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生
“肺性水腫”新概念肺原性心臟病嚴重期間,病人容易出現(xiàn)水腫。一旦出現(xiàn)下肢或頭部水腫,民間便有“男怕穿靴,女怕戴帽”的說法,視為臨終危象。而醫(yī)生也總是把水腫作為判定患者右心衰竭的最重要證據(jù),據(jù)此開始心衰的搶救。然而近年國內(nèi)外的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肺心病加重期病人的水腫。并不都是心原性原因所致。因為血流動力學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其中部分水腫患者的右心房壓力并不高,心排血量亦正常或增高。這就很難用右心衰竭所致靜脈壓增高來解釋水腫的原因。右心衰竭并不是這類病人水腫形成的主要原因。研究提示,低氧和高碳酸血癥,特別是高碳酸血癥在水腫發(fā)生中起著重要作用。高碳酸血癥可致腎血流量下降,并促進腎對鈉的重吸收;二氧化碳可引起周圍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強。這些原因的綜合作用導致水腫發(fā)生,故有“肺性水腫”之稱。所以處理水腫也應著重于改善通氣功能,而對強心措施的使用需持慎重態(tài)度。
家庭氧氣治療對于肺心病人來說,實行家庭氧氣治療(氧療)效果是肯定的。大量研究證實,氧療是唯一能改善患者預后的基本治療方法。但其效果好壞與下列因素有密切關系:每日吸氧時間超過18小時者的生存率比不足12小時者高2倍,一般認為每日吸氧時間不應少于15小時。短期氧療難以顯示對生存率的影響,男性約需維持氧療500天以上才能看出降低生存率的效果,女性出現(xiàn)效果稍早些。若干研究證明。伴有低氧血癥的肺心病人接受氧療3年,生存率可提高50%~68%,5年生存率提高32%~53%。日夜持續(xù)吸氧比單純夜間氧療效果好,日夜持續(xù)吸氧(>17小時/日)者1年死亡率為11.9%,2年死亡率為24.4%,而單純夜間吸氧者1~2年死亡率分別為,20.6%和40.8%。一般鼻導管吸氧氧流量以2升/分左右為宜,吸氧濃度不應>30%。肺心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患者,夜間可發(fā)生嚴重的低氧血癥,氧療可阻止其病情惡化,但在減輕低氧飽和度后有可能使呼吸暫停的次數(shù)增加,應注意調(diào)整體位和解決呼吸道阻塞等問題。吸氧病人和家人都應戒煙,吸煙不僅影響療效,還有引起氧氣瓶燃燒爆炸的危險。
治療“高粘滯血癥”當肺心病人血氧飽和度降低時,可促使紅細胞增多,血紅蛋白增加,以最大限度地增加攝氧和氣體交換能力,代償機體缺氧。但紅細胞增多,血球壓積升高,又帶來“高粘滯血癥”的弊端,會促使血流緩慢、毛細血管內(nèi)血液瘀滯,甚而發(fā)生凝固和血栓形成。這反過來又加重缺氧,形成惡性循環(huán)?,F(xiàn)已公認。治療“高粘滯血癥”是阻止肺心病惡化的關鍵之一。措施有:抗紅細胞或血小板聚集(藻酸雙酯鈉、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通過降低過高的血脂有效地降低血粘度(復方降脂片、月見草油、多烯康、泛酸乙胺、美降,脂、必降脂和諾衡等);去纖維蛋白治療(蝮蛇抗栓酶等);自血光量子療法以及中醫(yī)藥的活血通絡療法。這些措施都有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數(shù)的良好作用,其中以自血光量子療法療效最為顯著。其作用是體內(nèi)給氧。使血氧迅速達到最大飽和度,改善組織供氧,故可緩解支氣管痙攣,降低肺動脈高壓;降低血粘度,使血流加速,緩解高粘滯血癥;照射還可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炎能力,使肺組織損傷得以恢復。治療肺心病的總有效率可達93.9%。
減輕心臟負擔肺心病加重期,有25%~70%的病人發(fā)生心力衰竭,這是肺心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應想盡辦法減輕心臟的負擔,保護好心臟。病人應絕對臥床休息。不能平臥的,可取半坐位或前傾坐位。周圍用被墊好,使病人感到舒服,不疲勞。大小便應減少活動幅度;飲食不可過飽;可給予利尿劑和強心劑。近年發(fā)現(xiàn)巰甲丙脯酸(卡托普利)這種藥有明顯擴張動脈和靜脈血管的作用,可以減輕心臟的前、后負荷,每次12.5~25毫克。每日3次,10天為1療程,對改善肺心病的心衰很有效。
不要過度限鹽民間有一種說法:“防咳喘,少吃鹽”,因而大多數(shù)老慢支和肺心病病人不敢吃成。長期淡食,不僅會引起低鈉,還會引起低氯、低鉀,導致電解質(zhì)平衡紊亂,發(fā)生低鹽綜合征等。病人會出現(xiàn)嚴重疲乏無力、食欲不振,甚至惡心嘔吐。長期厭食又會使病人營養(yǎng)不良,免疫功能下降,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所以,肺心病人如無明顯水腫和心衰,不要過度限鹽。每日可攝入食鹽6克左右,及時糾正水、電解質(zhì)平衡紊亂。應注意加強病人營養(yǎng),給病人以優(yōu)質(zhì)蛋白(奶、魚、蛋等)和富含維生素的易消化飲食,以增強病人的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