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成俊
"順應(yīng)自然,為所當為"是森田心理療法的治療原理。這種學說是由日本東京慈惠醫(yī)科大學森田正馬教授在1919年創(chuàng)立的。森田教授及其后繼者們運用這種方法使許多苦于強迫觀念癥、焦慮癥以及神經(jīng)衰弱的人們高興地獲得新生。筆者有幸在日本考察了森田療法的開展情況,看到這種療法在日本已得到廣泛的認同和普及。它對正常人的心理健康也具啟示作用。
在過于"認真"處世的人中,往往遇到許多解不開的癥結(jié):社交恐懼的患者,越怕在人面前緊張臉紅,就越容易緊張臉紅;強迫觀念癥患者竭力與縈繞不去的念頭搏斗,就更加受這種念頭困擾;上課"走神"的學生,越怕"走神"就越走神;失戀者越想忘掉戀人,就越是忘不掉,苦于"叫我如何不想她";口吃者越怕口吃,就越口吃;男子越想展示他的性能力或者女子越想追求性高潮,結(jié)果越不成功;如此等等,不勝枚舉。
對上述生活中常見的心理現(xiàn)象,越刻意去除或刻意追求,則越事與愿違。森田先生則采用與眾不同的對策:"順應(yīng)自然"。這樣對待上述心理現(xiàn)象,反而能使焦慮得到自然緩解。人們往往錯誤地認為,一個人可以直接用意志控制自己的思想情緒,可以用意志直接改變內(nèi)臟活動和睡眠情況。事實上,這是做不到的。森田先生教導人們要服從精神的自然狀態(tài),努力去做應(yīng)該做的事。通過積極行動,人的思想情緒也會間接受到影響,得到改善。森田稱為"行動改變性格",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人",需要不斷地積極行動,光是苦思苦想是不行的。美國學者把森田療法稱為"積極生存法"。
為了弄懂森田原理,先以心因性失眠為例加以說明。偶爾失眠是正常人也不可避免的,有神經(jīng)質(zhì)傾向的人在第一次體驗失眠的痛苦后,第二天晚間上床后擔心再失眠,或人為地追求睡眠,如采取默讀數(shù)目字或有意做深呼吸等。這樣一來,睡眠的自然進程受到干擾。結(jié)果是越怕睡不著,就越睡不著,形成焦慮與失眠的惡性循環(huán)。另外,有的人在上床后有強迫性思維,一念未息,一念又起,雜念叢生,欲罷不能,為之苦惱,影響入眠。
治療這種失眠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順應(yīng)自然"。首先不怕失眠,也不去人為地追求睡眠,對強迫性思維不要加以抵制,任其"自然流動,無所居心",只管躺著就行了。這樣一來,精神自然會放松,強迫性思維也會自生自滅,不知不覺地進入夢鄉(xiāng)。當然,如果需要配合安眠藥治療,也可遵醫(yī)囑服用。
森田療法的理論并不深奧,只要認真體驗就能掌握。日本學者認為,森田療法的故鄉(xiāng)在中國。因為"順應(yīng)自然"是老莊哲學的中心思想,是中國思想從日本、美國走了一圈后,又回到了中國。森田正馬教授主張"事實唯真",要不斷地接受現(xiàn)實,要知道現(xiàn)實中什么是可以控制的?什么是不可以控制的?什么是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對于無法控制的,要"順應(yīng)自然";對于應(yīng)該做的,要"為所當為"。"順應(yīng)自然,為所當為",是森田療法的真髓。這是一種睿智的人生哲學,也是一種建設(shè)性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