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創(chuàng)人員:
出品人:張丕民 石雪
總監(jiān)制:董平
編?。和跛?張元 夏蔚
攝影:張健
導演、制片人:張元
主要演員:
杜小桔……徐靜蕾飾
王 毅……佟大為飾
吳林棟……王學兵飾
北大華億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西安電影制片廠
北京寶石影業(yè)投資有限公司
西影股份有限公司 聯(lián)合出品
北京博納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發(fā)行
《我愛你》剛拿到韓國釜山電影節(jié)的入場券之后,緊接著又收到了美國圣丹斯電影節(jié)的邀請函。本月在韓國舉行的釜山電影節(jié)按常規(guī),只把參加競賽的機會留給初執(zhí)導筒的導演,張元曾數(shù)次擔任國際電影節(jié)的評委,所以《我愛你》只作為參展影片,與獎項無緣。但明年元月份舉行的美國圣丹斯電影節(jié)已把其到入了競賽片的行列。
故事梗概
本片是根據(jù)王朔的小說《過把癮就死》改編的電影,片子描述了一對由相識、相戀到結婚的男女。女主人公杜小桔,對感情極度敏感,對理想、愛情有著近乎偏頗的執(zhí)著與渴望……蜜月之后,他們挎著籃子到農(nóng)貿(mào)集市買菜。平淡的日子里,吃醋、找茬、爭吵是有滋有味的調(diào)料,反目、出走,癲狂是死水泛起微瀾……
導演的話
有段時間,我突然想拍一個以愛情為主題的故事片。選擇了一些故事,有一天,在和王朔聊天的時候,他給我一個建議,他說,你為什么不再看看《過把癮就死》這部小說呢?因為在幾年前我自己非常喜歡這部小說??墒窃诤荛L時間以前,這個題材拍過電視劇。所以我又把這個小說拿回來再看一次,發(fā)現(xiàn)還是很喜歡這部小說,最后我就決定很快地來拍攝這部電影。杜梅就像一件兵器,一柄關羽老爺手中的那種極為華麗鋒利無比的大刀,這是她給我留下的難以磨滅的印象。
——張元
主創(chuàng)人員訪談(揭開《我愛你》的面紗)
徐靜蕾:一開始就是在一個酒吧,然后張元突然問我你現(xiàn)在干嘛呢?我說不干嘛呀。然后他說有一個題材想拍一個電影,就是根據(jù)《過把癮就死》改編的一個電影。正好那段時間沒什么事兒,然后就打算拍這部戲。
佟大為:沒認識張元之前,聽說過他拍的一些片子,都沒看過,因為他拍的一些片子國內(nèi)都沒有發(fā)行。大導演吧,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個大導演,可能會不太好合作。
徐靜蕾:看過他(張元)很多片子,我十六歲的時候,第一次站在鏡頭面前,其實是拍張元的一個片子,叫《北京雜種》。當時在那里面我就是一個活道具,我在那兒一句話都沒有,就是聽別人說話的那種。所以我挺喜歡他的片子的,《兒子》啊什么的,都是挺好看的。
張 元:在這之前,徐靜蕾和佟大為并不認識,而且實際上是真正在拍這部戲的時候,他們才相識。在這個戲里面,實際上我們就是按照感情這個順序,也就是電影劇本這個順序,去看他們的發(fā)展,他們相識,然后有一種相愛的感覺,最后直到結婚,結婚之后的那種矛盾,一直到最后,非常緊張的那種關系。
佟大為:從張元導演通知我去演這個電影《我愛你》的時候,離開機還有半個月,說這個題材大概是《過把癮就死》小說改編的。我就壓力特別大,一聽這事兒。試戲那天很緊張,因為她(徐靜蕾)在國內(nèi)畢竟還算是一個做的比較成功的女演員。我是特別想和她多溝通多接觸,因為這個劇本里寫的我們倆從相識然后再熱戀,到倆人結婚,婚后的一些事,所以倆人必須得特別默契,才能把這個片子給完成了。我們倆晚上有時會找個地兒去聊聊劇本,也聊一些自己的生活。她帶著我,把我?guī)нM了兩個人做為朋友的那種感覺,讓我們倆成為了朋友。她就像照顧小弟弟一樣,把我?guī)нM了她的朋友這個圈子里頭。我想我還是對她發(fā)生了感情。算不算愛情我不敢說,起碼可以說她使我珍惜,如同我對自己的尊嚴、權利或者健康一樣。
