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中國舞臺上的輝煌變奏——文化部直屬院團改革紀實

        1998-08-20 09:03:48趙為民趙彩婧
        中國青年 1998年3期
        關鍵詞:改革

        趙為民 趙彩婧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1996年,當文化部決定對中央直屬院團進行全員考核、聘任的時候,某樂團自行召開了有四五十個人參加的會議,集體批判、譴責部長劉忠德,說是破壞了他們樂團的一個美好的現(xiàn)狀。

        而實際上,被眾人極力保護的“美好的現(xiàn)狀”卻是另一種狀況:在此會議前不久,一個外國著名指揮家剛剛和這個樂團合作完,一個中國記者采訪了他。這位指揮家毫不客氣地說:“這樣的樂團,好像沒有經(jīng)過科班訓練一樣,根本沒有希望?!?/p>

        1997年,在艱苦的改革實現(xiàn)之后,劉忠德部長又請這位指揮家來和這個樂團合作,還請那名記者去訪問他。這一次,這位指揮家激動地贊嘆道:“真沒想到,這么短的時間內,一個樂團能有這么大的變化,這是一個充滿生機和希望的樂團?!?/p>

        同一個樂團、同一位指揮家、同一名記者,在短短一年的時間里,居然得出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結論,這也正是我們感興趣的話題——

        采訪并不順利。

        1996年,當我們想就當時如火如荼的文化部直屬院團改革的話題,對文化部進行采訪時,被文化部領導告之“情況復雜”而委婉卻是非常堅決地拒絕了。

        一年多的今天,文化部的領導同志對我們說,改革已初見成效,歡迎記者同志來檢查工作。

        其實,盡管是局外人,我們也仍然能強烈地感覺到近幾年來文化部院團改革“余震”的波及。設想,一個曾經(jīng)捧過金飯碗、接受過數(shù)不清的鮮花、聽到過無數(shù)喝彩的人,有一個清晨起來,人們告訴他:您下崗了……這會是怎樣的震動。而在文化部這場院團改革中,這樣的“文化下崗人”絕不是幾個,也不是幾十個。

        在另一方面,我們又確確實實清楚地聽到了來自文化市場的陣陣雷鳴般的掌聲。僅以中央芭蕾舞團為例,1994年全團全年演出收入186萬,1995年為250萬,1996年為380萬,到1997年,已經(jīng)奇跡似地達到517萬。

        并且,面對全國范圍內企業(yè)改革的大刀闊斧,我們開始聽到許多人說著同樣一句話:“無情下崗,有情操作”。有消息說國家機關機構改革將擇期啟動大幕,相當一部分機關工作人員將體驗“道是無情卻有情”的滋味……

        于是,1998年元旦剛過,我們走進了文化部。

        誰會想到,改革有一天會落到那些人人艷羨的文藝“貴族”身上?

        一個“僧多粥少”的現(xiàn)代翻版。

        當音樂廳菜香撲鼻時,有一個異口同聲的聲音:“我想飛,卻飛不高?!?/p>

        老百姓早已習慣了“改革”這個名詞。改革成了一種人人都可以掛在嘴邊上說出個子丑寅卯的事,然而,誰能想到,這樣的改革有一天也會改到那些人人艷羨的文藝工作者頭上呢?

        其實,中直院團的“彩衣”早已捉襟見肘,不改,確實不行了。文化部藝術局辦公室的劉忠君主任拿給我們一摞數(shù)字:

        1988年到1993年中,中直院團人數(shù)從4591人激增到5057人,平均每兩年半增加一個團的編制。而國家在給中直院團的有限撥款必須增加30%的經(jīng)費才能維持原有水平。

        老齡化日趨嚴重。整個中直院團的演職員中,40歲以上的超過半數(shù),中央芭蕾舞團舞蹈隊平均年齡39歲,中國歌劇舞劇院舞劇團平均年齡39歲。1988年,中直院團離退人員681人,1993年增加到1243人。而測算出來的數(shù)字更是驚人:到1996年年底,包括提前離退休人員,進入文化部離退休人員服務中心的老干部將達到1900多人。

        “這意味著國家向中直院團投入的大量事業(yè)費用幾乎全要變成人頭費。”劉忠君主任指著這筆賬說:“你看,人頭費占正常經(jīng)費總額的比例從1988年到1993年平均都在90%以上,其中1991年最嚴峻,激增到了97%!”

