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提要:彭述圣拜訪涼州陳,上演雙雄會。西安高手趙栓柱慕名訪彭,途中得遇隴南棋王邵豐義,不打不相識,因棋成友。
第十八回 兩強(qiáng)相惜 述圣解囊饋贈
一心向外 棋書引發(fā)豪情
公元1929年,對皋蘭縣老百姓來講,是歷史上最刻骨銘心的一年。那一年,天又大旱,莊稼顆粒未收,樹皮草根食盡,饑民流離失所,死者不計(jì)其數(shù)。事過多年后,只要提起民國十八年(即1929年),老人依然不堪回首,心有余悸。
大批饑民進(jìn)城討飯,給蘭州城的居民帶來很大壓力,糧食價格飛漲不說,各個商店飯鋪也失去了往日繁榮。
城隍廟畢竟是閑人去的地方,逢此荒年,游客居然有增無減,細(xì)一看,人群中穿長袍馬褂的人少了,穿對襟衣大襠褲的人多了。原來饑餓時,窩在家里更難熬,不如去城隍廟聽聽鼓子、聽聽評書、看看下棋,倒可以分分心,暫時忘了饑餓,熬到晚上再回家湊和了事。
能使大家餓著肚子去城隍廟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聽說有個陜西小伙兒棋藝非凡,接連撂倒了好幾位“金剛”,眼看兵臨城下,要逼彭高棋出來決戰(zhàn),怎不令人急煞!彭高棋眼下是蘭州人的一面旗,大家自然關(guān)心,有道是: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故無論是關(guān)心、是好奇、統(tǒng)統(tǒng)一涌而去。當(dāng)然還有相當(dāng)一部分人是向城隍老爺求雨的善男信女。總之,城隍廟這些天來,人滿為患,熱鬧非凡。
你道那陜西小伙兒是誰?正是千里迢迢從西安徒步而來的“五虎上將”之首——趙栓柱。栓柱自打上月在馬跑泉鎮(zhèn)與隴南棋王邵豐義分手后,一路上曉行夜宿,好不容易才來到目的地——蘭州。一進(jìn)蘭州城,方知這兒正逢荒年,來得不是時候,他也顧不了許多,胡亂找個腳行住下,便打聽隍廟去處,得知距此不遠(yuǎn),適才放下心來。
次日正午剛過,栓柱便急忙往隍廟趕。一進(jìn)茶園,只見十來張棋桌前人頭攢動、吵吵嚷嚷,為一步棋而爭得面紅耳赤,不可開交。惟獨(dú)靠里邊的大棋桌前,看客比較文靜,卻也雜話連篇,近前觀瞧,此處正是彭高棋掛牌應(yīng)眾之地。一打聽,才知彭高棋偶感風(fēng)寒,被半弟子王和生接去休養(yǎng)。
師尊不在,這張大棋桌便由眾金剛輪流坐莊,聽說有人打擂,立馬讓位待客,見來者也是青年,遂不以為然。一對話,才知對方是西安來的朋友,是慕彭高棋大名而特地趕來的。有事弟子服其勞,兩地“金剛”之遭遇戰(zhàn)就在隍廟茶園打響了!
誰知強(qiáng)龍偏壓地頭蛇,這金剛不敵那金剛。三日內(nèi),彭高棋座前的八大金剛,除王和生、邵國雄、黃占彪不在現(xiàn)場外,其余五金剛皆相繼失手,消息早有人飛報(bào)王和生。王和生因在各大中學(xué)任教,境況較好,本打算讓師友彭述圣多休養(yǎng)幾日,奈何諸師弟不爭氣,擋不住強(qiáng)敵,只好據(jù)實(shí)相告。彭述圣一聽有外地高手相犯,立刻來了精神,決定親自去會會這位過江猛龍。
這天,彭述圣破例早來茶園,邊品茗邊等候。隍廟茶園有個規(guī)矩:凡與彭過招者不先報(bào)名掛牌,彭述圣從不與無名之輩交手。諸金剛前幾天與栓柱糊里糊涂打了幾仗,只知對方是西安人,哪管他姓甚名誰。
今日掛出牌來,大家才得知這位青年高手名叫趙鵬程,鵬飛萬里,名字很有氣魄。俗曰:人的名,樹的影。在趙栓柱(趙鵬程)想像中,彭高棋一定長得魁梧雄偉,相貌堂堂,見面才知是一位貌不驚人的干巴老頭,拘謹(jǐn)之心頓時去了大半。彭述圣一看來者是個青年,年齡與諸弟子相仿,先有幾分喜歡,便招呼他近前坐下,隨便問道:“聽說你是西安人,不知認(rèn)不認(rèn)識販羊的回民馬云德?”
