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國東北的長白山麓,冬季氣溫在零下30度左右。在白雪的覆蓋下,茫茫林海人跡罕至,鳥獸盡藏。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為礪精兵,把部隊拉到這里,進行嚴寒條件下的雪地生存訓練。比之刀槍炮火的演習,這種與嚴寒的博戰(zhàn)別有一番感受。
林海雪原的風光是美麗而壯觀的,但親身體會在林海雪原中生活又是一番什么滋味呢?60年代的長篇小說《林海雪原》講述的就是東北野戰(zhàn)軍在寒冷的冬季在林海雪原中剿滅土匪的故事。傳奇英雄楊子榮獨身孤膽直闖匪穴威虎山,智取座山雕,更使林海雪原在壯麗之外又平添神奇色彩。
駐守在東北嚴寒地區(qū)的沈陽軍區(qū)官兵多數時間要在冰雪嚴寒中執(zhí)勤,因此,雪地野外生存訓練成為他們必須經受的考驗。每年新戰(zhàn)士入伍,都需要到林海雪原中去拉練。對他們而言,雪地生存訓練就不僅僅是新奇和刺激。要知道,在-30℃以下,哈氣成冰,暴露在外面的臉、手、耳朵一會兒就無知覺了。在齊膝的雪中光負重行走也不是一件易事,更何況在這里生活、訓練!
雪地生存訓練,不亞于炮火下的真槍實彈訓練,吃、喝、住、行的每一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克服很多困難。
吃。炊事班只帶一口行軍鍋和一些糧食、蔬菜。做飯時,在雪地里挖一個洞放鍋,就地取雪化水洗菜做飯。切菜板很獨特,是一塊晶瑩剔透的大冰塊。洗完的菜放在冰上,片刻就和菜板凍在一起。就近拾來柴火,就著冰和雪好歹把菜飯煮熟。
喝。行軍累了,渴了,自然是抓一把干凈的雪塞進嘴里就能解決問題。當然這和大城市里人們吃刨冰不是一個滋味。
住。這是一件艱難的事情。戰(zhàn)士們通常找一塊低洼的地方,用雪搭起一個小窩棚,戰(zhàn)士們衣帽、鞋襪不脫,二人合蓋合墊一床被子,相擁而眠。這樣,外面-30℃,被窩里可高達18°。
用雪洗臉,用雪搓腳,也是訓練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了提高抗寒能力,每天用雪搓臉要進行多次。一開始可是寒徹肌骨,但搓到后來,瞼上火辣辣的有了感覺,那是強冷刺激導致熱血沸騰的結果。搓腳也是為了防止凍傷。
在雪地生存訓練中,體質的差異,意志力的強弱會非常明顯地體現出來。身體好、意志堅強的士兵能輕松地通過各項考核,反之則需要更多的磨煉。
在難忘的軍旅生涯中,有一次在林海雪原中的生存訓練,留下的記憶將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