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立新
二氧化碳的過量排放一直是個困擾全球的問題。由于燃燒各種燃料,人類每年要向地球大氣層以二氧化碳形式排放大約55億噸碳。這些二氧化碳一部分被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吸收,而大部分留存在大氣中造成溫室效應。按照目前向大氣層排放二氧化碳的速度,在未來的百年內(nèi),地球平均氣溫將會升高2.5攝氏度,引起劇烈的溫室效應,致使冰層融化,海平面上升。
那么能不能想辦法把二氧化碳安置到某個地方,即使是暫時性的也好呢?早在1977年.意大利能源專家艾·馬爾凱蒂就提出,可將熱電站煙塵中的二氧化碳提取出來,然后一勞永逸地注入海底凹地。如今在全球氣候轉(zhuǎn)暖特征日趨明顯的時候,人們又想起了這個建議。
挪威工程師在北海一個人工小島上已經(jīng)開始了這項實驗。他們把二氧化碳注入海底1000米深的地下巖層,這些二氧化碳不是來自燃燒而來自當?shù)啬茉吹拈_采。儲量豐富的施雷普尼爾礦區(qū)開采的天然氣中含有10%的二氧化碳,幾乎是通常標準的4倍,其排放量差不多占到全挪威的3%,企業(yè)為此每年支付的罰金高達5000多萬美元。因此公司下決心耗資8000萬美元引進專用設(shè)備,將這些二氧化碳注入海底巖層,每年100萬噸。
加拿大艾伯塔省的科學家,則在探索既能消除二氧化碳的困擾,又能獲利的途徑。在這里1300米深的地下蘊藏有石煤礦,開采起來極為困難,同時煤礦中含有大量的礦井瓦斯(主要含有甲烷),所以若在這里采煤不僅復雜也很危險。加拿大工程師試圖將二氧化碳注入礦層,即可將甲烷“擠”出表層,然后像天然氣一樣加以利用。向礦層注入單純的二氧化碳已證明是可行的,現(xiàn)在專家們準備嘗試將熱電站未經(jīng)凈化的含大量二氧化碳的煙塵直接灌入地下。
據(jù)計算,在美國這類煤礦層能夠容納全美6年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370億噸。美國那些既不宜飲用,也不宜做其他用途的地下水“鹽水貯存地”,可容納將近5000億噸的二氧化碳。全世界這樣的“貯水池”的容量能夠處理全世界排放的二氧化碳達350年。
在加利福尼亞海岸和夏威夷群島,人們已在進行向海洋深處排放液態(tài)二氧化碳的實驗,它在海底盆地形成冷凍的湖泊,然后非常緩慢地溶解于水中。處于深海中的冷水幾乎不會上升,如果將液態(tài)二氧化碳灌入3650米的海底或更深處,這種“湖泊”外表還會形成二氧化碳水合物——類似冰層的薄膜,將會進一步延緩二氧化碳溶解過程。因此海洋作為廢氣的儲存處,其潛力幾乎是無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