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澤
以九州代指中國是古代的一種習(xí)慣,它的源淵,起始于傳說中夏、商、周三代的行政劃分。在《史記·夏紀(jì)》中,記述了大禹在治水過程中,根據(jù)山川河流走向分野,把中原劃分為九州的傳說。這九州是“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本胖莸姆秶?,大致是黃河、長江中下游流域,基本上是中華民族最初活動的中心地區(qū)。以后殷商取代夏朝,仍有以九州建制的說法,只是去掉了青州、梁州而增加了幽州、并州,疆域向北擴展了。周滅商以后,還保持著九州劃分天下的觀念,與商朝比較,去掉了徐州,添上了青州??偠灾?,夏、商、周三代一千多年的歷史,雖然沒有明確的行政建制,但統(tǒng)轄的地域大致相同,都是以黃河流域為中心,在地曠人稀的情況下,只能以大致的山川河流走向粗分為九州。三代以后,華夏族已經(jīng)形成,以九州為華夏族生息繁衍基地的觀念也扎下了根子。
正如中國人是炎黃子孫血統(tǒng)觀念那樣,九州成了代表中國的地理觀念深深地印在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當(dāng)中。因而,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上,九州一直在各種典籍中出現(xiàn),做為中國的代稱。
(劉豫徽摘自《青春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