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俊德
湖南省張家界市白族鄉(xiāng)招待客人喜歡采用民宴。所謂民宴,就是按鄉(xiāng)間規(guī)俗,酒用鄉(xiāng)里釀的,菜用鄉(xiāng)里種的,糧食用自家產的,簡單而又雅致,別有風味。
就餐地點設在吊腳樓廂房火坑里。白族鄉(xiāng)民宴第一個特點為菜味極辣,品種多樣,且全是自家種的,如“糯米和渣”、“包谷籽湯”、“椿樹丫菜”、“焦焦蕨菜”、“玉米糊糊”、“煮土豆果”、“炸洋芋片”、“熏臘肉”、“霉豆?jié){”、“竹兒根”等數十個品種,其味有酸、甜、苦、辣、咸五種。
白族鄉(xiāng)民宴第二個特點為待客彬彬有禮,白族人豪爽熱情卻又十分講究禮儀。在未開飯前,主人會端一盆清亮的溪水送到客人面前,請客人洗手,稱為“洗邋遢”。隨后,請客人坐到背對堂屋的一方,稱為“坐上席”。隨之,主人會端一碗好烈好醇的“包谷燒”或“蕃薯酒”,說幾句歡迎話后,朝客人的酒碗上“哐”的一撞,然后碗邊對著客人嘴唇,喊一聲“逮一”就咕咕咚咚一口將酒喝個碗底朝天,再將碗亮給客人,對客人喊一聲“逮一”,就笑瞇瞇看著客人,算敬一回客人??腿艘矔鲇诙Y貌站起身,舉起碗,學主人的樣子,端碗叫一聲“揉(白族土語,即吃)!”脖兒一伸,一碗酒就下肚。不會喝酒的客人,也可以只品嘗一點兒,哪怕只喝上一滴,主人都會高興地喊一聲“好角色”,或拍掌歡叫一句:“夾事得喊(指好)!”表示謝意。在整個宴會中,主人十分殷勤地待客,為客人斟酒、夾菜、添飯、遞毛巾、送茶、裝煙、點火……,讓客人領略到來白族人家做客的舒暢。遇到哪家主人整酒所擺設的民宴,那更是氣派大方。冬天,十多個菜缸一字排開,菜缸旁燃著黑炭。缸內煮沸的土菜“撲撲”地散發(fā)誘人的清香。十多個民間炒菜高手各自忙得不亦樂乎。廚師們都有輩份,掌鍋鏟把的叫“主廚”,什么菜配什么料,放多少鹽等等均由“主廚”說了算。切菜的幫手叫“副廚”,煮飯的稱“飯廚”等。主人家對于廚師還要履行一套風俗,如未開宴時,要用“紅包”去酬謝,叫“請廚”,夜晚還要單獨為廚師們打牙祭,叫“謝廚”。宴會完畢后,還要向廚師們送些禮物,謂之“散廚”。民宴開始時,四方大桌往巖塔中間擺,端盆上菜的白族廚師手托菜盆,待客人坐定后,客氣地喊“菜來噠,小心燙到!”然后,麻利地將菜擺上大桌,辣肉、瘦肉、肥肉、羊肉、雞肉、鴨肉、鹵肉、水干豆、燙海帶、園果起渣、磨芋豆腐,應有盡有。但唯有兩種菜不擺上酒桌,即:狗肉和南瓜。白族人有句俗語:“狗肉上不得正席”。誰家民宴上有狗肉,主人家就會遭到老輩人的譏笑,認為狗肉上桌有賤低客人之嫌。而南瓜上席,白族人會嘲諷主人家“出南瓜丑”,認為主人家手頭不闊氣,小里小氣的,薄待了客人,丟了白族人的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