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
這張泛黃的照片攝自1938年的杭城北廊,時適值抗日戰(zhàn)爭初期,家鄉(xiāng)淪陷,四位家庭主婦各自隨眷避亂歸來,慶幸重聚。她們攜我同去相館照了像,合影留念。當年我剛滿10歲,端坐其中。
照片中左起第一人,抗戰(zhàn)前畢業(yè)于杭州教會女中,憑一口流利的英語,考進了美商洋行,她的婚戀觀背叛了舊禮教,卻受到了全族人的指責和流言蜚語的打擊,終因憂郁成疾,英年早逝。第二人是我母親,出身望族,自幼雙親見背,由姑媽養(yǎng)大,秉性守淡薄、安本分。照片上她頭戴白花,系為我祖母服喪,面部顯見悲慟。第三人乃杭城名中醫(yī)的閨秀,30歲未嫁,彩球無緣,她的意中人涉嫌汪偽,失節(jié)叛逆,她也就過了一輩子獨身生活。第四人為錢莊老板太太,夫無嗣,娶了兩個小妾仍未生養(yǎng),卻怪罪于她,與之離異,一時緋聞,成為杭城新聞熱點。后來她篤信教義、布衣素食,享壽98歲,今年病逝上海。她親身享受到解放后特別在近20年來的晚年高齡幸福生活;在電視熒屏上興致勃勃目睹香港回歸的盛大慶典,跳躍起來的情景猶在眼前。
舊社會中的婦女飽受政權(quán)、族權(quán)、神權(quán)、夫權(quán)四條繩索的壓迫,千般寂寞,在她們的身上也不同程度反映了出來。她們生活在各自階層的地位,生活中不愁吃穿,但精神上的感覺是空虛的。她們受過“新學”的教育,卻仍未跳出舊禮教的樊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