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至11月間,蔣介石偕夫人宋美齡來西北、華北地區(qū)的十一省,大、小十六座城市進行視察。歷時一個多月,行程上萬里,這可能是蔣介石執(zhí)政期間對北方最長時間的一次巡游。
(一)
蔣介石為什么要選在這個時候視察北方?從現(xiàn)存的當時新聞報道看,蔣介石這次北方之行好像事先并未計劃,是偶然成行的。但在對當時國內(nèi)外政局進行分析時,就會發(fā)現(xiàn),蔣介石這次北方之行是有其內(nèi)在促進因素的。
1、蔣介石這次北方之行,選在江西\"剿共\"得手之時
蔣介石從1930年10月,蔣、馮、閻中原大戰(zhàn)結(jié)束后,就發(fā)起了對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江西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和其它幾個革命根據(jù)地的反復圍剿。1934年第五次對中央根據(jù)地的圍剿中,他利用共產(chǎn)黨內(nèi)推行左傾軍事路線的空子,采用步步為營、堡壘推進、殘酷清鄉(xiāng)的戰(zhàn)術(shù),取得了軍事上的連連勝利。1934年9月,整個戰(zhàn)局的發(fā)展對蔣介石極為有利。他認為江西大局已定,勝利在望,便把更多的精力轉(zhuǎn)向?qū)Χ踉ネ畹绕渌鶕?jù)地的進攻。蔣介石公開揚言:\"我們更應對共軍加緊包圍,聚而殲之,不使漏網(wǎng)。\"他出發(fā)北上的時間是10月4日,其初衷也是要到武漢聽取鄂豫皖剿共總司令張學良匯報軍事情況。但到10月10日,江西前線就傳出了紅軍主力撤離瑞金的消息,這對蔣介石為說無異是全線獲勝。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蔣介石才會躊躇滿志地、放心地去北方視察,也才有精力關(guān)注軍事以外的其它一些事宜。
2、蔣介石北方之行確有平息全國人民對其\"不抵抗政策\"不滿情緒的意圖
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來,蔣介石推行\(zhòng)"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不抵抗政策,受到舉國上下的反對和斥責。對此,蔣介石反復聲明不是自己不抗日,而是共產(chǎn)黨和他對著干,影響他全付精力抗日。到1934年9月間,外界大有蔣介石剿共將大功告成的輿論。蔣介石一方面叫囂要\"收最后圍殲紅軍之功\",另一方面也需要做出一種關(guān)心北方抗日戰(zhàn)局的姿態(tài),以平息人民的不滿。
3、蔣介石自1930年蔣、馮、閻大戰(zhàn)后,也亟需和北方將領(lǐng)們協(xié)調(diào)關(guān)系、聯(lián)絡(luò)感情
自1928年張學良東北易幟后,蔣介石政權(quán)似乎就一統(tǒng)天下了。但實際上,中國北方仍在派系軍閥的控制下,1930年馮玉祥、閻錫山聯(lián)手反蔣,掀起了蔣、馮、閻大戰(zhàn)。蔣介石雖靠張學良幫助把仗打贏了,但北方將領(lǐng)們?nèi)诵碾y服,各懷心志,蔣介石的權(quán)威并沒有真正樹起來。在\"剿共\"軍事緊張時期,蔣介石沒有精力顧及安撫將士、籠絡(luò)人心的工作,但在軍事得手后,就有了接觸北方將領(lǐng)、收買人心的必要。蔣介石北方巡幸,一則可以檢閱部隊,樹立自己的威望,二則在北方將領(lǐng)中增進私交,發(fā)現(xiàn)人才,培植黨羽,此乃一舉兩得的好事。
