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民間文藝工作者、《水滸》研究學(xué)者樊兆陽先生歷時15年搜集整理的《水滸人物口頭傳說大觀》(以下稱《大觀》)不久前與讀者見面。
與《三國演義》等歷史演義小說不同,《水滸》主要是在吸收民間傳說的基礎(chǔ)上加工成書的,所以《水滸》研究者向來重視民間傳說的搜集和整理?!端疂G》成書之前的《宣和遺事》中的“梁山泊聚義本末”,便是現(xiàn)存最早的水滸故事記錄,而其中的故事大都來自民間的“奇聞異說”?!端疂G》問世之后的幾百年間,除被小說寫定者舍棄的一些民間傳說仍在流行外,深受小說影響的人民群眾從自己的生活出發(fā),不斷地創(chuàng)造出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新的故事,這些新編故事與小說中的故事一起,共同形成了深植于國民性格之中的“水滸文化”。然而,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水滸故事主要在口頭流傳,缺乏系統(tǒng)的整理。《大觀》的出版正好彌補(bǔ)了這一缺憾。
《大觀》內(nèi)容豐富,全書共選編故事140篇,50余萬字,分為四編:天罡編43篇、地煞編73篇、風(fēng)物編17篇、其他編7篇。尤其是前兩編充分體現(xiàn)了該書的特色:一是搜集的人物最全?!洞笥^》將一百單八將的口頭傳說全部囊括其中,而此前出版的集子至多收錄了幾十個人物。二是搜集的故事對《水滸》中比較蒼白的或具有較大局限的英雄形象,進(jìn)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補(bǔ)充或重新塑造?!端疂G》雖說寫了一百單八將,但真正塑造成功的典型形象也就一二十位,絕大部分人物都顯得很蒼白,尤其是那些合伙上山的好漢,大都一閃而過,難以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洞笥^》搜集的這方面的故事則彌補(bǔ)了《水滸》及此前出版的集子的不足。此外,我們知道,《水滸》中描寫的不少英雄人物并不是完美的,而是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有的甚至在品德上還存在著比較嚴(yán)重的問題。人民群眾從自己樸素的生活愿望出發(fā),不愿看到他們喜愛的英雄人物身上存在缺憾,故而重新塑造了英雄人物的完美形象,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大觀》中收入的有關(guān)時遷、孫二娘等人的故事,便鮮明地體現(xiàn)了民間文藝愛憎分明的藝術(shù)特色。
誠如著名文藝?yán)碚摷?、《水滸》研究專家李希凡先生在《大觀》的《序言》中所說:“這部《大觀》的問世,不只豐富了《水滸》的民間文學(xué)遺產(chǎn),開闊了讀者的視野,也為《水滸》研究中的一些理論問題,提供了有力的歷史見證,功莫大焉!”
《水滸人物口頭傳說大觀》 樊兆陽搜集整理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2003.3 定價:3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