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醫(yī)科大學社會醫(yī)學教授醫(yī)學博士肖水源 “自殺”是一個極為令人痛苦的字眼,許多年來,人們一直試圖揭開自殺的真相,對它進行有效的預防和控制。然而,遺憾的是,由于種種原因,在社會公眾中,甚至在醫(yī)務人員中,一直存在許多有關自殺的誤解。這些誤解以各種形式廣泛傳播,對預防自殺產(chǎn)生了不可估量的阻礙作用。
誤解:自殺是一種罕見現(xiàn)象
真相:自殺是一個重要的健康
和社會問題
點評:
與很多人的看法相反,自殺不是一個罕見現(xiàn)象。據(jù)有關機構(gòu)估計,全世界每天至少有3 000人死于自殺;在我國,每天至少有700人死于自殺。采取了自殺行動,沒有導致死亡的人數(shù),則是這些數(shù)字的10倍以上。想過要自殺,但沒有采取實際行動的情況則更多。有專家估計,在所有的人中,10%以上在一生的某個時候認真地考慮過要用自殺來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
誤解:老年人很少自殺
真相:老年人是自殺率最高的
人群
點評:
很多人知道青少年是自殺的高危人群,這沒有錯。20世紀以來,大多數(shù)國家青少年自殺率都呈一個逐漸增高的趨勢。但是,也應該知道,在所有的年齡組中,老年人的自殺率是最高的。根據(jù)我們的調(diào)查,在我國農(nóng)村,65歲以上老年人的自殺率是一般人的4倍以上。那么,為什么會有“老年人很少自殺”的誤解呢?這是因為,青壯年的身體很健康,較少因為疾病原因死亡,因此,他們中的自殺現(xiàn)象能夠引起社會的廣泛注意。相反,盡管老年人自殺死亡率很高,但卻被其他原因?qū)е碌乃劳鲅谏w了。再加上老年人社會活動少,自殺行為多發(fā)生在家庭內(nèi),受“家丑不外揚”思想的影響,很少張揚出去,所以老年人的自殺沒有引起社會的廣泛注意。這對于預防老年人的自殺是極為不利的。
誤解:想自殺的人不會向別
人暴露自己的自殺企圖,向別
人談起自殺不過是想威脅別人
真相:大多數(shù)的自殺死亡者
在自殺前清楚地表達過自己的
自殺企圖,向別人說起自殺是
尋求心理支持的重要信號
點評:
求生是所有動物的本能,人就更不用說了。沒有難以解脫的內(nèi)心痛苦,誰愿意自己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呢?有關研究表明,超過80%的自殺死亡者在采取行動前,向醫(yī)生、心理咨詢專家、親人、朋友或同事表露過自殺的想法。因此,必須把有關自殺的任何信號,包括向別人訴說自殺的想法,看成求救的信號。千萬要記住:當別人對你說,他或她要自殺時,一定不要當作玩笑,這是他或她在向你尋求幫助!你的大意或輕率的判斷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悲??!確實有人以操縱、威脅或影響別人為自殺的動機,但即使如此,也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因為盡管一個人并不真正想死,但一旦采取了自殺行動,就會因種種原因(如沒有得到及時救治)而死亡。
誤解:不能與有自殺可能性
的人談自殺
真相:和可能自殺的人討論
自殺問題,對預防自殺有百利
而無一害
點評:
有些人,包括一些醫(yī)務人員認為,和病人討論自殺問題可能會誘導病人自殺,因此在治療和咨詢的過程中,也應盡量避免涉及這個問題。在心理咨詢實踐中,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或其他親人告訴我們,求助者流露過自殺的想法,但希望我們不要直接與求助者談論自殺,以免“刺激”他(她),擔心會誘導求助者自殺。事實證明,和想自殺的人談論自殺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其自殺企圖,對其自殺的危險性進行正確的評估,使病人覺得得到關心、理解、同情和支持,對預防自殺具有重要意義。不過,必須指出,這種討論不應涉及到自殺方法,更不要評述哪種自殺方法容易致死,哪種方法痛苦較輕之類的問題。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也不應該向病人介紹自殺的例子,特別是影響較大的知名人物自殺的例子。
誤解:危機的過去意味著自殺
危險的消失
真相:表面上的“風平浪靜”,
常常蟄伏著巨大的自殺危險
點評:
當人們面臨重大危機,如親人突然去世,遭受重大財產(chǎn)或名譽損失時,當事人常常不能履行其正常的角色功能,這時很多人都會想到他們有自殺的可能性。于是許多人會圍繞在他們的周圍,給予他們支持和安慰。事情發(fā)生后,通常是在1~2星期后,當事人似乎已從深深的悲傷和痛苦中恢復過來,開始像正常人一樣思考和生活。于是,人們錯誤地以為他們已經(jīng)從危機中恢復過來,不再擔心他們會自殺。其實,這時正是自殺最危險的時候。因為在危機剛剛出現(xiàn)時,很多人處于心理麻木狀態(tài),那時他們沒有力量作出自殺的決定或采取自殺行動。1~2星期后,隨著精力的逐漸恢復,他們很可能會迅速采取自殺行動。與此相類似的是,抑郁癥患者治療后,情緒變得活躍起來時;精神分裂癥患者恢復與現(xiàn)實的接觸后,自殺的危險性都比疾病最嚴重時要大得多。因此,對這些情況千萬不能放松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