好愿望。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出息,然而,在教育子女的觀念和方式上,東西方卻有許多不同。
我這次去美國參加兒子取得博士學位的典禮,在那里小住了一段日子,了解了一些美國父母的教子之道。當然,由于國情不同,傳統(tǒng)風俗各異,我們沒有必要去處處照搬,但是,可以從中受到一些教益和啟發(fā)。
讓嬰兒單獨睡覺
美國人無論男女,很少有吸煙的,喝酒的也很少,而且還是酒精度極低的酒。他們平時飲食也比較簡單,但十分注意補充孕婦的營養(yǎng),生的孩子都很壯實。
中國的嬰兒都是睡在母親身邊的,幾乎是白天黑夜不離左右。有的孩子到五六歲還要和父母睡一張床,有的孩子甚至十多歲了還是不肯單獨睡一張床。父母覺得很無奈,但又不放心讓孩子單獨睡。孩子年紀還小,這些擔心也不無道理??墒?,這樣養(yǎng)育的孩子往往很“嬌氣”,動不動就哭鬧,老“長不大”。中國有句話“會哭的孩子多吃奶”。事實也是如此,孩子一哭,父母總要去哄他,給他一些“甜頭”。
然而,在美國的情形大不相同。父母在嬰兒三個月,就讓他單獨睡一張床,單獨住一間房。當我聽到這話時有些不相信,反復問到底是一周歲零三個月還是三個月?因為在我看來,讓一周歲零三個月的孩子單獨睡一張床,單獨住一間房也是不可想象的,覺得父母未免太殘忍了。他們很確定地回答,是三個月,還說有的父母讓剛出生的嬰兒就單獨睡一個房間了。這讓人更加難以置信,父母怎么忍心呢?可他們確實是這樣做的。
父母把三個月左右的嬰兒放在單獨的房間,并且在那里和自己的房間都放上一只“對講機”,以便隨時了解嬰兒的動靜。嬰兒剛獨處一室的時候,常會大聲哭鬧。父母都不去哄他,嬰兒見無人理睬,覺得哭也白哭,也就不哭鬧了。時間一長,嬰兒就習慣獨自睡覺了。這樣,從小在單獨房間長大的孩子不嬌氣,脾氣好,很乖巧。如果孩子已經長大,他已經習慣和母親在一起睡覺,再讓他改變就不容易了。細想起來,美國父母看似對孩子的“殘忍”舉動,實質上也是對孩子深沉的愛。
事實上,美國父母都對孩子是很關心的。美國法律規(guī)定,父母不能讓孩子獨自在家,一定要有成人監(jiān)護,如果孩子單獨在家發(fā)生意外,父母要負法律責任。
我在美國兩個多月,見到過許多年齡大小不一的孩子,難怪他們都那么懂事,那么乖巧,看來這是從小在日常生活中鍛煉的。孩子乖巧,父母自然省心,更加重要的是這對養(yǎng)成孩子良好的性格和美好的品德有很大好處,讓他終生受益。
帶他們一起逛超市
美國的父母去超市購物,大多帶著孩子。父母都用一種特制的“嬰兒籃”拎著嬰兒,一邊購物一邊照顧孩子。有的嬰兒嘴里吸著奶嘴,有的嬰兒對著別人笑,樣子很可愛。沒有見到哪個嬰兒哭鬧的,他們一個個睜著圓圓的眼睛,好奇地看著琳瑯滿目的商品和來來往往的人們。我想,如果是中國的孩子,一些是免不了要哭鬧的。你想想,美國孩子三個月就獨自睡一間房,他們在心理上是經受過鍛煉和考驗的。父母能夠帶他們出來散散心,他們當然樂意呀!
很有趣的是,美國每個超市的購物車上都有一至兩個孩子的“專座”,稍大一些的孩子坐在購物車的“專座”中。父母推著他們逛超市購物。這些孩子不吵不鬧,他們東看看,西望望,也許到超市的次數多了,他們早已不再陌生。我覺得他們可愛,常常多看幾眼,孩子發(fā)現我在注視他,他就伸出胖胖的小手向我招手致意。這令我十分驚異,這么小的孩子就懂得與人溝通,這么有“教養(yǎng)”。
有一次,我在超市里看到一個三四歲的金發(fā)孩子在走路時不小心摔倒,當時我以為他會大聲哭喊起來??墒撬麤]有哭,只是用求助的目光望著不遠處的母親。有意思的是,母親只當沒有發(fā)生什么事一樣,仍然和一個熟人在說話,只對孩子作了一個爬起來的手勢。過了一會兒,孩子一骨碌就爬了起來,又去追著前面的姐姐高高興興地玩去了。
“摔倒了自己爬起來”是美國父母教育孩子的基本信條。在生活中也是實實在在這么做的。這看似父母對孩子冷漠,實際上是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自立、自強的精神。
我想,孩子的年紀還小,不懂得商品經濟,但是他們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長大,其潛移默化的作用不可低估。美國父母讓孩子從小接觸社會,這對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思考能力和社交能力都十分有益。
讓孩子在自主中成長
美國的小學教學十分寬松,老師注重學生的想象力,開發(fā)學生智力。家長對孩子在學習上不施加壓力,不讓孩子去死記硬背。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和孩子平等相處,經常溝通。他們一有時間,就帶孩子去博物館、海洋館、植物園等地方玩,讓他們在愉快的玩耍中潛移默化地學習知識,培養(yǎng)起對科學知識的興趣。父母常開車帶孩子去名山大川游覽,開拓孩子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知識。
美國父母還很重視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孩子的自強、自立精神。美國教育部門最近的一項統(tǒng)計表明,美國大學生中有3/4的學生靠打半工掙錢上學,有1/4的學生靠打全工掙錢上學,而完全靠父母的錢上學的學生極少。美國學生這種以“自力更生”為榮的思想和行動讓人佩服。
美國父母也懂得“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都很注意自己的言行。他們努力讓孩子變得勤奮、有教養(yǎng)、懂得自愛和樂于助人。當然,美國父母在教育子女上并非都是成功的。由于種種原因,有一些孩子走向了父母期望的反面。我們從報紙上經??吹?,未成年人作案的事情時有發(fā)生,甚至有的孩子小小年紀就開槍打死人。當然,這不完全是他們父母的責任,還有著復雜的社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