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朝夫
年前,我過60歲生日時,有人為我寫了一篇“健康祝辭”,文中有道:年齡60歲,體貌50歲,文章40歲,舞步30歲。這話大致說在點子上,我知道我有了一把年紀,但從不過問這么大年紀我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想干的,能干的,照干。跳舞“快轉三”,一轉到底且不吁不喘不暈不眩;換煤氣,沒人幫忙時,我拎起30千克大瓶,通通通一口氣跑上四樓。
但我卻不懂得什么“養(yǎng)生之道”,于養(yǎng)生無道無術也無秘,衣食住行,一切都由本體的“生物鐘”指揮,餓了去吃,困了去睡,精力充沛了去干活。煩惱時去爬山去游泳去找朋友聊天喝酒打牌跳舞。找不到玩的伙伴時,我便關緊大門,掛空電話,摘了門鈴,緊閉雙眼,專聽那些沒有歌詞的音樂(美麗的歌詞令煩惱的人更煩惱)。我是同自己交上朋友的,“朋友”叫我這般,我必定如此。
要保持人的“心態(tài)平衡”,首要的是不要想得太多,企望太過,量體而行,量力而行。對于作家來說,多寫一本書或少寫一本書,沒有什么了不起,特別是那些自己洋洋得意,實則平庸的文章和書,讀者有它不多沒它不少。想得高。自己又達不到那個高度,就會把自己的心吊在半空里過日子。
人世間不公平的事情太多太多,特別是涉及自己的事情,你要生氣,你會氣炸心肺,把自己炸成碎末。人的一生中,會失去很多應該得到的東西,給人的心理打上陰影,你為此發(fā)怒,煩惱,甚至憤憤不平、抱撼終生,那么,首先是你被你自己打倒了。人處于這樣的心境中,吃什么東西都沒有口味,玩什么風景都沒有興致。一些社會優(yōu)秀分子,也可能犯錯誤,因錯誤而失卻升遷,失卻體面,失卻愛情。你如果一味地憎恨、指責自己的錯誤。把自己看得一無是處,這叫氣短。氣量大的人,會正視自己的錯誤,但決不記恨、指責自己的錯誤,而會把破舊的殘墻推倒,重砌一堵新墻。
健康的關鍵在于飲食。吃什么,怎樣吃,是一門深奧的學問。但是,在現(xiàn)實的考場上,過分講究這門學問的人,往往交了白卷。我身高1.76米,從年輕到今天,體重從未超出70千克,也未落下65千克,長年保持精神旺盛,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東西都吃,胃口好時多吃一點。胃口差時少吃一點。我認為大凡地里長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吃進肚里都有營養(yǎng)。我與過慣小橋流水式細膩生活的江南人有所不同,喜歡吃生辣椒、生洋蔥、生大蒜、生黃瓜之類,而不喝任何瓶罐飲料,不吃滋補品,連礦泉水、純凈水什么的也不喝,只喝大自然賜予的自來水、井水、河水。我讓自己的生活和飲食融于大自然中,軀體能抗擊來自大自然的污氣和濁物。還有一點,我保持了幾十年不醉酒,幾十年不填滿肚子,不管是什么環(huán)境、什么場合、什么白吃白喝的豐盛酒宴,我肚子里都留有空檔。論養(yǎng)生,恐怕這就是“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