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鶴光
這是一座以紅紅的辣椒堆砌的小城,也是一座靠紅紅的辣椒興旺起來的小城。它雖身處邊遠的硯山縣稼依鎮(zhèn),卻靠著那紅紅的小辣椒,緊連著國內十幾個省市以及通向歐美等國際市場,是一座名副其實的辣椒城。
六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貧瘠的土地。稼依人憑著他們獨具的慧眼和氣魄,在一無資金,二無經驗的條件下,靠以地生財,以財建鎮(zhèn),以鎮(zhèn)招商,以商活鎮(zhèn),栽下了梧桐樹,引來了金鳳凰。一條長1.5公里、寬33米、有1000多家店鋪和攤位的商業(yè)大街以嶄新的面貌出現(xiàn)在這塊紅土地上。
筆直的3里長街,綠樹成蔭,一年四季都熱鬧,在縣以上城鎮(zhèn)可能不算新鮮,但在鄉(xiāng)鎮(zhèn)一級卻不多見。六年的風風雨雨,使這座獨具特色的辣椒城盡顯風流。
來到辣椒城,第一個映入眼簾的是辣椒,給人印象最深的也是辣椒。它們一個個紅得似火,堆起來如火焰般彤紅。一堆堆、一袋袋、一車車是辣椒,家家店鋪和倉庫里堆的也是辣椒,人們談的是辣椒,彌漫在空氣里的也是辣椒味。人人都知道辣椒辣,少有人體驗過辣椒香。初到這里,你可能會因為不習慣而被辣味嗆得噴嚏一個接一個,但這噴嚏卻越打越舒服,越打越清醒;待到習慣了這種味道時,辣椒的清香便沁入心脾。眼看著由一個個紅彤彤、油亮亮、飽綻綻的小辣椒造就的紅色,身上每一個細胞都沐浴在那特殊的香味里,由不得人不產生脫離了塵世之感。
稼依人頭腦靈活,實踐磨煉了他們經商的才干。在“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年代,稼依人就以特殊的方式,偷著、藏著、躲著做小本辣椒生意,硬是把有著幾百年栽培歷史,個小、色艷、皮薄、肉厚、油多、辣里透香的硯山、丘北小椒賣往外地,使不少外省人知道了這個品牌。改革開放后,稼依人放開手腳販運辣椒,使文山州的辣椒在海內外都有了相當高的知名度。到了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在稼依鎮(zhèn)口沿之323國道旁建立起的幾百家辣椒專營店,因家家爆滿,常常造成堵車現(xiàn)象,滿載辣椒的大車、農用車、拖拉機、小馬車、牛車常常一堵就是一兩公里長,一兩個鐘頭也難疏通。于是,規(guī)范和擴大辣椒交易市場,把辣椒產業(yè)做得更大就提到了鎮(zhèn)黨委和政府的議事日程。新建辣椒城的決策出臺后,辣椒城大街兩旁的商用土地很快即被多年從事辣椒經營且有了一定積累的當?shù)剞r民搶購一空,一幢幢嶄新的鋼混建筑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短短一年左右時間,市場占地5萬多平方米,商住占地近6萬平方米的辣椒城誕生了。
出乎人們意料的是,辣椒城建成投入使用后,雖然成幾倍地擴展了辣椒經營的空間,但不僅城內經營火爆,城外的老店鋪也同樣經營火爆。
稼依人吃苦耐勞會經營。不少人說,稼依人善鉆敢闖,只有一分錢可賺的生意他們都不放過。從人背肩挑到小馬車運輸再到農用車、汽車運輸,這就是辣椒販運的“三步曲”。僅稼依壩區(qū)的大稼依、小稼依、小石橋、新寨4個村委會,就有80%的農戶4000余人從事辣椒買賣。每天凌晨三四點鐘,這些農民就駕著自己的運輸車輛奔向四面八方,一支支運輸車隊的燈光可以照亮幾公里長的道路。天剛放亮,他們已經到達了一個個交易市場。下午兩三點鐘,又一個個滿載而歸,回到辣椒市場進行交易。隨著一筆筆生意的成交,他們一個個手里數(shù)著一疊疊的人民幣,計算著一天勞動的收獲,盤算著明天的行動,美滋滋地往家趕。
據(jù)有關部門的統(tǒng)計,2001年,在辣椒城成交的農副產品達10萬噸,其中僅辣椒一項就有7萬噸,成交額達5億多元。這些辣椒近銷兩湖、兩廣、河南、河北等省區(qū),遠銷美國、墨西哥、日本、新加坡等國;外銷量達3萬噸。說稼依辣椒城買全州、賣全國、銷海外,概括再準確不過了。
小辣椒活了一方經濟。山區(qū)種辣椒,壩區(qū)搞營銷,稼依鎮(zhèn)的農民幾乎家家都和辣椒有著不解之緣。就是靠著這小小的辣椒,許多人家蓋起了磚混結構的新房,購買了汽車、農用車、拖拉機。2001年,全鎮(zhèn)農民人均純收入1100多元,其中來自辣椒的收入達700元以上。由于辣椒產業(yè)的興旺,吸引外地在此長住的人口達12000多人。在辣椒城內長年從事摘把、分級、包裝、搬運的民工長期保持在6000人以上,為貧困農村人口的增收增加了一條門路。
在商海風浪的搏擊中,一批農民正在經歷著向現(xiàn)代商人的角色轉變,他們的眼界正在不斷擴展,觀念正在變化,其中已經不乏姣姣者,他們已不再是成天進村入戶東跑西顛的生意人,而是靠著網(wǎng)絡把觸角伸向四面八方,在網(wǎng)上與外商做成一筆筆生意。在一個老板的公司里,我們目睹了他現(xiàn)代化的辦公設備,也看到了他堆滿三座倉庫的辣椒。他說這幾百噸貨已賣出去了,只等運走,買主是美國的一家公司。
文山州的辣椒產業(yè)正在壯大,稼依辣椒城也在不斷發(fā)展和完善,一個占地面積在53000多平方米的辣椒加工市場正在興建之中,一個個經商人才正在從農民隊伍里脫穎而出,一代農民的觀念正在發(fā)生著質的變化。
辣椒城的明天,一定更加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