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樂樂
2000年的諾貝爾獎陸續(xù)公布了,這是諾貝爾獎的第100個年頭,而我國依然無人獲獎。我們惟一的驕傲就是境外華裔曾有多人獲獎。但中國人對諾貝爾獎的情結越來越深。新聞媒體對諾貝爾獎的相關報道越來越多,有關部門將諾貝爾獲獎者請到了北京,軍事博物館搞了個諾貝爾獎百年紀念展,而今年年底,中國科協(xié)還要聯(lián)合多個部門搞一個大規(guī)模的諾貝爾科學獎百年巡回展。
出版界也在采取行動。最近,中國城市出版社推出了一套《諾貝爾科學獎百年百人》。這套叢書共分3冊,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及醫(yī)學獎》。這套叢書是為紀念諾貝爾科學獎百年而編寫的。編者在編寫過程中,特意向在世的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寫信索取資料。這群熱心的科學家們寄來的圖片及文字材料成為這套書的第一手素材,他們甚至應邀給中國青少年寫來了熱情洋溢的信。
翻開《諾貝爾科學獎百年百人》,帶著一種肅然與崇敬的心情與過去百年中的科學巨匠們交流,每一個科學家都教給我們不少東西。他們當中有大家所熟悉的居里夫人、倫琴、李政道、朱棣文,也有一些大家不很熟悉的科學家。他們在科學的道路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他們是如何成功的?這套叢書以獨特的視角對他們進行了個性化介紹,包括他們的個人愛好,他們的師生情誼,他們的家庭教育,他們的奮斗與執(zhí)著,他們的懷疑與彷徨,他們曾經遭受的挫折與誤解。他們?yōu)榭茖W而鞠躬盡瘁,他們是集中在一百年當中的人類經典,他們將人類的智慧發(fā)揮到極致。
讀《諾貝爾科學獎百年百人》,從科學家們的事跡中,從科學家們的生活歷練中,我們能受到很多啟發(fā)。許多人小時候都夢想著成為科學家,但成為一個科學家需要的不僅僅是努力學習,不僅僅是對科學的癡迷,還要有對科學的深刻理解,在面對科學的機遇與挑戰(zhàn)時,有足夠的勇敢與自信,有出眾的創(chuàng)新意識,有執(zhí)著的追求精神。許多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在少年時學習成績并不出眾,但他們有自己獨特的科學視野,對于科學實驗更是樂此不疲,一絲不茍。從他們身上,我們更能體會到素質教育對于人才成長的重要性。
讀完這套叢書,我們會有更多的感悟,也會有更多的希望。21世紀的中國科學家,必將實現(xiàn)諾貝爾科學獎零的突破。
《諾貝爾科學獎百年百人》中國城市出版社2000.11全3冊每冊定價:1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