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井
第一次走在中俄邊境線上,不是觀光旅游,是帶兵巡邏。
地上積雪很深,一不小心就會嘗到鉆雪洞的滋味。阿龍十分活躍,跑在前面,時而在林海中隱現(xiàn)。阿玉則忠實地跟在身邊。這是兩條老資格的軍犬,周圍的山水樹木它們最熟悉。
一次與戰(zhàn)士們閑聊,老黑問我:“哎排長,都大本畢業(yè)了,干嗎還跑到這山溝里當兵?”的確,讀完4年大學(xué),帶著500度的近視鏡,親朋好友都對我的選擇莫名其妙。
我也說不大清楚。大概,這就叫人各有志吧!
中俄兩國的界碑各有特色,交相輝映。我方為方正花崗巖石碑,質(zhì)樸典雅;俄界碑是紅藍相間的四棱水泥柱,色彩鮮明。在國界線上,戰(zhàn)士們大多久經(jīng)沙場,手持鋼槍依然一路小跑,卻把我累慘了,兩腿發(fā)軟,氣喘吁吁。
中途在一塊高地休息,順便補充點兒干糧。席雪而坐,掏出已凍成冰疙瘩的饅頭,抓幾?;ㄉ?戰(zhàn)士們吃得很香。天冷無法帶水,隨手塞一把雪在嘴里,也就變成了水。這里的雪,衛(wèi)生標準絕對達標。
老黑是重慶人,一口濃重的川腔聽來倍覺親切。老黑一邊把望遠鏡遞給我,一邊指著東面說: “今天天氣不錯,能看見那邊的符拉迪沃斯托克。”
哦,我們曾經(jīng)的海參崴!鏡頭中的城市依稀有些熟悉。對了,依山傍海,有幾分大連的影子?!吨卸頄|段邊境勘界條約》生效后,這兒日漸平靜。俄軍,戰(zhàn)士們稱之為老毛子兵,一般就不再按時巡邏,天氣不好便躲著不出來。而我們即使在春節(jié)期間,也風雪無阻。
第一次沒有在家過春節(jié),遠在山東的父母因通訊不便尚不知我在哪里。駐地坐落在一條大山溝的深處,沒有電。提起筆時猶豫再三,結(jié)果,修好的家書里,只道了聲平安。
戰(zhàn)士們主要來自南方省市。十七八歲的毛頭小伙子,個個肩負神圣使命,為祖國站崗放哨,享受著“傻大兵”的榮光。要是在家里,他們還只是一群大孩子。
渾身疲憊地站在了終點。遠處,圖門江在夕陽下閃閃發(fā)光。
該是回營地的時候了。(吉林琿春市某部隊94分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