        而另一方面,5000多人的中直院團,每年演出只有400場左右,最低的一年只有200多場。有的院團一年只演7場戲,有的院團8年沒有排一臺戲。

        ……

        數(shù)字是枯燥的,又是沉重的,沉重得像一架大山。

        “僧多粥少”這個成語在這里有了最直接的體現(xiàn),而“一個和尚有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笑話,在這里,讓我們再也笑不出來了。

        而誰能想到:全國稱職的芭蕾舞演員不足200人,且分散在遼寧芭團、天津芭團、廣州芭團、上海芭團和北京的“中芭”,“中芭”人才的匱乏可想而知。即使如此,80年代后期,其“轉會”到國外的演員就多達160人?!白顟K的時候,團里6對主要演員走得只剩下1對半,后來的5個新人又走了3個!”

        中央芭蕾舞團的一份報告里這樣描述趙汝衡團長上任時的芭團:

        許多芭蕾舞演員出國定居,致使人才流失嚴重,劇團無資金創(chuàng)作或引進新劇目排練演出,入不敷出,債臺高筑,劇團的工作生活環(huán)境低劣,陷入社會底層。

        至于后來辦得紅紅火火、被媒介“炒”得沸沸揚揚的北京音樂廳(下屬于后來新組建的中國交響樂團),在此之前的日子也同樣不好過。單只看來自媒體的指責就可窺見一斑:

        1992年3月27日《中國經(jīng)營報》:“門前冷落車馬稀——日漸蕭條的音樂廳”;

        1993年6月19日《消費時報》:“輝煌中的混亂——一位樂迷在音樂廳的遭遇”;

        1994年1月18日《中國青年報》:“廳內水災不斷,菜香撲鼻,廳外倒爺叫賣,打架斗毆——音樂圣殿乎?自由市場乎?”……

        1993年中央樂團賬戶上的錢曾一度告急,醫(yī)藥費無法報銷,供暖費、電話費無力支付,樂團領導四處奔波,但找來的十萬八萬剛進賬就被銀行劃走了欠賬款。音樂廳為此不惜在二樓的大廳招聘模特,寒冬臘月二三百名年輕女孩子穿起泳裝在攝像機前盡展妖嬈。一樓大廳被出租出去賣起了掛歷。設施也在急速老化,樓頂雨季漏雨直滴得臺上的演員必須不停地移動座椅以免淋濕。

        而成立于1956年的中央樂團,改革之前早已風光不再。1989年走入低谷之后,演出急劇減少。1993年吳祖強因海南國際招商公司贊助中央樂團并要求改名一事,在政協(xié)會上慷慨陳詞,引人注目以至引起了江澤民主席的干預,中央樂團更名風波方得以平息。1994年,中央樂團由于藝術水準不斷下降,不斷受到媒介批評,如《中央樂團只剩下一塊招牌了》《鋼琴比賽中的不和諧音》等。1994年,中央樂團改革方案開始討論。1995年初媒介首次透露將建立國家交響樂團的改革方案。1995年4月—6月,中央樂團連續(xù)演出馬勒《第二交響曲》和肖斯塔科維奇《第七交響曲》以證明自己的實力。

        ……

        幾乎每一個院團都在發(fā)出同一個聲音:

        我想飛,然而,飛不起來……

        1998年1月8日,當記者就文化部院團改革采訪劉忠德部長時,他回顧道:“這一場改革,不只是自上而下的要求,也是自下而上的需要。大的環(huán)境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方針所決定的,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確實是大家的一種感受。”

        “以往的改革總是讓地方改而中央不動,現(xiàn)在中央要做出典范,把最難的先解決了,其他困難就會迎刃而解了?!?/p>

        要改革,是大家共同的愿望和心聲,但怎么改?這是首先遇到的問題。

        據(jù)粗略統(tǒng)計:全國藝術表演團體共計2664個,其中戲曲劇團1587個,話劇、兒童劇劇院92個,歌劇、舞劇、歌舞劇團61個,歌舞團、輕音樂團283個,樂團17個,曲藝、雜技、木偶、皮影劇團209個,文工團、烏蘭特騎415個……

        知道即將面對的是這么一大攤子困難,劉忠德還是服從了上級的安排,1992年他到文化部走馬上任。在他召開的第一次處級以上干部會議上,他沒有講套話、空話,而是一針見血地指出,對于院團的種種困難,“我不主張西醫(yī)的辦法,更不主張用西醫(yī)的辦法來對待這里的工作,而是主張用治標與治本相結合的中醫(yī)辦法”。

        應該說,這是一項大膽而極有風險的嘗試。因為誰都知道西醫(yī)的辦法會“快刀斬亂麻”,會立見成效;而用中醫(yī)的辦法,在最初的階段,人們可能感受不到它的變化速度,工作成績的可見性也不容易顯露,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越來越感受到它的變化速度。而更為重要的是,這種變化將是帶有根本性的變化。我們要像列寧告誡過的那樣:“以最少的痛苦、最和平的方式走完這一過程?!?/p>

