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法
筆者自1990年以來。運用“游山散”為主方,辨證加味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60例,取得較好療效。今簡介之:
一、60例患者中。男性為21例,女性為39例。年齡以31-50歲為多,共51例??梢姶巳持饕址盖鄩涯?。從病程看,1~5年病史的為22例。6-10年的為29例,10年以上的有9例?;颊咴谥委熐熬?jīng)上消化道攝片或纖維內(nèi)窺鏡檢查確診。根據(jù)辨證分型,患者屬脾胃虛寒型的有27例。氣陰兩虛型的有11例,寒熱互結型的有6例。脾胃氣滯型的有16例。
二、在確診為慢性萎縮性胃炎以后,筆者采用以“游山散”為主方進行醫(yī)治。“游山散”乃古書《良方》所收載,由延胡索、五靈脂、沒藥、草果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功。筆者的常用劑量是:延胡索15克、五靈脂15克、制沒藥10克、煨草果10克。根據(jù)辨證,脾胃虛寒型的加用黃芪健中湯;氣陰兩虛型的加甩百合湯或養(yǎng)胃湯;寒熱互結型的加雙治湯;脾胃氣滯型的加四逆散等。
三、從治療結果看,有效率達88.3%,其中顯效18例。一般要在服藥20天以上才能見效,那些企求“速效”的,則難以如愿。典型病例如:陸某,男,36歲?;嘉覆∫?年。就診時,其證屬脾胃虛寒型。遂治以化瘀通絡、益氣溫中,以“游山散”為主方?;颊叻?0劑,胃痛明顯減輕。精神好轉。后在原方基礎上略事增減,又服藥10劑。諸證悉除。復查胃鏡,胃部萎縮性炎變已消失,12指腸球部潰瘍基本愈合,隨訪兩年多。情況良好。
四、慢性萎縮性胃炎患中醫(yī)“胃脘痛”、“痞癥”范疇。目前,中西醫(yī)對此癥均少特效療法。由于病程遷延,病人大多脾胃虛弱、氣機郁滯、血行受阻。中醫(yī)理論認為“久病入絡”、“久病必瘀”。西醫(yī)也認為,萎縮性胃炎是由局部微循環(huán)障礙而胃粘膜充血、水腫、糜爛以致萎縮的。可見。血瘀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主要病機。而從胃鏡中觀察到。病人的胃粘膜萎縮變薄,粘膜下血管網(wǎng)或有陳舊性出血斑、粗糙不平,或有結節(jié)、隆起,這些都表明與瘀血阻滯有關。以“游山散”這樣的化瘀、通絡、止痛藥方治之,自然有相當效果?,F(xiàn)代醫(yī)學也認為,活血化瘀藥不但有止血、止痛作用,還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促進胃粘膜腺體營養(yǎng)供應,使萎縮的腺體再生。
本人體會,在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時,即使未見明顯的瘀血見證,仍可考慮投以“游山散”。效果也仍將是較為滿意的。
治愈排尿性昏厥癥一例
宋珍琛
患者:周××,15歲。癥狀:每當睡醒排尿過程中。即驟然發(fā)生昏倒,不省人事,持續(xù)1分鐘,發(fā)作前無任何征兆,且限于夜尿、晨尿、午尿時發(fā)作。蘇醒后對發(fā)生的一切全然不知,常感頭昏目眩,神疲乏力。病史一年多。診斷:排尿性昏厥。治則:安心神、醒腦、鎮(zhèn)靜、平肝熄風。
處方:①體針選穴及針灸法:針瀉人中。灸百會、水分、氣海、腎俞(雙)。每穴各灸15分鐘,合谷(雙)、太沖(雙)、陰陵泉(雙)、陽陵泉(雙),平針法。②輔以中藥:縮泉丸方加味。郁金10g,酸棗仁10g。黃芪20g,金櫻子20g。甘草10g,5帖,每日1帖分三次煎服。
94年7月經(jīng)第一次治療后,病情減輕,經(jīng)三次治療后,昏厥消失。至今未見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