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這樣生于60年代末的人,對于20世紀的印象,更多地可用繽紛、躁動、潮流、節(jié)奏等類似字眼來概括。從“文革”結(jié)束懂得世事起,似乎每一年都有一個“漩渦”出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中,并很快帶出一股時尚風來。
70年代末,精神極端饑渴的人們把求知當作了生存第一要素。大小書店人滿為患,摩肩接踵,一本小說可以有今天看來絕對是天文數(shù)字的銷量。人們不分晝夜地泡圖書館,戀人在這書香天地滋長愛情萌芽。
國門漸漸打開,外面的世界原來很精彩。人們單調(diào)的生活開始變化。衣著上,能掃地的大喇叭褲成一時之風。梳大背頭,抹發(fā)油,留長鬢角。全民學跳交誼舞,不配對時,就男跟男跳,女跟女跳,或干脆抱個椅子跳,絲毫不影響情緒。強勁的迪斯科鼓點逗得男女老少齊顫小腿肚。校園歌曲蕩開人們的情懷,大街上、公園里,到處可見時髦青年三五一簇,提著卡式錄音機,哼著流行調(diào)兒?!都永锷宜狸牎?、《姿三四郎》、《少林寺》使神州大地習武成風。
隨著國門進一步開放,會說ABC的人驟然受寵,學英語成了炙手可熱的時尚。《英語900句》賣瘋了,并不生動有趣的電視外語教學節(jié)目收視率奇高,考托福成了青年人的動力裝置,走在哪里都見背英語單詞的人。詩的王國空前也許絕后地擁有那么多膜拜者,一批朦朧詩人成為最受公眾景仰的人物。此后是瓊瑤、三毛的天下,活在真空中的白馬王子和純情公主賺取了數(shù)不清的眼淚,也把人的情感引導到童真得近乎幼稚的地步。
崔健出山了,揚脖子吼出“一無所有”,讓青年人感傷且彷徨。人們知道了搖滾這個東西。電影也變著法子“實驗”,第四代、第五代比拼風格。人們突然發(fā)現(xiàn),看電影原來挺累的,睜大了眼動足了腦還是搞不懂導演的深刻。干脆來點爽的吧。于是,神州一片“呼拉圈”轉(zhuǎn)動,有人玩出了吉尼斯紀錄。卡拉OK從東鄰來,歌廳一冒一大片,還飛入了尋常百姓家。老的少的,沒人不會卡拉幾句的,歌壇上由此冒出大批不識五線譜卻照樣“秀”得像模像樣的新生代。
商品社會迷人眼,人們猛然意識到錢囊的空癟?!跋潞Hィ 背闪艘粫r最強音。有人發(fā)了,有人嗆了水,“官倒”成千夫所指,“批條”為萬人所需。 1990年,滬市開業(yè)讓深感沒有靠山的人平衡了一下心理,原來世上還有個只靠才智和運氣就能平等賺錢的陣地。炒股與發(fā)財劃上了等號。電子貨幣也來了,刷卡從當初大款的甩派變?yōu)槠筋^百姓的日常動作。在快速致富的心理驅(qū)動下,傳銷一冒頭便受人追捧,“下線”變成了流行語,直到遭強行取締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坑了的原來都是些親戚朋友。彩票更是好東西,老百姓一夜暴富的欲望再次膨脹,這年頭哪里有排長隊的,甭問,準是在買彩票。
接通了互聯(lián)網(wǎng)也就接通了世界。人們在真實觸摸時代脈搏同時,也陶醉在虛擬世界里。上網(wǎng),上網(wǎng),現(xiàn)代人怎能不上網(wǎng)?但網(wǎng)上的風景并非全部陽光燦爛,也有動物兇猛,垃圾信息、黃色內(nèi)容侵蝕著人們的精神家園。于是有人轉(zhuǎn)而懷舊,懷念逝去的歲月,迷戀過去的老房子、老唱片、老家具,出版社出了一本又一本的書,賺得笑不攏嘴。出版商也許總結(jié)出了生意經(jīng):陳舊的東西,到一定時候拿出來,就是財富。
摘自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