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麗
孩子生病了,額頭灼熱,兩腮腓紅,淚眼汪汪——好一副令人心焦又叫人憐愛的模樣。和所有的父母一樣,我們遇上這樣的難題,頓感心煩意亂、手足無措,真恨不得代替孩子去承受疾病之苦。于是乎,雙雙輪番守候在“小皇帝”的病榻前,語氣輕柔地噓寒問暖,小心謹慎地觀察病情,生怕因照料不周再給病中嬌兒添上半點委曲。我們還為了引發(fā)他的食欲,滿街市地去尋找新鮮可口的食品,就是他剛吃兩口便棄之不顧,也心甘情愿。為了哄騙他打針、吃藥,許愿買“變形金剛”,買玩具手槍,常常是這邊哭聲未止,那邊已實物兌現,不敢有半點怠慢。
幾經周折,這不大不小的病終于日見好轉了??珊⒆訁s一反病前溫順的常態(tài),大有為所欲為之勢,不但不愿獨自睡覺,而且還百般挑剔食物,稍不如意便發(fā)脾氣、摔東西,態(tài)度甚是驕橫。如此表現實在令人愕然。冷靜分析了前因后果之后,我們醒悟到:這是病中過于嬌慣所帶來的“后遺癥”。有了這樣的教訓,在以后孩子生病時,我們就嘗試著采取一些相應的對策,結果對預防和減輕這類“后遺癥”竟起了一定的作用。
首先是家長在孩子患病時要沉著鎮(zhèn)靜。須知,孩子患病的過程也正是其機體從外界獲取免疫力的過程。由于病中身體不適、情緒欠佳,孩子煩躁不安且哭鬧頻繁是正常現象,家長多加關心也是完全必要的。但在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上最好是一如既往,尤其應注意不要流露出過份的溫情。因為那樣不利于保持孩子情緒的穩(wěn)定,還會誘導他們的個性向脆弱的方向發(fā)展。同時在無形之中又強化了他們以自我為中心、一切必須服從于我的意識,最終在心理上產生不良的影響。
其次是不要無原則地遷就孩子。機靈的孩子是極善于察顏觀色的。他們常常會利用父母過份同情的心理弱點,提出一些在正常情況下得不到滿足的要求。有些平時就缺乏嚴格教育的孩子,更會借機放縱自己,甚至蠻不講理,出現打罵家長和醫(yī)務人員的行為。因此,家長應當堅持原則,對不合理的要求不能隨意遷就,而且該批評的時候一定要照常嚴肅批評,不可以孩子患病為由而輕易放棄一切教育手段。
與此同時,家長還要抓住時機,著力培養(yǎng)孩子堅強的意志品質,提高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患病、打針、吃藥,對于缺乏自制力的幼兒來說,無疑是痛苦的事。家長在陪護過程中要鼓勵孩子正視困難、戰(zhàn)勝病痛,并及時表揚他們積極配合治療的勇敢行為。至于一些生活瑣事,如便溺、洗漱、穿衣等,應視病情、年齡的不同,酌情讓他們自己去處理,家長包辦代替和照顧過度,會使孩子產生依賴心理,從而導致生活自理能力的退化。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患病也是人生必修的一課。由于從母體中帶來的免疫力日益減退,年幼的孩子幾乎都有一個頻繁患病的過程。父母有責任幫助孩子度過人生道路上不可避免的磨難,引導他們以正確的態(tài)度去對待疾病,并為培養(yǎng)他們健全的人格創(chuàng)造條件。那種對病中嬌兒備加寵愛,甚至百依百順、一味遷就的做法,不僅于疾病康復不利,而且嚴重危害心理健康,實為后患無窮的下下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