        在以后的各種會議上,劉忠德部長仍然不斷地強調:“我們應該首先抓直屬藝術團體的改革。以往的改革總是讓地方改而中央不動,現(xiàn)在中央要做出典范。這其實也是最難的,把最難的先解決了,其他困難就會迎刃而解了。”

        雷厲風行。

        1993年11月,文化部開始全面啟動以改革國家與院團的關系為主要任務的中直院團第一步改革。

        1994年8月,準備進行以布局結構調整和考評聘任為重點的第二步改革。

        1995年11月中央批準了改革總方案和相關的8個附件。

        1996年元旦,總體方案和相關附件正式公布,第二步改革全面啟動。

        ……

        “把藝術生產(chǎn)前不可控的投入改變?yōu)樗囆g生產(chǎn)后的可控投入”是文化部院團改革走出的第一步。具體辦法是實行“演出補貼制”。

        “這里很有學問”,劉忠德部長解釋說:“一場高雅藝術的演出,文化部可以給你補貼9500元。過去沒有一場演出,劇團沒有一點精神壓力,心理平衡得很,坦然啊。現(xiàn)在如果你當團長我也當團長,你總不演而我總演,你少演10場,10萬塊錢就沒有了,團長會坐不住。即使你團長坐得住,演員也會來杵你。這樣就刺激了演出。而這9500也是一個機制性的數(shù)字。它不是95,不是950。9500是一個什么概念?這是一個舍不得丟的9500,但拿了9500,躺在9500身上,你還要賠一點兒。這樣,可觀的9500刺激他演出,還不是太充足的9500又刺激他要想辦法賣票。這樣就要想到把戲拍好,刺激他提高。”

        而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

        在采取“演出補貼制”后的第一年,各個院團全年演出20000多場,把一個“不演不賠、少演少賠、多演多賠”的局面一下子轉變成了“不演不賺、少演少賺、多演多賺”的局面。一個惡性循環(huán)徹底變成了一個良性循環(huán)。

        如果說,作為改革的第一步,“演出補貼制”能夠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做到皆大歡喜的話,那么,作為改革的第二步行動,“全員考核聘任制”則受到了極大的阻撓和反對。

        1994年3月21日下午2點40分,經(jīng)文化部批準,一個名叫“錢程”的年輕人走進了音樂廳,出任總經(jīng)理,并和音樂廳簽下了10年的承包合同。合同規(guī)定,第一年承包費為45萬,以后每年按5%增加,全年承包費必須在當年1月15日前一次性付清。

        然而,“有些挑戰(zhàn)永遠難懂”。

        今天已經(jīng)使音樂廳舊貌換新顏的錢程在說起當年的艱難時,仍然忍不住搖頭: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攤子啊?越惡吃惡打就越?jīng)]人敢管,罵前任經(jīng)理跟玩兒似的,甚至敢把經(jīng)理從大門臺階上往下推個屁股墩兒。上任伊始,作為總經(jīng)理的錢程要求司機演出清場后送職工回家,被拒絕,錢程拿出自己的駕駛執(zhí)照給司機看,說:“把鑰匙留下,我來送?!睕]想到,司機交出的只是車門的鑰匙。上班做家具、搓麻將、養(yǎng)魚,上班喝酒,檢票時借酒撒瘋……1994年6月13日,十幾位職工鬧到錢程的辦公室,這位年輕人至今保存著被他處理的那些人給他貼的“罷免”決議……

        在舊的體制下,領導要處分幾個員工就如此艱難,而要真的端掉人們的“飯碗”,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有些人不理解這場改革,會非常痛苦地反對;有些人跟不上已經(jīng)發(fā)展了的形勢;有些人認為改革會觸及他眼前的利益;有些人認為改革會觸及他已經(jīng)習慣了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有些人認為改革會危及他當前所擁有的一切……”時過境遷,劉忠德部長仍然深有感慨:“要想改革奏效,你必須事先想好兩條:一是要有決心,二是要講科學。這是我的性格,我只要是認準了的事,決不會回頭?!倍髞淼某晒Υ_實證明這“決心”的至關重要。劉忠德說:“你可以鬧事,你可以到處告狀,但我有我的原則。我首先制定了改革的進度,包括考試的時間。一番較量之后,他們感覺到:這個人不會動搖,還是現(xiàn)實一點趕快去準備考試吧。倒計時在那兒,你多鬧一天,就會少一天備考的時間?!眱?yōu)勝劣汰,這是殘酷的真理。你別無選擇。1993年7月,文化部黨委任命了趙汝衡為團長的新中芭領導班子。在國家相關的人事制度、勞動制度尚未大幅度改革,養(yǎng)老保險、失業(yè)保險、醫(yī)療保險尚未到位的情況下,這個新領導班子已經(jīng)在劇團內部嘗試著推行了干部聘任制和演職員合同制,開始了擇優(yōu)錄用、有進有出、合理流動的良性循環(huán)——