4、\"九·一八\"事變后,日軍進逼華北,長城沿線已成抗日前線,蔣介石也應有考察前線、布置對日軍事的舉動。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亡華之心日益昭揭于天下,中國人民的抗日救亡運動則一浪高過一浪。1933年初,日軍進攻熱河、察哈爾,由關(guān)外將手伸向關(guān)內(nèi),狼子野心進一步暴露,中華蘇維埃臨時政府和工農(nóng)紅軍發(fā)表了《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入華北愿在三條件下與全國各軍隊共同抗日宣言》。同年冬,在\"一二八\"滬淞抗戰(zhàn)中英勇抗敵,而被蔣介石調(diào)遷福建的十九路軍,發(fā)動了\"福建事變\",呼吁全國一致抗日。雖然十九路軍被蔣鎮(zhèn)壓下去了,但彌漫于全國的抗日熱潮則對采取\"不抵抗\"政策的蔣介石形成了強大的政治壓力。蔣介石做為一國統(tǒng)治者自然也不會對日寇亡華、國土喪失一點也不動心。因此,在剿共軍事初告成功之時,他也不得不做出一個抗日姿態(tài),到北方前線了解一下戰(zhàn)局,布置一下軍事,這也是很有必要的。
史學界有一種說法,說蔣介石這次北方之行確有軍事目的,但不是針對日本的,而且去北方提前布置防共以對付紅軍北上。這種說法恐怕難以成立。因為此時,無論紅軍本身還是蔣介石均沒有\(zhòng)"二萬五千里長征赴陜北抗日\"的預期,紅軍剛從瑞金突圍,正在沖破四道封鎖線。所以,蔣介石在北方之行中召集北方將領(lǐng)議論軍事的話,還是應以抗日為主題的。
5、蔣介石此次北方之行是接受端納建議和孔祥熙等人邀請成行的。
有資料表明,蔣介石這次北方之行確和采納端納的建議有關(guān)。端納是早年就供職于孫中山、袁世凱等人幕下的外國顧問。蔣介石從廬山到武漢時,端納正在張學良幕下任顧問。由于宋美齡與他早就認識,見面后,宋就極力向蔣介石推薦聘端納為顧問。而端納是個直言不諱的人,他見到蔣介石后就提了不少批評意見,并建議蔣能體察下情,親自到全國各地走一走,特別是應關(guān)心一下大西北的情況。據(jù)說,蔣介石是在采納端納的這個建議后才開始北方之行的。
至于孔祥熙,早就有邀請連襟蔣介石去他老家做客的欲望,可能蔣也曾爽快地答應過,只是沒有合適的機會。為了迎接蔣介石的到來,孔祥熙早就布置了在太谷為他管家的七弟孔祥吉收拾房舍,購置家具,做了一系列準備。由此可見,蔣介石北方之行也是早就計議過的。
(二)
1934年蔣介石的北方之行,是以視察鄂豫皖剿共軍事為名開始的。