張 元:有的時候不想和演員多說什么,我希望等著他們自己去處理這種氣氛,我希望他們演員能流露出他們自身的那種……我希望徐靜蕾能夠流露出自身的,好像是不經(jīng)過表演的,那種帶有自己身上的那種質(zhì)感的東西。
佟大為:他(王毅)真的就覺得自己可憐,兩個人談戀愛怎么會走到這步呢?我當時演這場戲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就是一種絕望,不想活了,我怎么回事兒,我!我一開始對這個杜小桔,我是真的愛她,但為什么你非得要用這種方式逼的我去表白,說那種酸溜溜的甜言蜜語,最后倆人會走到這步,用刀架著我的脖子,讓我說\"我愛你\"。真的是一種絕望,因為綁的特別結實,基本上不能動了,那場戲確實是有繃帶纏的特緊,然后我記得特清楚就是環(huán)顧了一下房間的四周,那種特絕望的眼神,然后突然看見了平臺的窗戶,一個玻璃窗,就想一下撞死在那里。
張 元:他們的確愛的很深,當愛的很深的時候,實際上你能看到愛情之間的較量。現(xiàn)實本身的那種殘酷,和他們的生活始終是混雜在一起的。
佟大為:當時挺痛苦的,當時難受,因為那場戲就是一場喝酒喝多了的戲。導演可能為了讓我們裝的更好一點兒,讓我們喝了點酒,喝的有點暈,就吐了,當時想我再也不喝酒了。而且當時我的感覺是那么多人在等著我,我特著急,但是我是真的爬不起來了,挺痛苦的。過后想想,這事兒我真的是能記一輩子。
徐靜蕾:拍這個電影挺累的,不是體力上的累,而是心理上的累,拍完那天我挺高興的,我就覺得整個松下來了,就好像經(jīng)歷了一場洗劫,就是從里往外的那種感覺,然后一下松下來,就像大病初愈一樣。
張 元:在夜間的道上,一個人騎車狂奔,在汽車當中穿梭,最后當男主人公過去把她抓住,要把她拖到車上的時候,我看到徐靜蕾那種聲嘶力竭的樣子,聽到她的叫聲,實際上我當時的確是感覺到、目睹了一種感情的崩潰和一種走到了邊緣的感覺,實際上我內(nèi)心當中有一種很刺痛的感覺。
張元暢談邊緣電影
文/姜豐
與張藝謀、陳凱歌等第五代導演相比,張元等年輕一輩為代表的,第六代導演卻似乎名不見經(jīng)傳。對很多觀眾而言,張元不但相當陌生,甚至在某種意義上帶有一種神秘的色彩。直到1999年伴隨著《過年回家》獲威尼斯電影節(jié)最佳導演獎,并且在國內(nèi)公映,張元才浮出水面。2000年10月18日張元更因此片獲得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fā)的世界電影和平獎。
姜豐(以下簡稱姜):從您現(xiàn)在已經(jīng)呈現(xiàn)給大家的作品來看,有很多這種特殊的題材,您覺得這和您的個人的經(jīng)歷或是性格有什么關系么?
張元(以下簡稱張):我還沒有仔細地去想過這個問題,但是,我覺得應該有關系。
姜:您在搞電影之前是做過什么的?
張:學習美術,畫畫。如果要講比較特殊的話,就是在我很小的時候,我身體不好。
姜:那現(xiàn)在看不出來了。
張:這個可能對我性格的影響比較大,我覺得在很小的時候,我為什么學畫畫,現(xiàn)在回想起來,就是因為當時身體不好。就是不愿意出去玩,甚至不愿意上學。
姜:是不是小時候想當畫家?為什么后來搞起電影來了?
張:小時候的夢想就是當畫家。但是在考電影學院的兩三年前開始對電影感興趣。那么真正走上電影這條路上的,當然是因為進了電影學院之后才開始真正覺得和電影的關系更近。
姜:您是否去留意外界的一些說法?或者您聽到這些說法對您有沒有影響?