        336人的在職人員有104人下崗;多數(shù)下崗者只有60%的基本工資,上崗人員在40%的幅度中拉開檔次;和演員隊、樂隊、后勤分別簽約,確保全年演出65場。規(guī)定:大型芭蕾舞劇50場,每場繳團利潤3000元,小節(jié)目或音樂會15場,每場繳團利潤1500元,保證每場演出付給演職員補貼。1994年,“中芭”100多人平靜下崗,20萬元的利潤當年實現(xiàn)。到1996年已經(jīng)成立40周年的中央樂團,這時也分明看到了他們重新崛起的曙光。1996年1月,和平里的那幢白樓前,“中央樂團”的牌子被取下,代之以“中國交響樂團”的牌子,英文名稱為“ChinaNationalSymphonyOrchestra”——中國交響樂團幾經(jīng)挫折終于在文化部的支持下樹起了自己的大旗,實行總監(jiān)制,實行聘任制。招聘考核自然是這個領導班子要做的第一件大事,只有91個席位,由誰來坐?競爭激烈是不可避免的。在報名考試的210名各路高手中,肯定有50%以上被淘汰。以中提琴聲部為例,中提琴將招首席1人,而報考首席的就達19,人。對比,藝術總監(jiān)陳佐湟大聲對記者說:“這么多人報考,這是好事,但是既然這個樂團是國家樂團,我們就有較高的標準,寧缺勿濫!”第一場考試時間定在1996年5月12日。下午2:00,按照當天抽簽的考試順序,報考樂隊首席的趙坤字、賀大鈞、魯斌、劉云智依次站到空蕩蕩的考試大廳進行考試。擔任考試評委的陳佐湟、林耀基、韓中杰、徐新和李心草在幕后就座,每位評委面前擺放著一張沒有任何標記的空白表格,列有11項評分標準。6月6日全部考試完畢,中國交響樂團進入了正式排練。一貫奉行“老老實實演戲,清清白白做人”的演員們,面對命運的改變,眼淚汪汪地不停地問:“我干得好好的,也沒出什么問題,為什么偏偏分流了我?”改革不能讓所有的人歡天喜地。幾家歡樂幾家愁也是難以回避的實際情況。報考了中國交響樂團的前“中芭”交響樂隊的隊長王象榮也承認:“在總體水平不夠的情況下,樂隊的水平是靠業(yè)務骨干帶動起來的,骨干走了,水平肯定受影響,恐怕一兩年都緩不過來?!倍c之相比,在院團改革當中,個人的利益受到影響更引人注目。1996年,即使是身處局外、隔岸觀火的我們也聽到了某劇團“集體拒聘”的傳言。在直屬院團中,藝齡長,專業(yè)面窄,對團里依賴性強卻又一貫本著老老實實、踏踏實實做人原則的有相當一部分人,改革從他們身上打開缺口是他們始料不及的。對于這些三四十歲的演員來講,失了業(yè),沒有一技之長,再就業(yè)十分困難,晚年生活將很凄涼,這也確實是一個無法回避的歷史問題。在采訪中,我們了解到,中國歌舞團和中國京劇團的兩位女演員至今不能擺脫煩惱,一談及下崗,仍然眼淚汪汪的。而在中國京劇院的考場上,也曾經(jīng)有過這樣一個令人難忘的場面:幾位已經(jīng)四五十歲的老演員要參加考試,考前她們的領導對這幾位演員叮嚀再三。人們實在不愿意看到自己情同手足的姐妹從此再不能登上舞臺。評委當中,坐著的有當年和她們同臺演出的姐妹——演員復雜的心情難以言表。而當她們字正腔圓、聲情并貌地完成了考試片斷時,在場的人為之動容,評委席上、觀眾席上,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一面是延續(xù)了幾十年的人們已經(jīng)習慣了的體制,一面是新的形式下要求生存、求發(fā)展。這是一場艱難的事業(yè)。這種艱難首先表現(xiàn)在體制的改變,而體制的改變又具體體現(xiàn)在重新招聘考核、重新獲得或最終失去演員與藝術家身分以及重新確立與院團的關系。這里面有情感與理智的問題。這里面有合理與效益的問題。這里面有歷史與現(xiàn)實的問題。雖然掌聲不能給每一個演員飯碗,但是,改革不可逆轉,生存使人們痛苦卻清醒地看到一個事實:歷史遺留問題必須了結了。因為改革,1996年被人們稱為“交響年”因為改革,1997年被人們稱為“芭蕾年”……一切都在嚴肅、緊張的狀態(tài)中,每一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手指、腳尖、聲音、用自己的心寫著自己的命運。其實,這大概應該是我們應有的生存狀態(tài),也應該是最佳狀態(tài)。蛻變,作為生命成長中的必須環(huán)節(jié),有的人得到,有的人失去。而拿破侖說:“人人在等待機會,而我卻創(chuàng)造機會?!