10月4日下午2時,蔣介石、宋美齡攜侍衛(wèi)長宣鐵吾、侍從參謀主任晏道剛、監(jiān)察院監(jiān)察委員肖宣等幾人,由九江乘永綏艦赴漢口,海軍民生艦護航。5日上午10時10分,船抵漢口北碼頭,至漢口中央銀行下榻。在這里,蔣介石召見了鄂豫皖剿匪司令張學良、湖北綏署主任何成、省政府主席張群、河南省綏署主任及省主席劉峙、以及湘鄂邊區(qū)剿匪總司令徐源泉和軍以上將官上官云相、劉茂恩等。10月6日上午,蔣介石在武昌豫鄂皖剿匪司令部專門召開了各軍將領(lǐng)會議,各將領(lǐng)依次匯報了自己防區(qū)的情況,蔣向?qū)㈩I(lǐng)們傳達了他和張學良商定的清剿計劃,晚上,蔣介石在中央銀行宴請了各位將領(lǐng)。這時,蔣介石的重要謀士、江西行轅辦公室主任楊永泰趕來漢口,夏斗寅、賀耀祖、王樹常等軍政大員也專程來謁蔣。10月8日上午,蔣介石在武昌出席了總部舉辦的300余人參加的\"擴大紀念周\"活動,并發(fā)表了講話。蔣介石還和部分將領(lǐng)進行了個別談話,和張學良交談更多。就是此時,蔣介石結(jié)識了端納,并在宋美齡極力舉薦下,提出了聘其為顧問的請求,并接受了端納去西北視察的建議,邀張學良、端納同他一起成行。
10月10日,蔣介石開始他的西北之行。他先從漢口坐火車經(jīng)鄭州抵洛陽。在這里主持了洛陽軍分校的開學典禮。12日,蔣介石、張學良一行坐車進抵西安,受到\"西北軍\"楊虎城和邵力子等人的歡迎。在楊、邵陪同下,蔣介石召見了陜西省黨政軍各地方長官,會見了西安各界知名人士,游覽了西安的名勝古跡。10月15日,蔣氏夫婦出席了陜西的\"擴大紀念周\",向與會的兩千多人發(fā)表了《陜游之感想及對陜之希望》的演說,大力宣揚在中國要\"實踐四維,恢復八德\"。在西安期間,宋美齡還在邵力子夫人陪同下參觀了西安的孤兒教養(yǎng)院,并商量籌建女子戒煙所??傊?,蔣氏夫婦在中國西北中心的西安市民中,盡力扮演了國家最高統(tǒng)治者的形象。
10月17日上午,蔣氏夫婦在張學良等人陪同下,乘福特號專機,從西安飛蘭州。甘肅省軍政要員朱紹良、鄧寶珊、胡宗南等率萬余民眾從機場到省府夾道歡迎。在蘭州,蔣介石接見了由青海專程趕來的青海海主席馬麟和地方軍閥頭了馬步芳、馬步青,對青海省務多有關(guān)注和指示。蔣介石還視察了蘭州織呢廠等地方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幾處典型,游覽了西郊小西湖,召見并宴請了甘肅省團以上軍事長官和黨政軍各界代表。10月19日上午,蔣介石率張學良乘福特號專機飛往銀川,在寧夏呆了將近一天的時間。20號下午,蔣一行飛返西安。
10月20日,蔣介石結(jié)束西北之行乘專車返洛陽。23日,由洛陽經(jīng)鄭州時,和張學良分手,從此,端納即正式受聘為蔣顧問,隨著同行至開封。進入河南后,河南省軍政長官劉峙、蔣伯誠、洪陸東、陳沛、唐俊德等陪同接待。在開封,國內(nèi)各新聞媒體紛紛采訪蔣西北之行的觀感。楊永泰負責對記者說:蔣介石對西北的印象極佳,并聲稱,蔣在開封住一天后,即返武漢。何時回京,尚未確定。
但事實是:10月24日,蔣介石夫婦在端納等人陪同下,乘福特號專機離汴飛魯,并沒有南歸;而是在濟南做了3個小時短暫停留,接見了一下山東省主席韓復榘等軍政要員后,繼續(xù)乘機直飛北平。
蔣介石這次到北平,逗留了11天時間。他先去協(xié)和醫(yī)院住院檢查身體,得到健康無病的報告后,才開始各種政務活動。蔣介石在北平接見了黃郛、宋哲元、商震、萬福麟、于學忠、王憲惠、顏惠慶等人,并與從天津、太原等地趕來的張繼、傅作義、張伯苓、林戎秀、趙戴文等人見面、交談。聽到蔣介石來平消息,蒙政委員會全體委員專電邀請蔣介石蒞蒙視察。蔣一方面愉快地接受邀請,一方面派出蕭振瀛對蒙古各王公表示慰問。11月4日,蔣介石一行乘專車經(jīng)明陵、下花園,抵張家口,在這個察哈爾省的省會,蔣介石出席了張垣擴大紀念周集會,視察了察哈爾畜牧職業(yè)學校等,對開展職業(yè)教育大加肯定和表揚,還給張家口綠化防沙工程撥付了專項經(jīng)費。
