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師東
沒有料到,張毅的詩作《歌唱腰鼓》會如此老成、深邃。“鼓聲扭著身子,從民族上游/踏月而來”,隨著這樣的場景,在一個民族的生命歷程上變幻出風聲雨聲,以及戰(zhàn)亂、饑饉、太陽和神話。于是,腰鼓有如月光,它洞穿了民族的經歷和愿望。就在這鼓聲與民族經歷的印合中,詩作者得到了這樣的啟示:人民是永恒的主題。從此,這鼓聲不再只是鼓聲,它分明昭示出年輕的一代反顧歷史時所獲得的那么一種深沉的領悟。
更多的話題則是年輕的詩作者對自身的詠嘆和感懷?!耙驗槟贻p/你的目光便很吸引人”,在《因為年輕》里,質樸平靜的話語流露著年輕人對自身的評價,年輕就是財富。可貴的是,在詩作者眼里,年輕并不就是永久的富有,青春的價值還在于“去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這是對青春意義的深一層理解,能讓人警醒。同樣,青春時期的恍惚,也容易讓人接受,劉源的《無題》,便顯出點點的憂思。詩作者說他的一生,就這樣注定“一直不停地走下去”,這是對生活朦朧的感觸,同時也顯現(xiàn)了詩作者努力把握人生的心理軌跡。透過袁利榮的《風箏》,我們看到的是對生命和生活的無悔和堅定:“忘情于無攔無礙的天空/消魂于自斟自酌的長短句/浪漫的長帶翻飛成瀟灑的遠影/——既然這是命運注定”。而《觀賞魚》這首詩作,更顯出一種自信。如果說袁利榮是以“風箏”自況的話,那么楊志廣筆下的“觀賞魚”則作為一道反命題,在證實生命應有的價值和意義。
尤其值得一說的是《腳印》這首小詩。這首詩立意純粹,卻別有新意。的確我們“總難以躲開/自己的腳印”,既然是印在土地上,印在履歷冊上,我們就沒法回避。腳印有如青春的足跡,深深淺淺,都是對青春和生活的證明。
本期六位作者的詩作色彩斑瀾。青春的感受本該就有繽紛的色澤。我們從這里讀到了鮮活與厚重,讀到了沉思和激情,讀到了令人沉醉其中的五彩繽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