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西藏面積最大的湖泊—納木錯湖相沉積野外觀察結果,發(fā)現(xiàn)了由水平層理十分發(fā)育的砂與粘土所成的、高出湖面分別為3~12m、15~22m、25~30m與35~45m的4級湖岸階地,覆于基巖之上、高出湖面60~150m的湖相沉積和多達50條左右、由扁圓湖濱相礫石所組成的湖岸堤,環(huán)湖廣泛分布的湖成地貌。在連結納木錯與其西北的仁錯約瑪、仁錯貢瑪、久如錯的分水嶺寬谷底部(分別高出上述3湖20m、90m與60m)與北側山坡,即納木錯與仁錯—久如錯曾多次連通,即數(shù)度成為一個統(tǒng)一的大湖,而不是以河道相連的不同湖泊。古大湖分離時代為末次冰期間冰段。關鍵詞:納木錯;第四紀;湖泊沉積;古大湖;末次冰期間冰段中圖分類號:P53.63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