11月5日下午,蔣一行乘專車赴大同游覽了云崗石窟。在大同??恳灰购螅?日,專列駛往歸綏。7日,蔣介石在綏遠行轅接見了蒙古王公--云王和德王以及駐綏將領(lǐng)和各國牧師。綏遠省主席傅作義在省府盛宴接風,歸綏各界為歡迎蔣介石,召開了各界聯(lián)歡大會;蔣又一次在會上大講樹立四維八德的意義。蔣氏夫婦還視察了歸綏毛織廠、農(nóng)村試驗場和圖書館,觀看了賽馬會。為顯示領(lǐng)袖對邊疆地區(qū)人民的關(guān)愛,蔣特撥5萬元給歸綏興辦畜牧學校,還特別犒賞隨侍保衛(wèi)的軍警憲兵1000元、警察500元。11月8日上午,蔣介石從歸綏乘飛機直飛太原。他的隨從和專程由并趕來迎接的晉系將領(lǐng)趙承綬、王靖國等則乘火車去大同,再改乘汽車赴太原。太原是山西土皇帝閻錫山的老巢,自中原大戰(zhàn)后,蔣、閻關(guān)系一直很僵,面和心不和。聞蔣要來晉視察,閻錫山十分重視,精心安排,極盡地主之誼。蔣介石一下飛機就受到太原萬人夾道歡迎,場面十分熱烈??赡苁鞘虑霸缫寻才藕玫?,9日上午,蔣介石就乘車去河邊--閻錫山故里進行訪問。蔣介石拜見了閻父書堂,執(zhí)子侄禮甚恭。閻錫山和父親宴請蔣介石,并組織忻、定人眾熱烈歡迎蔣的到來。閻府上下張燈結(jié)彩、熱鬧異常。蔣介石在閻府僅一上午,就返回太原。閻錫山全程陪伴蔣介石,二人關(guān)系看起來親密無間。回并后,蔣介石免不了又召見軍政要員,又出席宴會,整整忙碌地應酬了一天。
大概也是事前計劃好的,還在蔣介石赴歸綏時候,遠在上海的孔祥熙就動身去南京,準備飛太原了。11月7日,孔祥熙專機赴太原。8日上午,趁蔣介石由歸綏飛太原的時機,孔祥熙匆忙返回老家太谷,檢查、布置了迎蔣訪親的一應準備。當天中午1點40分,蔣介石飛抵太原時,孔祥熙已出現(xiàn)在歡迎隊伍中。如前所述,蔣、孔自成為連襟后,孔祥熙多次邀請蔣介石到太谷做客,蔣介石也早對襟兄故鄉(xiāng)、晉商故里的金太谷感興趣。這次北方之行正好是一個機會。因此,孔祥熙早就布置在太谷看家的七弟--孔祥吉和銘賢學校的負責人認真做好了接待蔣介石的一應準備,只等貴客臨門了。
11月10日上午,蔣介石夫婦在出席了山西各界人士歡迎蔣蒞并大會后,便在孔祥熙的陪同下,乘汽車去太谷。隨行人員,除端納外,還有楊永泰、晏道剛以及宋哲元、傅作義、楊愛源、王靖國、趙承綬、李服鷹等一批將領(lǐng)。下午4時許,蔣一行來到太谷縣城東南的孔祥熙親手創(chuàng)辦的銘賢學校,受到銘賢師生的夾道歡迎。接著,在學校操場舉行了隆重歡迎大會。蔣介石詳細地考察了銘賢校園,并拜謁了位于校南側(cè)的孔氏先塋,祭奠了孔父繁慈之墓。傍晚時分,蔣介石一行的車隊魚貫駛?cè)胩瓤h城,到上官巷中的孔宅下榻。孔宅原是太谷城內(nèi)富戶孟家的宅院,孔祥熙當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后購買下來,雕梁畫柱,購置名木家具,整刷一新。蔣介石對孔宅留下了極美好的印象。他在這里感到很安適??紫槲跤忠]了太谷的著名書法家趙鐵山先生與之講書論字,還向他推薦岳飛、朱熹手書的兩塊石屏風觀看。蔣介石和宋哲元、傅作義、楊愛源等人在孔宅歡洽交敘,大家放松地度過了一個舒心的夜晚。蔣介石對孔宅的建筑風格和富麗堂皇的擺設(shè)贊不絕口,孔祥熙還自靠奮勇要給蔣介石買下太谷城里最好的宅院--孫家大院做別墅。從此,蔣介石腦海中就深深地留下了孔家乃山西首富的印記。
