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個確定的年號,將歷史斷然劃開的做法當然是粗暴的,但是,有時為了敘述的需要,我們仍舊不得不這么做。按照這種做法,我們也可以說,從2001年開始,中國的散文已經進入了一個可以稱之為新媒體散文的時代,而中國的中產階級文學正式崛起。這一年的標志事件是,5卷本“新媒體散文”的出版,這套叢書幾乎囊括近年來所有活躍在新式媒體上的散文作家,它是迄今為止新媒體散文的一次最大規(guī)模的結集,也是中產階級作家的一次最大規(guī)模的集結。
何謂新媒體散文?新媒體散文當然是指刊發(fā)在新的媒介上的散文,在這樣的規(guī)定下,我們首先會想到網絡散文,但是,除此之外,我也愿意把目前各類紙質媒介上刊發(fā)的都市小品納入我的視域——后者無論是載體還是文章都已經迥異于傳統(tǒng),我指的是它們的品質。
坦率地說,在過去的這一兩年中,我對于文學的閱讀興趣已經無可奈何地從文學雜志轉移到了新質媒體,而近年的新媒體散文則真是花團錦簇,幾乎所有的網站都在瘋狂地刊發(fā)這些以“酷”自居的小文章,而一些都市報、晚報或以都市人為目標人群的報紙也在這一年或新辟版面或增加分量,大力將這種新的散文推向前臺。在報紙和網絡中,新的小品文已經取代傳統(tǒng)的散文、傳統(tǒng)的小說,奪權的歷史當然可以從90年代初算起,但奪取全國勝利則或許是這一兩年的事情。
由于上海、廣州、北京、深圳等城市已經形成十分可觀的白領階層,加之這幾年在這些地區(qū)出現了一些完全以白領為受眾的新生媒體(如都市報、晚報或網絡)大力倡導和刊發(fā)一些以“酷”自居的散文,新式的散文至少在氣勢和數量上完全超過了傳統(tǒng)風格的散文,后者多被“老氣橫秋”一類的詞所貶評。
新媒體散文除了隱含著中產階級的價值立場外,它在敘事風格上也迥異于傳統(tǒng)散文——我指的是建國以來以楊朔、劉白羽等人為代表的散文,以及目前散文界所倡導的大散文。這類散文提倡宏大敘事,將個人情感與心事堅決地與國家民族聯(lián)系在一起;一方面以抒情取勝,另一方面,作者在敘述情感時又不敢或不愿放開,于是這種情便帶有某種虛假性;敘事上講究基本的起承轉合,有一種不自覺的寫作模式;篇幅較長,一般都不會少于2000字;節(jié)奏較慢,注重對文字的經營……而新媒體散文所呈現出的則是截然不同的風貌。
新媒體散文一出現,就使傳統(tǒng)的散文相形見絀,它的輕松、幽默、詼詣、智慧都是傳統(tǒng)散文所望塵莫及的。新媒體散文充滿智慧、機智而有力量。新媒體散文的所謂的“酷”,所謂的另類感,說穿了,其實就是把智慧和知識推向極至。對于知識、理性以及共同認知的尊重,是這一批散文作者的重要特征。新媒體散文同時還追求優(yōu)雅的風度。其實在30年代,梁實秋就在寫《雅舍小品》,他所崇尚的文風,就是優(yōu)雅。新媒體散文,如果在傳統(tǒng)的散文家看來,是不可以想象的,這里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大事,更多的是風花雪月,是寫如何過一種體面優(yōu)雅的生活,一種小康的日子,即使許多讀者無法達到這種小康水平,但是,年輕的讀者仍舊是心向往之——這就使這類散文在青年人中特別受歡迎。與此相適應,新媒體散文在敘事上的風格以及審美趣味,同樣追求這種優(yōu)雅,如強調快節(jié)奏(將時間轉化為空間就是篇幅短?。瑥娬{題材的隨意性,強調文字的鮮活感或機智性,這些實際上可以看成一種休閑性體現。我們也可以從總體上把握,就是這類散文實際上強調的是一種優(yōu)雅的風度。
新媒體散文的主要寫手和讀者就是中國新興的中產階層,他們有較良好的經濟地位、較良好的知識智力與修養(yǎng),他們不再像傳統(tǒng)作家那樣具有宏大敘事的宏愿,也不宥于個人情感的狹小天地,他們關心社會時代與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敘述中他們講究節(jié)制、自由、智慧。
因之我們可以說,中國中產階級的散文無論是從其規(guī)模還是從其品性來看,不但已經成型而羽翼豐滿——我是在這樣一個維度上特別提醒中國的文學批評家有必要將新媒體散文納入自己的視域。
“新媒體散文”叢書(共5卷)王義軍主編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