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山
江西省鷹潭市中醫(yī)院康復科(335000)
關鍵詞擦法臨床運用
擦法是指醫(yī)者用指、掌貼附于體表一定治療部位,作直線來回摩擦運動的手法,本法與其它手法相結合,于臨床上可用于治療多種疾患,療效較佳,本法還可用于人體自我保健,是一種既可治病又可健身的好手法。現(xiàn)筆者將對此法的運用體會介紹如下。
1操作方法ナ跽咄蠊亟諫熘保使前臂與手掌近似相平。用手掌的小魚際部或大魚際部或全掌,貼附于體表的治療部位,稍用力向下按壓,肩關節(jié)放松,以肩關節(jié)為支點,上臂作主動擺動,帶動前臂及手掌在體表作均勻的上下或左右往返摩擦移動,使治療部位產生一定的熱量。常用的擦法有以下4類:
1.1小魚際擦法指用小魚際著力摩擦的擦法,產生的熱量最高,適用于肩背、腰骶以及脊柱等部位;
1.2(大魚際擦法)指用大魚際著力摩擦的擦法,產生的熱量中等,適用于四肢部位,尤以上肢為多;
1.3(掌擦法)指用全掌著力摩擦的擦法,產生的熱量較低,適用于肩背部、胸腹部等面積較大,而又較平坦的部位;
1.4(指擦法)指用拇指或食、中、無名指指面著力摩擦的擦法,運用于頭頸、肋間、鎖骨上窩等部位。
2操作要領(主要是直、長、勻)。
2.1直即操作時,著力部位緊貼皮膚,動作要穩(wěn),無論是上下摩擦還是左右摩擦移動,均須直線往返,不可歪斜。
2.2長即摩擦時往返距離要拉長,動作要連續(xù)不斷,如拉鋸狀,不能有間隙停頓或跳躍感。
2.3勻即壓力要均勻適中,切不要硬用壓力,以不使皮膚起皺為度,以免擦破皮膚。
2.4醫(yī)者呼吸要自然平穩(wěn),不可屏氣,操作要有節(jié)奏,一般往返頻率每分鐘約100~120次左右。
2.5本法操作前應在患者治療部位涂些潤滑劑或特別的藥膏、藥水,這樣既可保護皮膚,防擦破,又可增加熱量的滲透和皮膚對藥物的吸收作用以加強手法的療效。
3臨床運用
3.1胸腹部
3.1.1擦上腹部以及背部(第6至12胸椎部位),常與一指禪推法、摩腹、振胃脘部配合使用,可治療慢性胃炎、胃下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和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統(tǒng)的疾患。
3.1.2斜擦兩肋肋部,多與按揉章門、期門,搓兩肋配合,具疏肝理氣、健脾和胃之功效,可治肝氣郁結而引起的腹脹胸悶、頭暈以及飲食積滯等癥。
3.1.3掌橫擦鎖骨下法具理氣寬胸之功,可治胸悶脹痛、咳嗽氣喘等癥。
3.2腰背部:
3.2.1擦腰背部膀胱經,常與點按相應俞穴、按脊法配合,具溫經通絡,調整臟腑功能之功,可治療痹癥,腰背部肌肉勞損,退行性脊柱炎、強直性脊柱炎等病癥。
3.2.2手掌或側擦背部督脈具溫陽益氣之功效,用治氣虛衰弱、倦怠乏力、遺尿或中氣下陷之脫肛,子宮下垂等癥。
3.2.3掌橫擦腰骶部法,掌與一指禪推關元、中極穴、擦小腹和按揉三陰交血海配合具溫腎壯陽、行氣止痛之效,用治腎陽不足引起的畏寒肢冷、腰膝疲軟,以及男子陽痿、遺精和女子月經不調、帶下、痛經等癥。
3.3頭頸部常用的有三指擦頸法(擦時可自風池穴至肩井穴)、拇指推擦頭側部法和擦太陽穴法,均具調和氣血、醒腦明目之功效,可治療頭痛、眩暈及高血壓等疾患。
3.4四肢部擦法施于四肢部均可具溫經通絡、散瘀、消腫止痛之功效,并作用與施術部位密切相關,主要有:掌擦肩背部治療肩周炎、落枕及頸椎病等;魚際擦肘臂法用治肘部扭傷及網球肘等;魚際擦膝周法可治膝內外側副韌帶損傷、膝關節(jié)炎等;擦小腿肚治療腓腸肌痙攣等病癥。3.5擦面部具保健作用:在《理論駢文》中有:"晨起擦面,非徒為光澤也,和氣血而升陽益胃也,"的記載,說明古人就常用擦面法防治頭痛、失眠等癥,并用以美容。チ磽猓兩手擦熱后試摩兩眼,可明目,擦涌泉可具保健強身作用。
4體會
4.1擦法通過體表的摩擦可以使人體組織內部產生內摩擦。擦法作用在較淺層組織時,可以促進機體津液的回流,對調整水液代謝有一定的作用,促進人體對外邪的抗病能力。擦法作用于深層組織時,使營衛(wèi)氣血流發(fā)生變化,使氣血運行暢通,有疏通經絡、增強各組織功能活動的作用;チ磧寫俳和調整內臟的生理功能,加強內臟功能的作用。
4.2臨床使用擦法,效果如何與醫(yī)者的身體素質及施術時的狀態(tài)有很大關系,醫(yī)者須常年堅持身體鍛煉并隨時調整自己的狀態(tài),臨床用擦法時才能獲較佳效果。練習"少林內功"功法可幫助醫(yī)者施術時較易產生熱感。
4.3擦法使用后,局部皮膚已潮紅,故在該處慎用其它手法,以防造成破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