栓柱一聽,頓即用驚詫的語氣反問:“彭老認(rèn)識馬云德!”見彭述圣點(diǎn)頭,便接著說道:“馬云德約比我年長20歲,與薛壽娃、白老四同為前輩棋手,他家住西安灑金橋。走棋灑脫,不拘一格,因販羊四處奔波,除冬天外,很難見他一面,不知……”
彭述圣截住話頭:“這就對了,幾年前他因販羊來過蘭州,與我下過兩盤(讓馬)。據(jù)他說,西安有四大金剛遠(yuǎn)遠(yuǎn)在他之上,其中尤以趙栓柱水平最高,你可認(rèn)識趙栓柱?”
栓柱一聽,登時臉一紅,訕訕答道:“承蒙彭老垂詢,在下正是趙栓柱,鵬程乃我學(xué)名,栓柱是我小名,大家都習(xí)慣稱呼小名,要不是您這兒掛牌,也不致鬧此笑話。”
彭述圣手捋須髯,呵呵大笑:“好!好!怪不得我這幾個弟子下不過你,原來是西安棋王到了,快換一壺好茶來,今天咱爺倆好好練練。”
眾人聞聽,愈發(fā)好奇,紛紛聚攏,只見彭述圣環(huán)顧四周,大聲說道:“這些年我與人下棋(指打擂者)不是饒馬,便是饒炮,很難得遇對手,今日適逢高手,就分先如何?”栓柱聞言,連連擺手:“使不得,萬萬使不得,讓二先足矣!”
彭見栓柱誠懇,想了想又道:“按說你也是一方諸侯,理應(yīng)分先,念在我比你年長的份上,就讓先下兩盤,不可再推。”栓柱見狀,不再堅(jiān)持。要知栓柱綽號“瞎腸子”,滿腦子精靈古怪,出手皆是險招、狠招,能在西安市出類拔萃,全憑攻勢凌厲、棄子奇襲。這次借先行之利,更發(fā)揮出了剽悍強(qiáng)攻的棋風(fēng),不足十合,他便使出撒手锏——棄炮打士,掀起波瀾,觀者無不驚心,暗暗為彭述圣捏把汗??上н@次對手是老謀深算的一代巨匠,面對對方棄子,絲毫不為所動,反而棋走蹊徑,搶占要津,致使栓柱的棄子進(jìn)退維谷。由于未料到彭述圣不吃棄子而招致被動,栓柱心中說不清有多別扭。一著失算,全盤受制,在彭的強(qiáng)大反擊下,這一局居然輸?shù)煤芸旌軕K。
栓柱一生從未遭此速敗,長嘆一聲,準(zhǔn)備起身,被彭述圣輕聲喝住,并正色說道:“你千里迢迢所為何來?又何必急走?這盤上的游戲勝負(fù)豈能如此較真?再說你的棋蠻有功力,不然怎能連勝我?guī)讍T大將?!”彭述圣用他那懾人肺腑的湛湛目光盯著栓柱,爾后又改用比較溫和的語氣說道:“平心而論,這盤棋的過失在于攻勢太猛,倘若我貪戀得子,你乘勢擴(kuò)先,這盤棋的結(jié)果就難說了,這樣吧,我們再下一盤如何?”
