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稱之為
“母親河”的那條大河的身旁
在沉積億萬年歲月的
黃土高原上
有一個雄渾大漠與柔美江南
恍惚交織的地方
這就是——
寧夏
2003年
中國面積最小的自治區(qū)
與新世紀第一屆民族運動會
將碰撞出
一束耀眼的光炬
中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經(jīng)典大觀
壯、苗、傣、白、土家等諸多南方少數(shù)民族均有在節(jié)日賽龍舟的風俗。比賽時,水面上水花飛濺,鑼鼓喧天,兩岸觀眾歡聲笑語。加油助威,充滿歡樂祥和的節(jié)日氣氛。
龍舟故事
苗族賽龍舟
劃龍舟貴州省臺江、施秉兩縣交界地區(qū)向十個苗寨的節(jié)日活動。每年農(nóng)歷五月二十四日,苗族人去集于臺江、施秉兩縣交界的施洞口和施秉縣的平寨,盡情歡度為時四天的龍舟佳節(jié)。其活動范圍之廣,氣勢之宏大,人數(shù)之眾多,可謂之苗族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佼佼者。
苗族的龍舟傳說與其他民族大不相同。據(jù)說,很久以前,臺江縣小江河口住著一位名叫保公的老人。他的獨生幼子被惡龍拖進了龍洞里。保公決心為子報仇。他取了火鐮、火草,潛入龍洞放火。江面立即大雨滂沱,一連九天九夜,天昏地暗。這時,一個婦女帶著孩子摸黑到江邊洗衣,孩子將捶衣棒在水面上劃來劃去嬉戲,嘴里無意中念道:“咚咚哆!咚咚哆!”誰知天上頓時云消霧散,紅日當空,人們歡呼雀躍。接著,江面上飄出了一條五顏六色的東西,原來是被燒死的惡龍。這一天夜里,惡龍便托夢說:“我害了保公的兒子,自己也陪了性命,但愿人們老少行好,用杉樹仿造我的身軀,在清水江、小江河一帶劃上幾天,讓我像活著一樣,我就興云作雨,保佑大家五谷豐登。”大家紛紛做起龍舟來劃,果然靈驗。于是,這一帶就開始劃龍舟。
白族劃龍舟
洱海龍舟賽,是云南省大理州白族人每年農(nóng)歷六月二十五歡度盛大的火把節(jié)之后的又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白族龍舟一般是用大型木船改裝而成。船上松板豎立,張燈結彩。兩邊船舷畫有黃龍、黑龍。船上設有指揮、舵手、吶喊助威者和身穿一色運動衫的水手共60名,個個精神抖摟。當指持者揮起彩旗,頓時,岸邊鑼鼓喧天,圍觀者的呼喊聲、掌聲匯成一片。觀者此時極目遠眺,一條條大船好似長龍出沒在波光湖水之中,氣勢壯觀,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