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玫
人們曾經(jīng)毫無惡意地奉勸故事中的女主角說,一段相差20歲的婚姻是不可能長久的。
這段婚姻至今已走過了第十個年頭,婚姻中的男女主角依然相親相愛。
故事的男主角叫俞遜發(fā),是我國著名的笛子演奏家,上海民族樂團一級演員,他所研制發(fā)明的"口笛"曾經(jīng)轟動海內(nèi)外。
故事的女主角叫劉波,是上海民族樂團的中阮演奏家。"阮"是一種撥弦樂器,屬于古琵琶的一種,據(jù)說西晉阮籍善彈此樂器,"阮"的名字由此而來。中學時代,特殊的愛好使劉波與這種古樂的樂器結下了不解之緣,這位大連姑娘以第一名的專業(yè)成績被破格錄取為上海音樂學院第一個阮專業(yè)學生。1986年,畢業(yè)后的劉波走進了上海民族樂團。兩人的緣分由此開始。
俞遜發(fā)這時剛與前妻離婚,一個人住在單人宿舍里。他的宿舍門口正好對著樓梯口,人們都喜歡到他的宿舍串門,老俞總是把他們當自己人。據(jù)說,如果俞遜發(fā)剛打開一包煙,到門房間去接個電話,回來的時候,煙就會只剩下一支了。老俞的隨和以及好人緣,給年輕的劉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在劉波眼中,俞遜發(fā)是一位大師級的人物。早在畢業(yè)前,她就在"上海之春"音樂會上聽過他演奏的《赤日》,非凡的演奏功力和極佳的舞臺效果,令當時還是學生的劉波佩服不已。不久,劉波也成了俞老師家的??汀T谒壑?,這是個很會生活的單身男人,常常在陽臺上自斟自飲,那份從容與寂寞讓劉波產(chǎn)生了一種莫名的感動。而在俞遜發(fā)眼中,這個北方姑娘大大方方,正直好學,業(yè)務又好,對于這樣的年輕人,他自然是喜愛的。不久,兩人就成了很好的朋友。
1987年,上海民族樂團應邀組團到國外演出,俞遜發(fā)和劉波同時受到了邀請。當時劉波有一個照相機,俞遜發(fā)沒有,他便買了許多膠卷,兩人相約在需要留影的時候互相幫忙?;貒?,兩人相戀的消息不脛而走,而當時的俞遜發(fā)和劉波兩人之間純粹是師生之誼。對于俞遜發(fā)這位離過婚的名人來說,這樣的謠言給他的事業(yè)和生活都帶來了影響,然而他一如既往地坦蕩地和這位年輕的女學生保持著交往,這使劉波非常感動。
1988年夏天,樂團放假,俞遜發(fā)和他的一名內(nèi)蒙古學生決定到內(nèi)蒙古大草原去采風,劉波聞訊要求一同前往。到了內(nèi)蒙古,為了走近牧區(qū),3人在早晨9點攔下了一部拖拉機。加上這新添的3個人,拖拉機上居然擠了11個人,裝了好幾十斤西瓜,一路搖搖晃晃地朝著大草原的深處駛去。到了半路,其他人都下車了,一車的西瓜也卸下來,車廂里一下子顯得空空蕩蕩。內(nèi)蒙古的溫差很大,拖拉機開了10個小時,已經(jīng)是深夜了。單薄的劉波穿著夏天的衣服,凍得索索發(fā)抖,被顛簸的車廂震得東倒西歪。俞遜發(fā)把外套脫給了劉波,又把雙手攤開牢牢地撐住車欄桿,防止劉波因為車顛而撞到鐵欄桿上。在這一剎那,劉波對這位長她20歲的師長兼朋友產(chǎn)生了深深的依賴。
從內(nèi)蒙古回來,俞遜發(fā)把劉波送回到大連的家中。劉波在火車站送別即將回滬的俞遜發(fā),即將到來的短暫離別讓兩人在同一時間強烈地感受到了愛情的存在。
假期結束之后,劉波回到了上海。兩人自然而然地相戀了。因為年齡相差過于懸殊,劉波一直沒有勇氣把這一消息告訴父母,只是在書信往來中,常常有意無意地提起俞遜發(fā)的名字。敏感的父母對這一點其實早有察覺。這一年里,劉波的父親到上海出差,曾經(jīng)邀請俞遜發(fā)一塊吃飯。兩個男人一起喝酒,聊了許多,可誰也沒有提起這件事。
1989年春節(jié),劉波回到大連,鼓足勇氣把這件事告訴了母親。母親告訴她,其實這件事她早就料到了,她心里一直很難過。一個結過婚又離過婚、比女兒整整大上20歲的男人,做父母的怎么也是難以接受的。可作為母親,她不會把自己的意見強加于女兒。為了女兒的幸福,她希望女兒能夠慎重考慮。聽了母親的話,劉波更加沒有勇氣跟父親說了,而父親一反常態(tài)地沉默著,似乎在故意回避這個問題。往年回上海都是弟弟送劉波到火車站的,但這一年父親卻親自送她。一路上,父親什么都沒有說,只是給劉波買了一大堆零食。
回到上海以后,劉波才從母親的來信中得知,父親那天送走女兒后沒有回家,而是回到了辦公室里把自己關了整整一天。
