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孩子呱呱落地,做父母的便不斷地等待著希望而唯獨忘了自己。對此,河北張家口市干部學(xué)校的王亞莉提出疑慮——
①等待希望,抑或等待判決?
記得讀過這樣一篇文章,說的是兩位老婦人相鄰而居,其中一位有子女,另一位沒子女。有子女的老婦人常常盼著子女的到來,孩子們回來后,家里熱鬧了許多,孩子一走,又冷冷清清,孩子們不來時她就開始替他們擔(dān)心。而另一位老太太,則每天都過著從容的生活。一天,前者的孩子又已經(jīng)多日未來,老太太非常著急,當(dāng)她看到后者時,便問道:“你一個人生活,不冷清,不寂寞嗎?”回答是:“不,我一個人早已習(xí)慣了。我可以利用自己的時間做好多我喜歡做的事情,我沒有時間冷清,也沒有時間寂寞。”
我們現(xiàn)在的父母都像那位多子女的老太太一樣,用身心去關(guān)心愛護她們的下一代,唯獨忘了他們自己。而一旦孩子長大,做父母的有了屬于自己的時間和空間時,卻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還能做些什么。生活的意義,對他們來說,并不是自己事業(yè)的成功、生活的充實,而是變成了等待孩子的成功、等待孩子的幸福。但在我看來,他們等待希望,不如說是等待對自己的判決,判決自己的成功抑或失敗,判決自己用生命中最好的時光所等待的究竟是希望還是失望。然而,不論將來如何,做父母的還是要等待,等待那寥若晨星的希望。這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