張:我喜歡看報,我也喜歡聽收音機,或者是我也喜歡跟朋友去聊天,不可能不知道別人對我的評論。不管大家談什么,我還是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我要做我自己的電影,我覺得這是不可能改變的。
姜:我忽然想起來,我忘了在什么地方看過一篇報道。您說過,藝術家像嬰兒,他可能比如說會哭鬧、會撒嬌、會向大人表達這種情感,但其實他們做不了什么,我不知道您是怎么樣有感而發(fā)的呢?為什么說藝術家像嬰兒呢?這個比喻很特別。
張:藝術家或者是一個導演,他能夠做的工作,實際上和嬰兒有點相似。他能夠表達他的感情就是通過他的哭鬧,或是控制不住撒一泡尿這種很小的事情去觸動大家,去提醒大家,還有一個東西在這里。我對藝術的理解,或是對電影這種東西的理解,我覺得他改變不了什么。嬰兒會喚醒成人對他的愛,因為每個成人看到小孩的時候即使是再堅強的人,再不動聲色的人,一看到孩子總會笑起來。因為他們是那么的單純,那么的無助,那么的需要我們?nèi)圩o他。這就是藝術,她改變不了你什么,但她會喚醒你內(nèi)心中最脆弱的東西,內(nèi)心中需要動感情的東西,可是她對這個世界沒有改變。世界一切都會按照它的政治軌道,經(jīng)濟軌道,各方面去正常發(fā)展。
姜:我知道電影界有一種說法,他們愛把導演分成第五代導演和第六代導演。你呢,是被劃為第六代導演當中,而且還是代表人物之一,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認同這種說法?
張:大家喜歡把一些人分類,分了類以后,搞評論的人或者是例如向主持人去談話的時候比較容易。有一點我是高興的,我周圍這些被稱為第六代導演的朋友,我發(fā)現(xiàn)他們都是很有才華的人,都是很聰明的朋友,都是很好的一些導演。我覺得能與這些朋友為伍,而且經(jīng)常把我放在這堆朋友當中,我有時候感覺很自豪。
姜:有的藝術家,比如說畫畫,他的畫一直都是一樣的風格。有的人到了一定的階段,想突破自己,會刻意的做一些不同風格的東西。比如說張藝謀導演他導演的電影,給人的感覺就是每部和每部都有很大的不同,好像都是一張新面孔。那么您是哪種類型的?您的每部作品之間相互是什么樣的?
張:我希望我的每部電影之間都有聯(lián)系,我也希望我每部電影都有我自己想要追求的東西。我不想我的每部電影都是一個新面孔。我希望能在我自己的電影中看出自己的一貫追求。但是每部電影當然要給自己提出一個目標。比如風格本身上,技術上的一些要求,還有從視覺上、聲音上的一些變化。這個東西是要給自己提出一個要求的。
姜:作為導演您獲得了好多國際大獎,也多次擔任國外電影節(jié)或大賽的評委。您也知道,在評論界,對于中國導演在國外獲獎一向有一種說法,比如說他們的審美在某方面有迎合西方的審美傾向。甚至說我們有些電影是暴露自己家丑。這個比較典型的可以說是從張藝謀開始就受到這種指責,那你有沒有受到這種批評?你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張:也有過一些。我覺得你得不得獎不是你自己能夠決定的,因為我自己本身也參加過很多電影節(jié)的評委,我知道,在電影節(jié)上的那些評委實際他不代表任何團體,實際上這些所謂的評委并不代表西方。我在莫斯科去做電影節(jié)的評委,他是有來自于東方的,有來自伊朗的導演,有來自中國的導演,還有來自印度的導演,也有來自美國和歐洲國家的導演。當然既有導演,也有演員,也有評論家,也有編劇,有很多專業(yè)的人士匯集在一起。這些都是代表藝術家或是評論家個人的立場,對電影進行討論,對電影進行分析。這樣做出一些評選,所以說,我覺得迎合也比較困難,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屆電影節(jié)將有哪幾個人去做評委,是誰來做評委,你根本不知道。我覺得一個真正好的導演或是藝術家還是要面對自己去做東西。
姜:從您的電影觀念來看,可能更多的是藝術家對個人的一種表達。像今天的這種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人們已經(jīng)越來越習慣把電影本身看成一種娛樂的產(chǎn)業(yè)。在這種條件下,您認為電影更多的是在表達自己還是娛樂大眾?
張:我覺得應該很好的表達自己,用表達自己的方式去給觀眾一個很好的感受。
姜:往往是更好的表達個人的作品也能更能夠贏得大家,我也祝愿您能拍出越來越多這樣的電影。謝謝您。
徐靜蕾答記者問
記:你以前演的角色都是文靜的女孩,這次在《我愛你》中演反差極大的野蠻女友杜小桔,外界都說你這次演技大有突破,擺脫了偶像明星的定位。你是怎樣經(jīng)歷這一轉變的呢?
