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道和
《人民日報》的報頭由毛主席親筆手書,前后共寫了三次,每次題寫都體現(xiàn)了他對新聞事業(yè)的關懷。
1946年4月間,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要出版一張地方性的機關報,便委托當時任中央局副書記的薄一波去請毛主席題一個報名。開始,有關同志擬為《晉冀魯豫日報》或《太行日報》。毛主席聽后說:“為什么你們不叫《人民日報》?”他覺得不一定總要冠上地區(qū)的名字,那樣未免顯得太死板俗套了。毛主席興致極高地潤墨提筆,一連橫寫了五幅《人民日報》,并指著其中的一幅囑咐薄一波同志:“這個比較好,用這個!”
1946年6月初,隨著革命形勢的勝利發(fā)展,黨中央決定晉冀魯豫和晉察冀兩大解放區(qū)正式合并,籌備成立華北人民政府。6月15日,《晉察冀日報》和晉冀魯豫的《人民日報》也合并,仍用毛主席所題的《人民日報》作報名,定在石家莊出版,作為華北局的機關報。為了表示與以前的地方小報有區(qū)別,薄一波同志又請毛主席第二次題寫了報頭。毛主席當時心情特別好,一筆便把“人”字寫得很大,最后一個“報”字更寫得氣勢不凡。他一邊寫,一邊十分風趣地說:“人民日報這四個字啊,寫成報頭,中間兩個字要小一點,兩邊這兩個字要大一點,這樣就好看嘍!”
1949年8月《人民日報》由華北局機關報改為中共中央機關報時,毛主席又寫了新的報頭,一直沿用至今。
(依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