毕嘈沤裉斓摹爸邪拧比擞肋h不會忘記1996年6月,改革后的中央芭蕾舞團迎來了對她的第一次考核驗收。6月16日,是莫斯科芭蕾舞團來京演出的最后一天,也是“中芭”的首場演出,演出劇目同是古典芭蕾名劇《天鵝湖》,只不過“莫團”是在北展劇場,而“中芭”在保利大廈。談到這次在引進競爭機制后,“中芭”的《天鵝湖》向莫斯科芭蕾舞團的“叫板”,趙汝衡激動地對記者說:“這雖然是一個偶然的巧合,但我們不怕,同時演出是一種刺激,是拼實力,我們不怕壓力,好的演出不怕比?!倍谶@硬碰硬的較量的背后,只有“中芭”自己知道他們付出了多少努力。為了讓年輕人有鍛煉的機會,“中芭”對主要角色進行了招標,李顏、徐剛、張劍、尹樂、孫杰、鄒云端爭得殊榮。年輕化后的“中芭”的最佳演員陣容,令座無虛席的保利大廳內的觀眾大飽了眼福。自古英雄出少年。這次被媒體稱為“‘中芭臨‘威不懼”的演出格外成功。6月19日李鵬攜夫人親臨“天鵝湖”畔觀看演出;8月22日--26日,“中芭”在保利國際劇院加演4場《天鵝湖》,消息一經(jīng)傳出,演出票即被訂購一空;9月18日—22日,“中芭”又成功地推出了他們的《紅色娘子軍》……設想90多年前,當慈禧太后觀看裕容齡戰(zhàn)戰(zhàn)兢兢表演《西班牙舞》時,恐怕誰也不會想到芭蕾藝術不僅能夠在中國生根——開花——結果,并且會在今天生發(fā)出如此熱鬧繁華的景觀。這一切,使“芭團”贏得了“中芭不敗”的聲譽,更使其他的院團直接看到了改革帶來的希望和曙光。嚴格的考核聘任工作結束之后,1996年7月6日,中國交響樂團的弦樂隊在海淀劇院首次亮相。在經(jīng)費沒有全部到位、一些聲部的人員沒有到齊的情況下,全體演奏家表現(xiàn)出良好的演奏狀態(tài)和較高的音樂素質。中提琴在演奏大衛(wèi)·戴蒙的《“輪唱”為弦樂隊而作》時的那種溫暖和諧的音色、第一小提琴表現(xiàn)出的嫻熟和自信……都讓聽眾聽到了希望在生長的聲音。同月11日,管樂隊也在德國指揮曼弗雷德·諾依曼的執(zhí)棒下在北京音樂廳亮相。演出結束后,人們看到藝術總監(jiān)陳佐湟那緊繃著的臉上終于露出了笑容。1996年9月,中國交響樂團在21世紀劇院舉辦了他們的首場交響音樂會。陳佐湟對記者說:“我們選擇在9月6日和9月7日舉行首場音樂會,是想讓所有的人記住1996年和1997年將要發(fā)生的一切,這對于中國交響樂團來說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日子?!睘榱诉@一重要日子,陳佐湟精心挑選了4首作品:貝多芬的《合唱幻想曲》,用以預示中國交響樂團的美好前程,特別選用年僅14歲的少年鋼琴家郎朗擔任獨奏,用以表現(xiàn)中國交響樂團朝氣蓬勃和不斷進取的精神面貌;而勃拉姆斯的《第一交響曲》以它的氣勢磅礴、肖斯塔科維奇的《節(jié)日序曲》以它歡天喜地的火熱氣氛、取意于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雪》的《詠雪》以它對大自然的博發(fā)胸懷……也都被列入演奏曲目,用以預示著同一主題:迎接中國交響樂的光明到來。6日晚8點整,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丁關根、李嵐清來到觀眾席上,并熱烈祝賀中國交響樂團的組建。演出結束后,陳佐湟激動地對記者說:“我們的路還很長,但我覺得我們的方向真是走得很對的。對于觀眾的掌聲,我并不感到意外,我們的樂隊隊員應該接受這樣的掌聲?!币呀?jīng)結束了的事實告訴我們,院團改革的意義遠遠不是像一些人說的那樣,只是要解決“錢從哪兒來,人往哪兒去”的簡單問題。它最終要改變的還是人們的觀念。劉忠德部長在總結這場改革時說:“改革的成功實踐在另一方面也不斷地凝聚著中直院團干部群眾的改革進取之心,許多人的觀念也在悄然轉變著,疑慮者開始堅定,擔憂者開始自信,旁觀者開始熱心,反對者開始反思?!薄啊邪诺呐谱又刀嗌馘X我不敢說,但是我敢說僅一部《紅色娘子軍》在未來10年內就值400萬元”;自下而上告訴人們一個簡單的道理:我們應該學會賺錢,必須學會賺錢,也完全可以賺到錢;一道并不簡單的算術題:60萬÷12萬=?(倍)一個文化商人對記者說:中央芭蕾舞團的牌子值多少錢我不敢說,但是我敢說僅一部《紅色娘子軍》在未來10年內就值400萬元。而中央芭蕾舞團不僅有一部《紅色娘子軍》,它還有《天鵝湖》《吉賽爾》《巴黎圣母院》《海俠》《白毛女》等眾多優(yōu)秀劇目。