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振鶴
公元1514年12月31日,比利時布魯塞爾誕生了一個名叫安德列斯·維薩利的小男孩。當時誰也想不到,這個普通的小男孩,后來竟成了近代解剖學的奠基人!
維薩利生長在一個醫(yī)生世家里。受父輩的影響,他從小就對醫(yī)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立志長大以后要做一名優(yōu)秀醫(yī)生。他經(jīng)常利用課余時間,專心致志地解剖一些小動物,并繪制它們的解剖圖。
1533年,不到19歲的維薩利進入法國巴黎大學醫(yī)學院學習。由于長期思想禁錮,人體解剖在當時仍視為褻瀆神靈的行為,成為一個不得進入的禁區(qū)。凡進行人體解剖者,都將以觸犯教規(guī)的罪名而判處極刑。
當時的人體解剖只能照搬動物解剖圖譜,勢必得出許多荒謬的結(jié)論。例如,當時普遍認為人的肝臟分成五葉,胸骨由七塊組成。但以后的研究卻證實,這種認識與人體實際構(gòu)造大相徑庭。
為了讓醫(yī)學認識更符合客觀實際,維薩利立志要弄清人體構(gòu)造真相。他不顧教會禁令,冒著生命危險,經(jīng)常到巴黎郊外的墓地,悄悄收集大量人體骨骼進行研究,甚至把掛在絞刑架上剛被處死的尸體也“偷”回住處做解剖研究。由此,維薩利獲得了準確的人體解剖認識,掌握了精湛的解剖技術(shù)。
1537年12月,維薩利受威尼斯共和國巴丟阿大學的聘請,離開巴黎,擔任了該校的外科兼解剖課教授。開明的巴丟阿大學十分支持維薩利的科學研究,支持他在教學之余進行人體解剖工作。校方的支持使維薩利如魚得水,經(jīng)過五年半的辛勤努力,到了1543年6月,他終于完成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七冊巨著《人體的構(gòu)造》。在這部書中,附有人體解剖圖300余幅,詳盡而又準確地記載了人體內(nèi)臟、骨骼、肌肉等部位的構(gòu)造,糾正了前人許多錯誤觀點。鑒于他對近代醫(yī)學科學發(fā)展的巨大貢獻,他被后人稱為近代解剖學的奠基人。
維薩利的行為,引起了教會以及醫(yī)學界中保守派的極端憤怒,種種誹謗、攻擊、迫害隨之而來。宗教裁判所宣告《人體的構(gòu)造》一書為異端邪說,將其列為禁書。維薩利也被迫于次年離開巴丟阿大學,到西班牙去擔任國王的御醫(yī)。
然而,對維薩利的迫害并未停止。一次,他為一位年輕的貴族婦女做驗尸解剖,宗教裁判所竟誣陷他進行活體解剖,判處他死刑。幸虧西班牙國王了解實情,親自出面干預,維薩利才免于一死。但是,作為交換條件,他不得不到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去朝圣,以為自己“贖罪”。1564年,維薩利在從耶路撒冷回歐洲途中,不幸船沉遇難,年僅5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