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它姍姍來遲也好,說它亡羊補牢也好,總算是來了。是是非非中,中國圍棋協(xié)會最新的《圍棋規(guī)則》的出籠讓人看到了一絲希望,盡管還有些朦朧。
就跟中國的足球一樣,圍棋界讓人血脈賁張的正面新聞不多,灌滿耳朵的凈是棋之外的紛爭。從這個意義上說,《規(guī)則》有點像亂世下的重典,有它積極的作用。在一個飛速發(fā)展的時代,總會面臨一些新的問題,不改變就會落后,這也是眾多教訓后的經驗。
大貼子是大勢所趨,現在終于被推到了前臺。這也是規(guī)則中爭議最少的一項改革。黑先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可能算得上棋界的一個永恒的迷。應昌期當初一下子從5目半跨越到8點,這2目的認定輾轉經過了十幾年的時間,當初的嘲笑與吃驚變成了今天的欽佩和贊同。
中國的亦步亦趨雖然很被動,終究迎合了先進,《規(guī)則》的其他條款則有了無奈的成分。賽場紀律制定得詳而又詳,確實有著不得已的苦衷。說到源頭,還得歸功于去年圍乙的假棋事件。一件并不復雜的違紀案,搞得中國棋協(xié)極為狼狽,難以給出各方都滿意的答復。事到臨頭才發(fā)現根本就沒有可供量型的法案,強行判決的結果落下人治的嫌疑。
可能在那個時候,觸動了修改原有《規(guī)則》的念頭,手里沒有管事的家伙,說話都不硬氣。棋協(xié)的第一反應肯定就是將可能發(fā)生的事件全部予以假設,再分條設款各個擊破。再想找我的漏洞,門都沒有!洋洋五大章33條的規(guī)定恭候在此,有不服的盡管出招。
事情還說來就來,倒不是誰吃了豹子膽敢捋虎須,大多數是不經意間踩了剛埋不久的地雷。不知道日韓的規(guī)則是怎么訂的,該不會像咱們這樣事無巨細吧。棋界有李昌鎬般的謙謙君子,也有曹薰鉉類放浪之人,除非技術性問題,其他對個人行為的約束該是很寬松的。
中國棋界有很多自由慣了的散仙,把金箍咒加在腦袋上肯定不會太舒服。另一方面,規(guī)則賦予了裁判生殺予奪的大權,如何掌握尺度才是各種矛盾的焦點。
即便規(guī)定已經盡可能羅列各種可能的情形,但也不會具體到細微末節(jié)。像賽場紀律第3條,“對于比賽中嚴重妨礙對方思考和抗亂賽場秩序的行為,根據情節(jié)嚴重程度,允許判警告一次或判負?!泵黠@是針對盤外招的,裁判可根據自己的理解判斷進行裁決。
手中有了這柄自由揮舞的尚方寶劍,運用得當可斬妖除魔,反之也很容易傷及自身。類似江鑄久不服判決的事件將矛頭直指裁判的素質問題,因為仲裁委員會將皮球又踢回了當值裁判那里,不僅形成了仲裁機構的虛設論,而且一下子使裁判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
制定新規(guī)則的初衷是想消除覬覦之心,斬斷暗箱之手,連帶著削下一些皮肉也是應有的代價。盡早暴露問題并不是什么壞事,最起碼可以借勢宣傳新規(guī)則的推行。圍棋這種無身體接觸的項目受裁判的影響不可能很大,客觀上黑哨的存在空間要小很多。出現爭執(zhí)時受個人素質(拋除感情因素)影響的程度一瞬間膨脹起來,因為裁判的當場判決可以決定當事人的命運。而對裁判的監(jiān)督權又歸屬圍棋協(xié)會,公正與否的爭議短時間內很難徹底解決。
新規(guī)則剛剛公布不久,就有了閔娜的手機事件。因為新規(guī)則第23條七款有明確規(guī)定,閔娜就糊里糊涂地撞上了槍口,當事人不服的理由是屏幕信息與比賽無關,裁判仍據理判負。閔娜也許是有些冤枉,說不定以后類似的事件還將發(fā)生,無奈法規(guī)是不講變通的,即使它有不盡合理之處,為維護其嚴肅性,也只有作些犧牲。在這一點上,裁判判罰是無可爭議的。而我們對裁判的擔心之余還要在熟悉規(guī)則的基礎上加強自身的免疫力。輿論雖然傾向于紛爭中的受害者,但我們還應對棋協(xié)的從善之舉表示一些支持。陣痛不可避免,算是轉型期的特殊癥狀,畢竟新規(guī)則強調賽場紀律是附合絕大多數棋手利益的。
足球的黑哨已成了公害,嚴重阻礙了中國足球的發(fā)展。圍棋在這一點上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放權的同時要能夠有制約的手段,不要等五毒侵體才意識到。中國圍棋還在路上,經不起太大的折騰。惟一值得欣慰的是,這是發(fā)展中的問題,盡可以放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