伴隨這芭蕾熱的升溫,這些劇目的演出價值還將繼續(xù)上升。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終于在實踐中懂得,改革,只有體制與經(jīng)營并重,才能更好地重現(xiàn)院團的活力和風采。趙汝衡深有感觸地說:“改革為了發(fā)展,關鍵是要在市場中生存。張丹丹的‘廣芭建團時上報的是50個名額,市政府給她360萬元;而‘中芭400多人每年不過210萬元?!畯V芭的主要演員月薪5000元;而‘中芭的主要演員月工資500元。國家院團競爭不過地方院團,怎么辦?出路還在改革。”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可以說明這個問題——改革后的演出市場由院團、演出公司和劇場三部分構成。在兩臺《天鵝湖》唱對臺戲的時候,操辦莫斯科芭蕾舞團在京演出的中國國際文化藝術公司成功地進行了一場沒有任何贊助的大型演出。公司負責人祖長樹在事后介紹情況的時候說:“當時我們一分錢沒有,我們首先采用了門票預售方式,為快速收回成本提供了可能?!绷硗?他們在劇目的選擇上也進行了精心策劃:《天鵝湖》很有大眾性,很多人耳熟能詳,而《灰姑娘》則是中國首演,具有很強的新鮮感。在無法判斷之后,決定在前兩場《天鵝湖》和后兩場《灰姑娘》之間,故意空一場,再根據(jù)實際購票量而把第三場定為《天鵝湖》。在北京音樂廳,年輕的總經(jīng)理在就職演說上只有簡單的幾句話:我會先建立食堂,解決職工吃飯問題。他保證:“用兩年的時間,大家會因為是北京音樂廳的人而感到榮耀?!笔聦嵰泊_實如此。1996年北京音樂廳全年演出超過352場,1997年在不追求場次而追求演出的權威性的基礎上,365天演出了467場。錢程說:“以前我在陪外賓參觀音樂廳的舞臺時都為踩在那破爛的地板上吱吱作響感到害臊。”而今天的北京音樂廳,曾讓總經(jīng)理害臊過的比舊戲園子還破的舞臺地板和通道早已被換成了華貴光澤的柞木地板。電腦售票系統(tǒng)更新,在新的Windows界面下觀眾可以在家中通過電話訂票,音樂會開演前只憑一張磁卡即可刷卡取票。家中有電腦的觀眾通過電話線和調制解調器可以在家中進入音樂網(wǎng)絡,查看演出信息和選定自己滿意的座位。劉忠德部長在講到改革的成績時,也興奮地拿音樂廳舉例:“北京音樂廳那個小小的天地,1993年在改革還沒有完全推行的時候,所有的演出單位在那里只演了67場,賺到12萬元,以往的年頭更少。而1997年它就演出了460多場,這和67場差多少!原來只能賺12萬,1997年賺了600多萬,這是多少倍啊!”1998年1月,當我們再次來到“中芭”時,他們的黨委書記戴貞平開心地捏著手指比劃說:“我們跳得最好的演員去年一年拿到了7萬元錢?!逼鋵嵶钭尅爸邪拧比思拥倪€有大環(huán)境的改善。從1995年開始,中國芭蕾的“行情”一路上揚?!都t色娘子軍》票價100元,《天鵝湖》票價200元,而《安娜》票價標定到300元,且場場爆滿,劇場的過道也常常站滿觀眾……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面對人才流動,樂團團長破涕為笑;“有能力,就能養(yǎng)活自己”——來之不易的自信;收到“擾民”舉報,劉忠德非常開心來自改革的捷報不只于此。兩條時隔4個月的報道很值得一談。1996年5月21日的《北京青年報》報道:《面對精英大流動》系統(tǒng)內樂團:含淚送人才系統(tǒng)外樂團:建立轉團制“我堅決按文化部的文件辦事,全力支持中國交響樂團的改革,我們的人去考,我不攔?!痹醒敫鑴≡航豁憳穲F團長金紀廣說了這番話,聲音都哽咽了,“可是我內心里真舍不得,團里的業(yè)務尖子,他真去考啊”……至于說人才走失后歌劇院團會怎么樣,水平會受到什么影響,金紀廣表示心里一點底兒都沒有。即將與歌劇院樂團合并的中央芭蕾舞交響樂團也有不少人報考了中國交響樂團,其中包括樂隊隊長王象榮和副隊長鄭凱林。1996年9月10日,這家報紙跟蹤報道《改革給交響樂帶來活力》:當記者故地再訪時,曾忍痛支持改革、流著淚將自己樂團的人才送入中國交響樂團招聘考場的金紀廣團長,如今高興得連聲說:“改革太好了!”文化部系統(tǒng)內院團大改革,引起藝術人才流動,中國歌劇芭蕾舞劇院交響樂團的歌劇樂隊有一位大提琴、三位小提琴通過招聘考試進入中國交響樂團。而這之后,原中央樂團小提琴首席梁大南、圓號首席張誠心、室內樂團幾位小提琴以及中國管弦樂團的幾位首席小提琴又紛紛應聘進入中國歌劇芭蕾舞劇院交響樂團。