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雯子
誰說過去的就可以隨風而逝,愛情猶如一把溫柔之刀,劃過心靈最孱弱的港灣,結出一道無法修復的疤痕,甜蜜也好,痛苦也好,都不是時間可以任意沖刷掉的。
長別離(法國意大利合拍1960年)
戰(zhàn)爭已是16年前的往事了,巴黎一家咖啡館的女主人黛萊絲依然沒有得到丈夫的音信,就在她幾近絕望時,一個誰也不認識的流浪漢讓她看到了丈夫的身影,她認定他就是自己等待了16年的丈夫。她無視流浪漢腦后巨大的傷疤,決心喚回流浪漢失憶的心靈。可不管她怎樣努力,什么也記不起的流浪漢還是若無其事地離開了,從此無影無蹤。他會回來嗎?這漫長的離別有望結束嗎?
一個絕望的愛情,沒有槍林彈雨的戰(zhàn)場,沒有陳尸遍地的悲慘景象,但是戰(zhàn)爭的陰影像夢魘一般籠罩著整部影片,使普通的人從此再也擺脫不了痛苦的回憶和災禍臨頭的焦慮。
帶叭兒狗的女人(前蘇聯(lián) 1960年)
避暑圣地雅爾塔的海濱大道上突然出現(xiàn)一位年輕貌美、帶著一只叭兒狗的少婦,惹得連情場老手古羅夫也產(chǎn)生了再結一場露水姻緣的念頭。對古羅夫而言,這次艷遇只不過是情場又一次的“勝利”,而女主人公安娜則發(fā)現(xiàn)自己竟像個少女似的陷入盲目的熱戀之中。分手后,古羅夫才意識到自己已離不開她了。于是,兩個都有家室的人開始了漫長的等待與短暫的幽會┉
可畢竟幸福是暫時的,真正的痛苦才剛剛開始,導演正是想通過銀幕告訴大家:再也不能這樣生活下去了。
臨風而立(蘇聯(lián)1962年)
姑娘千里跋涉去見未婚夫,卻只見到一幢地處城市邊緣、臨風而立的屋子,門上留了一張字條,未婚夫已入伍上了前線,攻克柏林再回來,他希望姑娘等他。于是姑娘住進了這幢房子。
部隊開拔了,編輯部來了;編輯部走了。戰(zhàn)地醫(yī)院又來了,最后,屋子成了前沿陣地,姑娘仍然沒有走,她堅信未婚夫一定會回來的,他會來按門鈴:三短一長,那時她為他開門,擁抱他,告訴他,她永遠來到了他身邊。
音樂之聲(美國1965年)
見習修女瑪麗亞身穿難看的舊衣服,頭戴可笑的舊帽子,一路放聲高唱,跳跳蹦蹦,莽莽撞撞,闖進死去妻子的上校特拉普的家,成為他七個孩子的老師?,旣悑I教孩子們唱歌跳舞,帶他們進行各種戶外活動。上校去了一趟維也納,瑪麗亞竟把他治家的紀律摧毀殆盡!
一個熱情開朗,一個正規(guī)正矩。生活本應充滿歡樂,兩種生活方式的沖突與對抗終于以順乎自然的相互愛戀而結局。
(責任編輯陳小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