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 明
杜撰是說,古時有一個讀書人,名叫杜默很喜歡作詩。但他寫詩的內(nèi)容都是憑空捏造的,沒有生活事實的根據(jù),令人厭煩;他詩中所用的韻句,也全不符合作詩的格律。因此,人們每逢看到他的詩時,都氣憤地譏之為:“這是杜默所撰的狗屁詩?!钡胶髞?,人們把凡是不真實的事物,不真實的思想和不真實的文章,都稱之為“杜撰”出來的。
斧正一詞,有一段歷史典故,源出于《莊子·徐無鬼》,據(jù)說,楚國郢都有一個人,他的鼻子尖上忽然粘著一點點白色的土,他覺得很不自在。于是他就請了一位石匠,替他設(shè)法削掉。這位石匠看了看,然后石匠舉起斧頭,像一陣風(fēng)似地從這個人的鼻子上掠過。果然,白土隨著斧頭掉了下來,而這個人的鼻子仍然完整無缺,絲毫沒有損傷,也沒有感到半點驚駭。后來,根據(jù)這種流傳,人們就把“斧正”一詞當(dāng)成了成語,用來作為請人修改文章的自謙的話。意思是自己的文章有什么毛病,請不客氣地像石匠用斧頭削砍一樣刪改。
腹稿一詞。王勃寫文章時,先研墨數(shù)升,然后引被而臥,過一段時間,忽然坐起,揮筆疾書,一氣呵成。從磨墨到臥、起、寫的過程,人們說王勃是在打腹稿。于是“腹稿”這個寫作用語就流傳下來被廣泛運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