人才的大量涌入使得作為團長的金紀廣極為高興,他說:“當初我給改革最大的支持,沒想到引進了這么多人才,這都是改革帶來的生機。原來樂團要走一個人,進一個人都很困難,現(xiàn)在人才真正流動起來了?!倍湓诒本┯汉蛯m柏林寺內的“文化部藝術人才中心”,是文化部院團改革后派生出來的一個新機構,成立于1996年1月,工作人員十幾個,中心主任是趙繼昌。在1998年1月,善談的趙主任在接受我們的采訪時介紹說:“中心的近期任務是為中直院團改革服務,長遠目標則是要解決藝術人才資源的再開發(fā)問題?!痹谒_的材料上,我們了解到:所有中直院團的演職員中,到離退休年齡的檔案全部轉到“離退休中心”;43歲以上的,各單位消化一部分;不到43歲、還有工作能力又沒有被聘任的,檔案轉到“藝術人才中心”。作為內部待業(yè)保障,工作1--4年的,國家養(yǎng)一年;5—10年的,國家養(yǎng)兩年;10年以上的,國家養(yǎng)三年。在報銷醫(yī)療費的情況下,國家給500元培訓費,提供再就業(yè)機會。到1997年1月為止,在“中心”存檔的已有400多人,其中包括100多名社會存檔。而我們最關心的是這些人才的心態(tài)如何。在趙主任的統(tǒng)計數(shù)字中,我們了解到:積極主動到中心的占54%,對原單位有意見申請到中心的占30%,無所謂的占1%,自認倒霉的占15%。在問到這些“文化下崗人員”的素質時,趙主任正色地說:“你可不要小看他們,當老板呀,當經(jīng)理呀,大有人在,還有搞教學的,都很有成就感,很多人干得相當出色?!痹趯υS多“文化下崗人”的采訪中,我們也證實了這一點。受到媒體廣泛關注的“八只眼演唱組”,前身是中央樂團男生四重唱演唱組,成了“下崗演員”后,他們反而越來越火了?!皠倧脑簣F出來時,許多人說我們傻,說出來干嗎?在團里混唄??晌覀兒芟胱约焊牲c事。原來在樂團里演奏的劇目都太‘陽春白雪了,我們想唱那些老百姓真正想聽、愛聽的東西?,F(xiàn)在這個年紀正是干事的時候,再混下去,太難受了”。由于他們的不停奮斗,今天的他們已經(jīng)被人們看作是“闖天下自謀出路”的典范。而另一個“中心”成員,原東方歌舞團演員宋雪給我們講的“下崗”之后的酸甜苦辣更是讓我們有著太多的感觸:她說:“我知道改革是對的,像那種300多人的團,靠100多人來養(yǎng)活那200多人的情況也確實讓人心理不平衡。”但結果是她被刷了下來,這是她根本沒有想到的,“當時就蒙了”。這么年輕,多年以來工作上也一直很積極,怎么會落到這個地步?氣不過的她,滿腦子都是冤枉,到處告狀,到文化部就去過五六趟,“部長也老躲著我們”。自己怎么也成了下崗女工了?想不通!想不通!半年過去,原來計劃中的所有事都被耽誤了。也有別的團要她,但她當時的心里已經(jīng)是萬念俱灰。趙主任告訴我們,她是最后一個到“中心”報到的?!拔覜]想中心給了我們一片新的天地”,作為中心的骨干,宋雪很受器重,參加了很多演出??追鄙枨@了獎,又跟著京九線演出……“慢慢覺得人才中心挺好的”。重新振作起來的宋雪果然沒有辜負中心的期望,“只要中心有演出,我都來,也不在乎錢不錢的,從來不遲到早退,有時還把朋友叫來一起幫忙。而在沒有演出時,我開始滿懷喜悅地出帶子,拍MTV……去年還應朋友邀請到國外演出。我現(xiàn)在徹底想通了:你不可能永遠吃大鍋飯的,人必須自立,靠誰都不行,更不能像老母雞一樣靠在團里讓人施舍。我早走這一步,反倒好了,我覺得這一年自己成熟多了”。而同樣年輕的原東方歌舞團演員張強,在“下崗”問題上倒是很能看得開。1996年就有了辭職想法的她,當院團改革方案出來后,如釋重負?!半m然考核成績不錯”,還是堅定地和團里協(xié)商要求出來了?!?7歲就進東方,一呆就是10年,人已經(jīng)快失去熱情了”,想到外面自己闖一闖。在她的眼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做不完的事情。至于醫(yī)療、保險一類,現(xiàn)在誰還在乎這個?有能力,就能養(yǎng)活自己”?!坝心芰?就能養(yǎng)活自己”。在改革大潮中,這種觀念來得多么不容易,而這種自信又是多么重要啊。在劉部長的辦公桌上,我們看到一摞厚厚的人民來信,反映院團所在的居民駐地夜晚琴聲不斷、歌聲不斷的擾民問題。劉部長笑著說:“這其實也是一件好事啊,總比以前的排練場變成堆放雜物的倉庫,變成小保姆帶孩子玩的地方要好得多。”

