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小學時,我們班女同學的學習成績比男同學好,可進入中學后,不知為什么,男同學的學習成績一個個趕上女同學,尤其是數(shù)理化。好像女孩大了就不如男的聰明,而且在天才人物中,男性也比女性多。請問,難道女生真的不如男生嗎?劉真
劉真同學:
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男女兩性智力的總體水平是平衡的,在一些基本能力方面,如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思維能力等,男女性并不存在誰優(yōu)誰劣的問題。當然,在某些方面又各具特色。
思維方面,男性偏于邏輯思維,往往擅長數(shù)、理、化及哲學等學科,因而不少男生的數(shù)、理、化成績突出。進入中學后,由于青春期的來臨,由于生理變化,致使男性邏輯思維能力愈加明顯增長。女性偏于形象思維,有利于學習外語、歷史、地理、語文、生物等學科,因而不少女生文科成績突出。
語言方面,一般女孩開始講話比男孩平均要早2~4個月,女孩語言水平領先一直保持到青春前期,這為女孩在小學的文化學習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因此,剛進學校的女孩在語言學習上比男孩要略高一籌,往往給人以小學時女生學習成績比男生優(yōu)異的印象。
記憶方面,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女孩在青春期前后,記憶方式有個轉(zhuǎn)變,15歲左右有一段記憶發(fā)展的暫時停滯時期,它往往給女生帶來很大影響,致使記憶力下降,盡管這是暫時的過渡現(xiàn)象,但卻給初、高中階段女生的學習帶來一定影響,使一些女生學習成績下降。實際上,隨著發(fā)育成熟,女生的記憶力將自動恢復。
感知覺方面,女孩比較敏感,嗅覺比較靈敏,在聲音的辨別等方面都優(yōu)于男性。而男孩在視覺和方位、知覺方面略差一些。
從以上情況可見,男女生之間無所謂誰強誰弱,只能說是各有所長。其實真正影響女性成才的心理因素是以下三方面:
其一是女性追求成就與性別發(fā)生心理沖突。女性既想獲得成就,又想做一個真正的女人,往往處在料想不到的社會矛盾之中,現(xiàn)實的難以兩全,使女性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境。大部分女性舍棄追求成就,接受傳統(tǒng)的婦女角色,把賢妻良母作為人生的選擇,嚴重影響女性成才。
其二是一些女性的興趣不夠廣泛。青春期前后,自我欣賞是女性的一種普遍心理特征,表現(xiàn)在興趣方面,往往對與己有關的事情感興趣,對自認為與己無關的事情缺乏興趣;對自己能夠理解的事情感興趣,對要費腦子才能理解的事物沒有興趣;對自己周圍的事情感興趣,對離自己比較遠的事興趣不大。有時對一些事物發(fā)生興趣,但是淺嘗輒止,因而影響女性知識面的擴大和成才。
其三是自卑心理。由于社會歷史原因,幾千年來女性一直不被社會和男性尊重,又由于生理上的特點和男尊女卑的社會偏見,造成女性自己也瞧不起自己,認為自己不行,只能當別人的助手和后勤。壓抑心理的存在和種種自我限制,一部分女性往往在未成家前雄心勃勃,對事業(yè)對學業(yè)能孜孜不倦地追求,但是一旦成家,便把對社會貢獻的責任全推到丈夫身上,似乎一家只能確保一個成才。自卑心理嚴重影響女性成才。
聽了我的分析,你可能會問:“男女在事業(yè)上能并駕齊驅(qū)嗎?”回答是肯定的。只要克服影響成才的心理因素,掌握成長過程中的心理特點,女生同樣能有所成就。而且男女在事業(yè)上并駕齊驅(qū)的事例并不少,如孫中山和宋慶齡、周恩來和鄧穎超、居里和居里夫人等。
南京青少年心理咨詢服務中心王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