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亮明
一雙洗干凈的手和一雙沒洗過的手,我們肉眼看是沒有什么區(qū)別的,可是通過實驗,我們就能發(fā)現他們可大不相同。如果讓他們的手分別在細菌培養(yǎng)基上按一下,再經過24小時的培養(yǎng),洗凈的手按的培養(yǎng)基上很少有細菌菌落生長,而沒洗過的手按的培養(yǎng)基上可以看到,上面長滿了密密麻麻的細菌菌落。
有人經過統計,一只未經洗凈的普通的手,可帶有4萬-40萬個細菌,還有無數的病毒以及寄生蟲卵。用普通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我們可以分別看到其中有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結核桿菌、淋球菌等致病細菌,還有肝炎、感冒等病毒,以及蛔蟲卵、蟯蟲卵等寄生蟲卵。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如果跟肝炎病人握手,或是手接觸過帶有肝炎病毒的物品,若不經洗刷消毒,肝炎病毒可通過手污染食物,經口而使其感染上肝炎。
痢疾又稱為臟手病,夏天的發(fā)病率特別高,有的病人到了醫(yī)院才明白,自己之所以得痢疾,是因為臟手吃東西引起的。有人調查過98名痢疾病人,飯前便后不洗手的占50%以上,顯然高于講究個人衛(wèi)生的人群。
以往被人們稱為呼吸道傳染病的感冒是怎樣傳播的呢?傳統的觀念認為,感冒病毒是在病人咳嗽、打噴嚏時進入空氣中,經由空氣傳播。近年來,醫(yī)學工作者研究發(fā)現手的接觸也是感冒的重要傳播途徑。美國醫(yī)學博士迪克做過一個試驗,他讓48名大學生連續(xù)12小時在一起打撲克,其中一半是健康人,另一半有重感冒,藉以觀察這些健康人受傳染的情況,結果是:打撲克的重感冒病人若用棉制手帕擦鼻涕,24個健康人中會有14個受到傳染,而患者用浸過殺病毒劑的紙制手帕擦鼻涕,健康人中無一受到傳染。
現在,手也會傳播感冒等呼吸道傳染病的觀點,已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
大家都知道,外科醫(yī)生在給病人開刀前,他們的手往往要經過嚴格徹底的清洗和消毒。每次必須要用15分鐘的時間花在洗手上,這大概是一般人很難想象的。但是,只有經過這樣反復沖洗消毒,他們的手才能夠做到基本無菌,然后再戴上無菌手套替病人開刀,才能保證病人的安全。
那么,平時我們在哪些情況下需要洗手呢?在下列情況下必須洗手:1.大小便后要洗手;2.數鈔票以后要洗手;3.打完公用電話和電腦(尤其是上網吧)以后要洗手;4.看過書報以后要洗手;5.下班回家要洗手;6.接觸農藥后要馬上洗手;7.探望病人以后要洗手;8.乘車乘船后要洗手;9.吃飯以及吃其他東西以前要洗手。其中最重要的是飯前便后要洗手。
正確的洗手方法是:先將普通肥皂在手上反復搓擦,然后用流動的水沖洗。如果接觸過糞便、垃圾、農藥及傳染病人的手,要反復擦洗3遍。施過敵百蟲農藥的手,要用中性肥皂洗。接觸過肝炎、性病病人的手,可用0.5%的過氧乙酸浸泡2分鐘,然后打上肥皂用自來水沖洗干凈。
有許多不正確的洗手方法是要加以糾正的,例如在不潔的池塘里洗手,在臉盆里洗手。
揩手的毛巾一定要干凈。在吃東西前,不能用洗凈的手去理頭發(fā)、擦眼睛及拿不潔的東西。
如果我們大家做好了手的勞動保護,又做到了勤剪指甲和掌握了正確的洗手方法,我們就能防止病從手入,保障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