蔣介石一行在孔宅住了一宿,二日一早用過早餐后,便離開太谷回太原去了。蔣介石返并后,游覽了太原市容,拜訪了正在病中的前內(nèi)政部長楊兆泰和山西省主席趙戴文,向他們辭行。正午12時,蔣介石僅同貼身顧問4人搭乘歐嚴巨型機--容克號飛回漢口。宋美齡、孔祥熙、端納等人則于下午1時40分乘福特、康特兩架飛機去北平,他們在北平耽擱一兩天后即南下,其他隨員楊永泰等則乘火車返尋。蔣介石于當日下午3時半抵漢后,未作久留,晚上10時,則乘永綏艦離漢回九江。這樣,蔣介石的北方之行,從九江開始,到回九江結(jié)束,總計共用了一個月又七天。
(三)
縱觀1934年蔣介石北方之行的全過程,從西北到華北,不外三大內(nèi)容:一是巡幸揚威,檢閱地方官佐,進一步樹立自己全國一統(tǒng)者的威望。二是視察了這些地方的政治、軍事、經(jīng)濟情況,了解、指導地方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也不排除利用這一機會,召開秘密軍事會議,研究對日作戰(zhàn)和剿共軍事的可能。三是借機聯(lián)絡(luò)感情,會親訪友,增進私交,以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確實,蔣介石這次北方之行并不是事先精心策劃的,每到一地的活動、計劃性、目的性并不十分明確。這次出行發(fā)生在中日關(guān)系緊張的1934年,不可能不引起國際、國內(nèi)的廣泛關(guān)注,但其對國際、國內(nèi)的政治影響并不很大。這時的蔣介石想給國人以自己關(guān)心抗日,關(guān)心前線戰(zhàn)事的印象,但又不敢對國內(nèi)外有公開的抗日言論的抗日舉動,事實上,民眾也并未因蔣介石北方之行改變對他推行不抵抗政策的批評與指責。蔣介石對日方的曖昧態(tài)度使日寇看透了蔣介石政權(quán)虛弱、膽怯的本質(zhì),更加肆無忌憚地放手侵略中國。1935年,日本在簽署何梅協(xié)定不久,便大舉進犯華北,甚至屯兵北平城外??梢哉f,蔣介石這次華北之行沒有壓制反倒助長了日寇的囂張氣焰。
從蔣介石樹立威信、聯(lián)絡(luò)北方將士情感來看,這次北方之行到是效果不錯的,但也未能達到征服人心的程度。兩年后的西安事變和德王等后來的降日就是對這一成果的無情諷刺。楊虎城、閻錫山、宋哲元等軍事實力人物各有各的小九九,所以,蔣介石的最高統(tǒng)帥地位是大打折扣的。至于蔣介石視察中對各地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所提出的指導意見和支持,實在是微不足道。因為他事先就沒有對各地經(jīng)濟問題做悉心研究和思想準備,所以,屆時只能做應景文章,逢場作戲自然不會有什么實際效果。至于,從蔣介石個人角度看,他這次北方之行還確實是需要的、有益的,最起碼對他了解北方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是一個很不錯的機會。
(責編 馬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