栓柱聞聽彭述圣一席話,不由面帶愧色,后聽彭述圣主動邀戰(zhàn),自然巴不得,心中不快“倏而來兮忽而逝”。一戰(zhàn)之后,他已領(lǐng)教了面前這位瘦小老漢的厲害,看來不能再玩花拳繡腿了。
第二盤開始,栓柱牢記教訓(xùn),速度慢了許多,走子進(jìn)退有序,前后策應(yīng),不敢輕意弄險。彭述圣幾度試探,也尋不出對方破綻,兩人輸攻墨守,終以和局結(jié)束。局后,彭述圣非常欣賞栓柱的悟性之高與變通之快,更喜歡他的直爽性格,當(dāng)?shù)弥ㄖ幕厩闆r時,亦為之嗟嘆不已。
當(dāng)晚,由王和生作東,與師友彭述圣和趙栓柱在廟前街上飯鋪吃了一頓便飯,飯后,彭述圣從衣襟兜里摸出三塊銀元塞到栓柱手中。栓柱欲推,彭述圣忙說:“別推,你聽我說?!彼戳丝此ㄖ?,又瞅了一眼和生,感嘆地說道:“下棋人若想立身養(yǎng)家非常困難,混得好些尚可 口,混得不好,衣食無著。饒你有多聰明,棋下得再高,也是枉然。這三塊銀元是我平日積攢下的,你拿回去做個小本生意,別再到處奔波了?!?/p>
接著他又交待王和生:“栓柱的棋力要比你們好些,這幾天你們陪他多練練,蘭州最近境況不好,還是勸他早返西安為好?!?/p>
栓柱念彭老叮囑,在蘭州小住幾日后,便返回西安,路上辛苦,不必細(xì)表。
栓柱自與彭老過手后,才知藝無止境,自忖與王和生年歲相當(dāng),棋藝水平也在伯仲之間。千里奔波,不虛此行。他總結(jié)經(jīng)驗(yàn),棋風(fēng)棋路較之過去又沉穩(wěn)了許多。一年后,終以驕人成績奪取了西安歷史上首次公開賽的冠軍。
趙栓柱從“五虎上將”、“四大金剛”的民間推崇到正式的公開賽冠軍,掀開了西安棋壇新的一頁。
后來,王新民、衛(wèi)寶昌、王羽屏等一大批新秀的崛起,大大推動了西安棋壇的活躍與發(fā)展,此乃后話不提。
栓柱返回西安,給棋迷們細(xì)說了彭述圣的強(qiáng)大,久而久之,西安棋壇便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拳不往東打,棋不往西下。蓋因有名拳師大都分布在西安以東的河南、山東一帶,西邊則有彭述圣坐鎮(zhèn),頗有“太公在此,諸神回避”之勢。
栓柱的出現(xiàn)與離開,引發(fā)了彭述圣幾多感慨,人家二十多歲能千里奔波取經(jīng),我五十多歲猶未能邁出家門,不知今生能否圓這個夢。
年前,王和生托人從南京購得棋壇總司令謝俠遜編著的《象棋譜大全》一套,稍加翻閱,便捧呈彭述圣參詳,彭即以銳利目光涉獵。彭述圣認(rèn)為,謝君此作,集錦薈萃,力使缺者以全、誤者以正,為弘揚(yáng)我國象藝獨(dú)運(yùn)匠心,其功昭著,難能可貴。然一人精力畢竟有限,他隨披隨談,指出其中《竹香齋》與《桔中秘》的某些棋局勝和不準(zhǔn);某處評述未盡詳細(xì);某處注語有所出入等等,無不切中要害,令人驚嘆!
彭述圣覽書之余,掩卷長嘆:天下之大,能者輩出,趙栓柱都能來訪,吾卻未能出征,今生若不能一會天下英雄,又何以言棋!他知道王和生走南闖北,閱歷甚廣,對全國棋壇了解甚多,故想聽聽王和生在京津滬寧期間的見聞。和生見問,便興致勃勃、滔滔不絕地講述了他的所見所聞,只聽得五十多歲的彭述圣血脈賁張,“聊發(fā)少年狂”,大有“烈士暮年,壯心未已”之氣概。
欲知王和生講了些啥話,何以讓彭述圣如此興奮,我們下回再談。(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