徐:其實談不上什么突破。以前我一直給人的印象是溫柔文靜的,大家就認為我演文靜的角色是本色出演?,F(xiàn)在我演兇了,別人也可以認為我可能就是這樣。其實人都有雙面性,有時都很難了解自己。我很感謝張元導演給了我機會,讓我充分展示了自己性格的另一面。
記:你認為什么角色才能算是突破?
徐:有一個角色能讓我從15歲演到80歲,那就是突破。
記:看過《過把癮》嗎?認為該片改編得成功嗎?
徐:其實這部電影和電視劇《過把癮》有一定的區(qū)別,《過把癮》是包括《過把癮就死》在內(nèi)的3個小說劇本合成的?,F(xiàn)在電影中加入了新的元素,如小桔懷疑老公網(wǎng)戀等,就要演出這個世紀小女人的心態(tài)。
記:生活中你欣賞什么樣的愛情?能接受像杜小桔這樣的愛情嗎?
徐:其實,這是人生過程中的小小的經(jīng)歷。愛深了的人就會失去理智,現(xiàn)在我完全理解,因為我自己就經(jīng)歷過這種階段。杜小桔這個人物很豐富,10年前我很煩她,覺得她莫名其妙。但自己戀愛以后,才發(fā)現(xiàn)愛一個人的時候會找不到自己,會變得不自信。不過這種愛情不長久。所以我不會找像男主角王毅這樣的男人,我找的人至少要對我好,聰明、有才華。嗯,至少不要讓我常常為他操心。
記:做了一次導演,看來你是上了癮,那么你認為與做演員有什么不一樣的感受?
徐:相同的都是往外掏東西,不同的是導演掏的更多。演員拍完戲走了,你還得做后期。相對來說演員輕松些。
記:談對原電影中杜小梅的形象
徐:“杜梅就像一件兵器,一柄關老爺手中的大刀——這是她給我留下的難以磨滅的印象?!毙祆o蕾說她讀了王朔原著中的這段話之后就為之一驚?!霸陔娪爸校琶繁桓某闪硕判〗?,因為愛吃橘子嘛!光看這本書就讓人覺得成家挺煩人的,更何況我還要做潑婦式的表演——大早晨把窗戶打開,硬把丈夫從被窩里拉出來。前些天拍了一場杜小桔和丈夫吵架的戲,必須說特狠的話,互相揭老底,什么惡毒罵什么,后來劇組工作人員一拍困了,就把這段放出來看,哈哈一笑,就不困了?!?img align='\"left\"' hspace='\"15\"'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5/0713/UCrgVECGybcuCKrDeHzZcJ.webp" vspace='\"5\"'/>
記:“拍了這部戲,對家庭有什么看法呢?”
徐:我真有點害怕婚姻了,雖然是表演,可天天這么打、這么鬧,誰不煩呀?佟大為也有同樣的想法。片子的結尾還好一些,按照劇本,直到結尾佟大為也沒對我說‘我愛你’。杜小桔本來不想要孩子,但離婚以后兩人又發(fā)生了親密關系,后來杜小桔懷孕了,最后是杜小桔挺著肚子悠閑地蕩秋千,一個開放式的結尾。徐靜蕾覺得片中杜小桔的性格很神經(jīng)質(zhì),容易暴怒,雖然生活中自己也多愁善感,不過沒這么夸張。
張原答記者問:
記:看完《我愛你》之后,覺得你在反思愛情和婚姻,你自己怎么看?
張:這是王朔的小說,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愛情故事,而我想傳達的是人在愛得深的時候就會變得糊涂。我覺得這部片子吵架吵得很有感情,同時也很風趣。這部片子使我本人對女性有了進一步的關注,我認為這是一部那些準備結婚或者剛剛結婚以及有可能結婚的人必看的片子。
記:但也有人認為,影片的故事略嫌平淡,你同意嗎?
張:從我個人角度而言,我倒覺得它平實質(zhì)樸得如同我自己的經(jīng)歷。片中有一些細節(jié),例如兩個人比賽吃面,兩個人賭氣似地爭吵,爭吵后的認錯檢討……其實生活就是這樣,我們是小人物,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愛情,不是因為平淡就沒有故事。
記:大家都知道你以前拍的片子拿過很多國際獎項,但有些片子卻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公映,你怎么看這個問題?
張:其實我覺得我所做的一切都在爭取觀眾的認可。我的作品都是非常真誠的,我覺得自己在慢慢地成熟。
記:你如何看待中國電影的現(xiàn)狀及其發(fā)展?
張:我覺得中國電影的題材以及眼光都需要放寬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