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維瓊
苗族堪稱“服飾大族”,走進苗族服飾世界,古樸的款式,巧妙的設計,絢麗的色彩,和諧的搭配,精彩的紋樣,繁復的工藝,令人眼花繚亂。苗族服飾作為苗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濃縮了苗族從遠古走向現(xiàn)代的豐富內(nèi)容,充滿了藝術(shù)和歷史的雙重魅力。
苗族服飾是中國歷代服飾的活化石,中國歷史上各朝代的服裝款式,大都能在苗族服飾中找到對應構(gòu)型。苗族服飾是服飾制作工藝的博物館,從獲取野生植物纖維的方法,制衣成型的手段,印染的工藝,到刺繡的技巧,苗族服飾制作的全過程,都大跨度地保留著制衣史各個發(fā)展階段的多種工藝。許多似乎早該進入博物館的工藝,始終在苗族服飾制作中占一席之地。倘若把各地苗族仍在運用的各種制衣工藝按其進化的序列排在一起,我們將會看到一部紡織史,一部成衣史。苗族服飾是苗族社會文化的紋飾書,服飾紋樣已突破衣著原有的單純基本功能而具有了復雜的象征作用,發(fā)展成為表現(xiàn)美感的藝術(shù)品,更成為了標識族群的代碼,歷史、文化、道德、習俗的記載物,展示苗族的精神世界。苗族服飾是現(xiàn)代服飾設計的資料庫,一套盛裝,是苗族女子憑借著對生活的熱愛,對未來的憧憬、傾注心血而成的。苗族服飾之美,是在執(zhí)著的追求中獲得的。苗族服飾不是設計大師的靈感之作,卻可以是大師們的靈感源泉;苗族服飾不是縫制大師的傳世手筆,卻可以是大師們的借鑒范例。
對于苗族服飾的種類形貌,古往今來探索者大有人在。由于條件的限制,或山阻水隔,無法深入苗族聚居區(qū);或語言差異,難以交流和溝通;或資料不全,不能掌握苗族各支系的分布;或體能關系,適應不了艱苦的考查工作。諸多困難,造成苗族服飾研究成果有限,成書者寥寥,語焉不詳,難見全貌。
苗族攝影師吳仕忠出于對本民族文化的熱愛,對苗族服飾文化執(zhí)著地探索,耗時30年,遍歷苗族聚居地,以本民族的眼光去搜索和觀察,在數(shù)萬幀照片中整理出1250幅圖片,推出苗族服飾173式??梢哉f,《中國苗族服飾圖志》是第一部接近完整地反映中國苗族服飾全貌的圖冊;是第一部全部從山野中紀實拍攝出來的圖冊;這是第一部由服飾設計縫制者自己擔任模特的圖冊;這是第一部由苗族攝影師記錄整理本民族服飾文化的圖冊;……由于具有諸多的第一,其紀實性、準確性、歷史性、權(quán)威性、原生態(tài)性等等就不言而喻了;其出版的價值,對服飾設計、工藝設計、民族研究、文化研究的價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圖書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工具,編輯肩負著文化傳承的社會職責。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沖擊,苗族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苗族服飾文化必然也會受到影響。30年中所拍攝的部分服飾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所展示的圖片有的成為不可再現(xiàn)的歷史記錄,尤其顯得彌足珍貴。在新舊交替的時期,我們編輯出版《中國苗族服飾圖志》,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我們沒有坐失良機,對我們,對我們的后人,更對苗族服飾。
作為責任編輯之一,我慎重地向朋友們推介《中國苗族服飾圖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