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對美國的經濟和公眾心理的打擊是沉重的,后遺癥至今仍未完全消除。但美國也并非未從中謀得好處。阿富汗戰(zhàn)爭尚未完全結束,2002年伊始,布什就把伊拉克、伊朗和朝鮮三國\"欽點\"為支持恐怖主義的\"邪惡軸心\",隨后,美國對伊拉克喊打之聲不絕于耳,一場新的海灣戰(zhàn)爭如箭在弦,世界其他地區(qū)也陸續(xù)見到美國反恐大兵的身影......明眼人不難看出,美國的目的已絕不僅僅是\"反恐\"那么簡單了,它顯然是要把9.11事件帶給美國的戰(zhàn)略利用價值用足用盡,獲取反恐之外的更多的戰(zhàn)略利益。
事實上,9.11后,在當政者和媒體的悉心引導下,美國迅速從驚恐中回過味來,實行哀兵戰(zhàn)術,\"把壞事變好事\",利用9.11獲取了一連串戰(zhàn)略好處。
第一個獲益者是布什總統(tǒng)及其領導下的美國現政府。
這次事件在客觀上使美國結束了國內政治分歧,實現了舉國團結。本來,布什是在一片爭議中靠最高法院的裁決才當上總統(tǒng)的,根基本來就不太牢固,后又因黨內倒戈,共和黨喪失了在眾議院的多數黨地位,所以不少人曾因此預測布什將會是一個弱勢總統(tǒng),施政不易。然而,在反恐的旗幟下,美國公眾迅速地站在了布什周圍,其民意支持率一路飆升,不僅超過了領導美國取得二戰(zhàn)勝利的富·羅斯福,甚至有人認為他堪稱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tǒng)之一。這樣一來,布什的執(zhí)政合法性已不再是一個受人質疑的話題,美國國內政治實現了反恐口號下的一致。在此氣氛下,布什政府的施政顯得非常輕松,可謂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在反恐的包裝下,不僅政府的許多強硬的、單邊色彩濃厚、冷戰(zhàn)意識強烈的國際政策被照單全收,就連許多嚴厲的國內安全政策也沒有遭到多少非議。
把美國的民族主義情緒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9.11被極快地解讀為是一小撮恐怖分子對\"自由\"與\"民主\"的攻擊,美國很自然地又一次被視為世界\"自由\"與\"民主\"的\"燈塔\",美國人的愛國狂熱再次受到激發(fā)。一時間,美國\"神圣\"到別人不能對它說半個\"不\"字。在這股愛國的狂熱之下,9.11事件的根由已不必討論,美國已不可批評,就連善意的勸告也一風吹。英國是美國的鐵桿盟國,就因為BBC廣播公司在節(jié)目中說了句\"9.11是美國人咎由自取\"而不得不向狂怒的美國人道歉;紐約市長朱利安尼因一位沙特王子對美國的一句不算惡意的勸告就把人家對事件受害者的捐款給退了回去。更有甚者,在愛國的口號下,復仇的火焰被迅速點燃,對阿富汗進行軍事報復的支持率在美國國內達到90%以上。在美國,不少阿拉伯人被當成恐怖嫌疑,在大街上受到圍攻,就連布什的阿拉伯裔保鏢也因受懷疑而被從民航飛機上拖了下來。就這樣,美國完成了又一次\"愛國主義\"大檢閱。只是,\"愛國主義\"發(fā)展到如此地步實在令人不寒而栗。要是這種\"愛國主義\"出現在其他國家,美國恐怕早就給它貼上\"民族主義\"的標簽了。
霸權再一次得到空前的強化。
9.11使美國空前強橫與霸道。布什總統(tǒng)公開向全世界宣稱,在這場反恐戰(zhàn)爭中,世界各國要么站在美國一邊,成為國際反恐聯盟的一員;要么站在恐怖分子一邊,成為國際恐怖主義一分子,沒有中間道路可走。在反恐的高壓下,美國取得了反恐斗爭的主導權,它不僅得以放手在阿富汗大打出手,而且還使得世界第一次在\"美國拍了桌子之后,全都鴉雀無聲\"了;第一次出現了國無分敵國友國,地無分東西南北,不是幫著美國人打恐,就是噤如寒蟬不吭聲,一切都是美國說了算,它說誰是恐怖主義,誰就是恐怖主義;它說誰不是恐怖主義,誰就不是。本·拉登炸了美國是恐怖分子,而對其同伙--俄羅斯車臣分裂主義分子和中國新疆的\"東突\"分子,美國的態(tài)度就非常曖昧了,其反恐特使泰勒甚至在北京堅稱美國政府并不把\"疆獨人士\"看作是恐怖分子。美國的態(tài)度無疑要向世界表明:我的話就是標準!
乘機進入了它一直想進入而又一直不得其門而入的戰(zhàn)略要地--南亞與中亞。
美國軍隊高舉著反恐大旗,堂而皇之地進入了巴基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當然還有阿富汗。美國雖然聲稱不會長久駐軍該地,但卻又在這里謀建永久性軍事基地。這些多山貧瘠的高原國家,地處中亞南亞結合部,是世界重要的能源通道和戰(zhàn)略要沖,與俄羅斯、中國相連。外界認為,美國在這里排兵布陣,無異于在這塊戰(zhàn)略要地打入一根楔子,既能控制世界能源通道,又可在戰(zhàn)略上形成對中俄等國的多面威脅。不僅南亞與中亞,現在被美國點名有恐怖主義嫌疑或存在著恐怖主義分子的國家還有菲律賓、印尼、索馬里、蘇丹、利比亞、敘利亞,甚至前蘇聯的某些地區(qū)如格魯吉亞等國也在其內。這就意味著,美國很可能會借反恐之機,在更大范圍內,重點是在亞太地區(qū)進行新一輪軍事戰(zhàn)略部署。
有了一個借反恐之名消滅異已的機會
有了一個借反恐之名消滅異己的機會。
在基本收拾了阿富汗塔利班和本·拉登的基地組織后,美國又將伊拉克、伊朗和朝鮮圈進\"邪惡軸心\",并威脅要對這三國動手。但美國至今也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這三國與恐怖主義有瓜葛。美國之所以如此,最明顯不過的解釋只能是:乘反恐之機,拔掉這三個長期以來不聽美國招呼的眼中之釘。
9.11后,美國不僅自己的反恐單干行動無休無止,而且還在各種國際場合不厭其煩地要求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配合它反恐,許多國家因此被拖上反恐戰(zhàn)車,許多國際組織也不得不將反恐作為重要議題。眼見得\"悠悠萬事,惟此為大\"。然而,反恐絕不可能成為美國真實的戰(zhàn)略目的,幾個小毛賊式的恐怖分子也絕不可能扭轉美國的國家戰(zhàn)略方向,反而是他們的行為很可能被美國用來作為實施其真正戰(zhàn)略圖謀的掩護,即以這場反恐戰(zhàn)爭為契機,以奪取反恐戰(zhàn)爭主導權為手段,按美國的牌理對新世紀世界政治進行重新洗牌,把世界納入美國主導的政治秩序之中。這才是美國反恐不已的真諦之所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