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竹
新近,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由佛學中的格言生發(fā)到商業(yè)活動之竅門的妙書——《禪話與商機》。令人耳目一新的是,那些原本只被僧徒居士、善男信女們所關心的諸多佛學思想,經過作者指東說西且妙語不絕的詮釋,不僅脫去了艱深難懂的面紗,而且走進了尋常百姓的“脫貧”、“求變”、“技術”、“用人”以及“防騙”、“公關”、“廣告”、“守成”等各種商業(yè)活動之中。
驚嘆之余使我想到,佛學乃支撐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三大思想體系(儒、釋、道)之一,其中包含了眾多前輩大師對事物變化規(guī)律以至生命及其存在意義的深刻思考。由于科學的進步和哲學的自我完善,人類生活對宗教的依賴愈來愈淡化。這種淡化,不僅使人們日益放棄了曾經盲目崇拜的偶像,在很大程度上,也使人們幾乎忘卻了其中所蘊涵的前人的智慧。
假如我們把客觀規(guī)律設想為一具立方體,宗教也好,科學、哲學也罷,都是在以不同的視角、不同的表達方式努力地描述著客觀規(guī)律的本來面目,雖然它們有的是由“面”入手,有的則是由“角”或“棱”入手,并且描述的語言完全不一,但它們再現的對象卻只有一個,因而,它們越是接近客觀規(guī)律本身,它們所表達的本質——真理——也就越相似。我們在科學中可以看到物質由無生命到有生命的轉換,從哲學中可以看到對生死彼此交替的理解,在佛學里我們也可以看到生命輪回的闡釋!因此,我們不得不承認,真理是不受學術領域局限的,當然,更不會獨立于人類生活之外,因為我們不可能再擁有另一個宇宙。
《禪話與商機》的出版,以揚棄的精神,令前輩大師們的智慧跨出了僧門、脫離了學者們的書桌,于百姓們的生活中復活了。然而,我們的國家是一個古老的國家,我們偉大的民族是一個有著5000年文化傳統(tǒng)的民族,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還有很多很多,如何使那些至今還睡在經典中的燦爛智慧重新回到人們的現實生活中來,指導和鞭策人們取得更多的成就,是否應該是今天的學人和出版者不可推卸的責任呢?
《禪話與商機》李鳴著/繪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6定價:1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