不久,劉波收到父親的長信,信中說到,俞老師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忠厚的人,在藝術道路上對她會很有幫助的,但是選擇他作為丈夫也許并不合適。作為父親,他尊重女兒的選擇,但同時保留自己的意見。他希望女兒不要太沖動,冷靜下來好好考慮一下。
父母的通情達理和憂慮不安讓劉波既感動又難過。她不想傷父母的心,可是對于已經(jīng)付出的愛,她不想再收回。人可以經(jīng)歷許多回的戀愛,但是真正適合你的也許只有一個。當他已經(jīng)來到身邊時,她不想再錯過。其實,很多人都在反對這樁戀情,各種善意的、惡意的言論四散在他們的周圍。劉波暗暗打定了主意,而俞遜發(fā)只是對她說:不要傷你父母的心。一定要得到老人的同意之后才結婚。他的話再一次堅定了她的信心,她決定無論怎樣也要和他在一起。
1990年10月27日,是兩人決定結婚的日子。當時兩人都沒有什么錢,為了裝修房子,多年來的積蓄已經(jīng)所剩無幾。結婚的前一天,俞遜發(fā)破例接下了一個很商業(yè)性的錄音,在錄音棚里從晚上9點呆到早上7點,然后直接去了理發(fā)店。一宿未合眼的他居然坐在理發(fā)椅上睡著了。吹完頭發(fā),他拉著劉波去買衣服,用剛剛拿到的報酬給他的小新娘買了一套玫瑰色的漂亮皮裝,給自己買了西裝。兩人就這樣穿著剛買來的衣服走進樂團對面的小飯館,舉行了他們的婚禮。劉波的母親帶著父親的祝福到上海參加了女兒的婚禮。
步入婚姻的俞遜發(fā)和劉波都慶幸自己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
"那種感覺難以用言語表述。是一種默契吧?如果你心里正感到有點渴,他會把一杯水輕輕地放在你跟前;如果你突然特別地不想說話,他也會忽然沉默下來,默默地陪你坐一會兒,我們兩人在一起,就是特別地放松,互相依靠。""我們從來沒有感覺到年齡是婚姻中的障礙。他雖然比我大20歲,可是思想意識一點都不保守,經(jīng)常會有新的想法和構思。""她雖然很年輕,卻也很成熟,智慧溫柔,善解人意,無論在生活上還是藝術上,和她都有很多共同話題。"結婚之后,俞遜發(fā)和劉波似乎互相被同化了。丈夫喜歡交朋友,喜歡和朋友喝酒,家里為此特地裝修了一個小小的吧臺。劉波經(jīng)常和丈夫一起招待來自四面八方的朋友,朋友們也都愿意到他們家來玩。
劉波喜歡逛馬路,俞遜發(fā)總是陪著她一起出去,積極地給她做參謀。每次出國,他總要給她買一大堆衣服回來。他說只要有一件是她滿意的,他就知足了。
夫妻倆更多的共同語言還是在藝術上。兩人經(jīng)常在一起互相勉勵,互相切磋,各自在藝術上取得了長足進步。1992年,俞遜發(fā)灌制的笛子專輯《妝臺秋思》獲得了全國第二屆金唱片獎并名列榜首。1993年,他所創(chuàng)作的笛子獨奏曲《秋湖月夜》獲得了"二十世紀華人經(jīng)典作品獎"。劉波則先后獲得了"上海之春"表演獎、95中國民族器樂獨奏大賽阮組第一名、1997年寶鋼高雅藝術表演獎等多種獎項。1995年,國際中國民族器樂比賽在北京舉行。一開始,劉波心存顧慮,怕比不好。俞遜發(fā)鼓勵她:"人生難得幾回搏。30歲,你的藝術生命才剛剛開始,一定要敢于沖一沖。即使輸了,也可以再來。"那一段時間,丈夫天天做妻子的聽眾,給她提意見,給她鼓勁。劉波果然在那一年取得了阮組第一名的好成績。在妻子的眼中,俞遜發(fā)既是丈夫,又是師長、兄弟和朋友。這也許是這段年齡相差懸殊的婚姻有別于一般的唯一印記,但劉波從來沒覺得有什么不好。
雖然已經(jīng)擁有了十年婚姻,但歲月似乎并未在劉波身上留下什么痕跡,在丈夫和朋友的心目中,她仍然是那個大大咧咧的女孩,直到有一天她決定做母親。1998年,劉波決定放下一切工作來孕育兩人的愛情結晶。兒子俞凱杰在1999年的大年夜來到了人世,給夫妻倆帶來了數(shù)不盡的歡樂。出生在藝術之家的俞凱杰似乎天生就具有音樂細胞,家里一旦響起音樂,他就會伴著音樂聲歡蹦亂跳,這一發(fā)現(xiàn)讓夫妻倆欣喜不已。
十年前,劉波暗暗給自己打氣:堅持自己的選擇。即使以后證明錯了,也不會后悔。因為那是自己的決定。
十年后,俞遜發(fā)和劉波異口同聲地說:如果再叫他們選擇一次,仍然會選擇對方。
劉波說,不要去關注他們婚姻的特殊性,任何幸福的婚姻實質(zhì)都是一樣的---因為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