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軍醫(y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yī)院內鏡科 龔彪
消化道癌腫如胃癌、食管癌、大腸癌等,由于早期癥狀隱匿,當確診時往往已屬中、晚期,即使采用手術治療也難以根治。因此,要降低消化道癌腫的死亡率,關鍵是早期發(fā)現,然后才有可能獲得早期治療。
那么,怎樣才能做到早期發(fā)現呢?一個重要的方法是對易患癌腫的高危人群進行長期隨訪和監(jiān)測。如胃癌的高危人群是指有慢性潰瘍病病史、殘胃史、消化道癌腫家族史,或患有萎縮性胃炎、有腸上皮化生變化者,若能在醫(yī)師的指導下定期(3~6個月)做一些必要的檢查,就有可能早期發(fā)現腫瘤的蛛絲馬跡,把腫瘤消滅于萌芽之中。有一名38歲男性患者,有胃癌家族史,平時無任何胃腸道不適,在胃鏡普查時發(fā)現胃竇部有一個4毫米×4毫米的小病灶,經電子內鏡檢查后,確診為微小胃癌。當即采取活組織病理檢查,結果也證實了這個結論,隨即進行必要的治療,病人幸運地逃過了一劫。
早期發(fā)現消化道癌腫最好的方法是消化道內鏡檢查。內鏡包括纖維內鏡和電子內鏡。纖維內鏡就是借助光導纖維(光纖)制成的。由于采用外部光源,使檢查亮度增加,顯示清晰,加之光纖細小柔軟易彎曲,可在管腔內回轉自如,容易接近目標,沒有查不到的地方。
電子內鏡是在內鏡的前端裝上“微型攝象機”的數字化成象設備,可通過電視監(jiān)視器觀察圖像。這套設備將光能轉變?yōu)殡娔?,形成數字化圖像,再經視頻處理后顯示在電視監(jiān)視器上。這種數字化圖像由醫(yī)生選擇有用的信息,再加以染色,使圖像更清晰(圖2、4 ),同時還可以將圖像傳送、儲存和“再生”。與纖維內鏡相比,電子內鏡的基本性能、清晰度、亮度等均有所提高。
就目前而言,內鏡設備和技術的提高,使醫(yī)生在進行內鏡檢查時便可以作粘膜切除術(治療早期胃癌)、注射抗癌藥物、利用活檢孔插入微波治療性探頭燒灼病灶、內鏡激光治療等,操作簡便易行,創(chuàng)傷?。ǚQ為微創(chuàng)手術),也給病人提供了較多的選擇余地。不過,如果有手術條件,手術治療還不失為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