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游群
國家為啟動消費花了大力氣,比如降息,比如穩(wěn)定物價,比如消費信貸、售樓按揭,比如啟動農(nóng)村市場,但5萬多億的居民存款這頭“籠中虎”不僅沒有挪窩的意思,反而一個勁兒地增肥。曾幾何時,人們還對這頭“籠中虎”提心吊膽,生怕它按耐不住使性子跑出來,現(xiàn)在是轟都轟不出來了,真是此一時彼一時。啟動消費似乎進入了一個怪圈。
“打虎不下山”已有多種解釋,比如預(yù)期看淡、買漲不買跌等。但我想鼓勵老百姓花錢的政策不奏效應(yīng)還有別的原因。老百姓變精了,更加善于保護自己是一方面,政策本身的不合理也不容忽視。一是消費政策低估了消費者群體的消費智慧?,F(xiàn)有的消費政策給人的感覺好像是消費者是一群不知道怎樣支配自己的金融資產(chǎn),怎樣決定自己消費取向,需要政府去告訴他們怎樣花錢的消費盲,是只聽號召的短視者。實際上消費者是懂得趨利避害的理智群體,老百姓的目標是保安全。政策的目標是鼓勵花錢,人們?yōu)椤百I”到安全而更加趨向于儲蓄。二是消費政策保護消費者力度不夠,鼓勵消費更多的是為了企業(yè)解困、財政增收,因此在操作細節(jié)中常常漠視消費者權(quán)益。讓人家多花錢還不把人當一回事就不好說了。比如“自律價”,降價都不一定能把積壓的彩電、汽車全賣出去,還要定一個“保護國家利益”的高價來鼓勵消費可能太難了點。打假和反暴利是鼓勵消費的另一細節(jié)。在假貨泛濫的情況下鼓勵消費是否有鼓勵買假之嫌?不知弄點假錢來買假貨商家干不干?還有“降息”。“降息”之所以不理想,原因之一就是這一政策主要是為企業(yè)減輕負擔并同時減少居民福利、而不是為改善消費環(huán)境增進消費者福利而實施的。住房與汽車的消費信貸其用意差不多也是如此。消費信貸可能減輕廠家資金積壓的負擔,消費者卻要承擔二級市場發(fā)育不良的風(fēng)險。三是社會保障狀況還很懸乎,經(jīng)常聽說保險公司某一險種停止銷售,醫(yī)療保險的報銷名單有了變化等等。政策變化難以琢磨,老百姓還不敢大塊吃肉,不僅怕花明天的錢,甚至都不敢多花今天的錢。存單上有5萬多億的存款,但都不是“閑錢”。只有讓明日無憂,才可叫今日無慮。
企業(yè)的困難還是鼓勵企業(yè)自己多花點工夫去解決,有余力的話倒有必要替消費者出把力,比如多弄點高質(zhì)量的東西。什么政策都盯著老百姓的錢袋,其結(jié)果必定是老百姓更加謹慎地看緊自己的錢袋。消費起不來,與百姓何干? (項民摘自《三聯(lián)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