        ……

        曾經(jīng)有人作過比喻,經(jīng)濟是國家的血脈,文化是國家的面容。在進行了多年轟轟烈烈的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今天,文化改革正像處在“發(fā)育期”的年輕人。在這個日益長大的身體里,有許多新的生命力在重新積聚。完成于90年代的中直院團改革雖是少部分人的事,而改革卻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事。在21世紀到來之前,改革會繼續(xù)、徹底、迅速地改變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挑戰(zhàn)、競爭和希望會時刻沖到我們每一個人面前,機遇向每一個人張開它的胸懷。命運在敲門。我們每一個人,不妨問一下自己:我準備好了嗎?

        猜你喜歡
        改革
        不是改革的改革
        中國外匯(2019年17期)2019-11-16 09:31:02
        改革之路
        金橋(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個稅改革,你的稅后收入會增加嗎
        中國外匯(2019年7期)2019-07-13 05:45:00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无码av专区丝袜专区| 超清精品丝袜国产自在线拍| 欧美 国产 日产 韩国 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三区综合| 国产精品自拍视频免费看| 亚洲成人av一二三四区| 欧美黑人xxxx又粗又长| 国产精品精品| 热热久久超碰精品中文字幕 | a级毛片成人网站免费看| 国产精品无码片在线观看| 免费av网址一区二区|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熟女| 亚洲人午夜射精精品日韩| 日韩高清无码中文字幕综合一二三区| 9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 亚洲综合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国产办公室沙发系列高清| 人妻熟妇乱系列| 日本高清人妻一区二区| 成人片黄网站a毛片免费|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久久亚洲日本免费高清一区| 亚洲六月丁香色婷婷综合久久| 中文字幕人妻在线中字| 欧美三级乱人伦电影| 国产高清丝袜美腿视频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亚洲成av人片| 波多野42部无码喷潮|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 久久91综合国产91久久精品| 亚洲小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 国产福利姬喷水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国产成人综合不卡| 国产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 人妻互换| 亚洲AV永久天堂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影片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