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嘉良
屏風馬布局在我國四五十年代極為盛行,雙馬并踞護中兵(卒),形似屏風,故而得名。自清朝王再越《梅花譜》中提出屏風馬破中炮后,百余年來,經眾多棋手的深入研究,認為屏風馬的戰(zhàn)略思想是以靜制動,在固守中伺機反擊,穩(wěn)健而多變。
自本期始,我們將就后手屏風馬的各種變化陣式進行深入細微的闡述,借以歸納總結出這一龐大布局體系的歷史發(fā)展變遷。
1、炮二平五馬8進72、馬二進三車9平8
3、車一平二卒3進14、車二進四馬2進3
5、兵七進一卒3進16、車二平七(圖1)…………
如圖1形勢,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先后涌現出卒7進1和炮2退1兩大變例,分演如下:
(一)卒7進1
6、…………卒7進1
這是《梅花譜》原著,后來巴吉人認為進卒嫌軟,在《反梅花譜》中提出了中炮方在第七回合不平炮打馬而挺中兵的攻法,更好地發(fā)揮了當頭炮從中路突破的優(yōu)勢。
7、炮八平七馬3進28、車七進一…………
在彭述圣對張德魁實戰(zhàn)中,紅方走的是兵五進一,象3進5,兵五進一!伏車七進一捉死馬的兇著,紅優(yōu)。
8、…………炮8進29、車七平三馬2進4
10、車三進二象3進511、車三退三馬4進2
12、馬八進九馬2進413、帥五進一炮8平4
14、帥五平四車8進815、帥四進一炮2進6
16、炮五進四士4進5(紅勝勢)
(二)炮2退1
6、…………炮2退17、炮八平七炮2平3(圖2)
如圖2形勢,紅方主要有車七平三、車七平二和車七平六三種選擇,分列于后:
(甲)車七平三
8、車七平三卒7進19、車三進一象3進5
10、車三進二馬3退511、炮五進四炮3進8
12、帥五進一炮3平1
此變稱為棄馬陷車,在楊官編著的《弈林精華》中有詳細論述,發(fā)展下去,將是黑方好走的局面。
(乙)車七平二
8、車七平二馬3進4
如馬3進2,殊途同歸。
9、馬八進九炮8進210、車二平六卒7進1
11、馬九進七炮3平4
如炮3進6,紅馬三退五先棄后取后,占優(yōu)。
12、車六進一炮8平413、馬七進六
紅方一車換雙后,子力位置佳,略占上風。
(丙)車七平六
8、車七平六馬3進29、車六平七馬2退3
10、車七平六炮3進6
根據新棋規(guī),黑方屬于兩打一還打,必須變著。
11、馬八進七象3進5
在此我們不妨為雙方數一下步數,便會發(fā)現黑方僅走了四步棋,而紅方卻走了六步,兩相比較,孰優(yōu)孰劣,自不待言。在胡榮華與陳孝У畝躍種性走過此局面,以下紅方兵三進一,炮8進5,車九平八,炮8平5,相七進五,黑方苦苦周旋,方成和棋。
綜上所述,黑方用屏風馬進3卒布局大多以失勢而告終,因此后來棋手已極少采用,下期我們將介紹中炮VS屏風馬進7卒的系列攻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