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書龍
不要隨便花小錢
先讓我們來算一筆小賬,假如因為起床晚了,只好打出租車上班,一個月有5次的話,每次30元錢,一個月共150元。也許你會認(rèn)為150元錢不算什么,即使不花的話,也發(fā)不了財。實際上,一個月150元確實不多,但是,不要忘記,你每個月花的小錢絕不是打出租車上班這一件,比如,每月你可能還有5次因為懶得做飯而在餐館吃,這樣,一次80元的話,就有400元,如果再有類似的小事情花上你兩個200元的話,加起來就有950元,即使你每個月的薪水有3000元,950元已去掉了你薪水的三分之一,相信你不會認(rèn)為這是小數(shù)目吧?
別破壞已訂的消費計劃
每個女人可能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看到漂亮的衣服或者裝飾品,就愛不釋手,雖然這個月已花了不少錢,知道不應(yīng)該再買,但是,你會對自己說:“這件衣服太漂亮,如果不買的話,下次就不會遇到這么適合自己的衣服”,“我可以從吃飯的錢上省下這筆錢”,“這件衣服實在非常漂亮,只買這一次,下不為例”等等。實際上,這筆花費數(shù)量一定不會太小,如果像出租車費那樣的數(shù)目的話,你就不會給自己找那么多的理由。更糟糕的是在一個星期后,你又看到了一件令你更喜歡的東西,比上一次那件還要漂亮,還要適合你自己,于是在找了比上次還要多的借口之后,你又買了下來。如果已定了消費計劃,而不執(zhí)行的話,你會越花越多,錢自然而然就會從你的手指縫間溜掉。
逛街時少掏信用卡
信用卡的確給人們帶來許多方便,但也讓許多人掉進(jìn)了信用卡的陷阱。每次花錢都不痛不癢,只是那么一張卡片在那里劃一下,就有許多的東西讓你拿走,你花起錢就不會那么心疼,于是,你的支出不知不覺增加了。如果每次花錢都讓你心疼不已,100元很快就變成50元,50元又不知不覺變成10元,你的感覺會大大不同。如果你一進(jìn)入商場就很難抑制自己的購買欲望,不妨用現(xiàn)金付賬來約束一下自己。
每個月固定存錢當(dāng)花錢
儲蓄是許多人和家庭都在做的,但未必能月月存錢。而且,在人們的觀念里,存錢是節(jié)省不是消費。在人的心理上,消費是愉快的,而節(jié)省是無奈的,這樣,有些人存錢就存得不舒服。倒不如轉(zhuǎn)變一下觀念,對自己作這樣的心理暗示:我這是在消費,存入銀行的錢就當(dāng)是自己花了。如果你每月在銀行“花”200元,這個數(shù)目實在不多,但積少成多,真不能小看。實施這個辦法的關(guān)鍵是一定要堅持每月都到銀行“花”錢。可在你每月所付賬單的第一條以醒目的字體寫上“到儲蓄所花200元”,讓你覺得這是你必須消費的款項,這樣的話,你在存這筆錢時就有一種消費的愉快感覺。
找個伴一起付錢
這是一個既時髦又省錢的辦法,不要不好意思,改變你原來的老觀念。許多東西你都可以與人合買,既省下很多錢,又有許多好處,何樂而不為呢?舉個例子來說,買VCD盤,你就可以與好友合著買,這樣你和你的朋友都可以看到更多的碟片,又可以省下錢,對于碟片這樣的文化用品,其使用價值也更高。
發(fā)薪一周內(nèi)最好不要逛街
在每個月最初的幾天,人們都愛往商場鉆。這是因為發(fā)工資了。兜里一鼓,人們往往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購物沖動,我就是典型的這種人,而這時所買的東西往往也不是自己最需要的,或者是買了雙只是鞋跟高度稍有不同的鞋子,或者是一件衣櫥里早就有了同顏色的襯衣,或是一條可有可無的圍巾。而沒有買到真正需要的東西,而錢包卻癟了不少。因為人根本改變不了這種消費“惡習(xí)”,所以,在發(fā)薪一周內(nèi),不要逛商場。
把零錢收拾好
每次換衣服、洗衣服、整理屋子的時候,你都會收拾出一些零錢,少了這些或多了這些對你的生活都沒什么影響,那就把零錢集中在一個盒子里,就當(dāng)沒這點錢,到月底清點一下,不知不覺中你就積累了一筆不大不小的錢,那時候這錢就像是天上掉下來似的。
(夏滔滔摘自《致富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