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野
我和弘征認識的時間并不久,但從一些朋友的口中,從報刊文章介紹中,從和他來往通信中,特別是從他的著作中,使我對這位多才多藝的中年干部有相當了解。他不但編輯出版工作做得很出色,而且在文學藝術的許多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他本來是一個很普通的工人,而且久經(jīng)坎坷。由于他有頑強的毅力,終于克服了無數(shù)的艱難險阻,堅持走自學成才之路,竟能達到目前這樣的成就,實在難能可貴,令人佩服。
他的著作我沒有全部讀完,但對他的《司空圖<詩品>今譯·簡析·附例》一書卻很感興趣,留下很深的印象。
司空圖在晚唐的名詩人中居不上位置,但他的《二十四詩品》卻是一部不朽的詩論,對后世影響深遠。可惜這部著作比較艱深難讀,歷來解說和分析《詩品》的著作也有很多本,但讀了總不解渴,主要缺點是不能把問題講得一清二楚。唯有弘征的這部書詞意俊逸清新,別具一格,使人讀了愛不釋手。它最主要的特點是再現(xiàn)了司空圖的以詩論詩,以詩論理,用形象說話。除了解析和附例有它的獨特之處外,譯文的清新優(yōu)美更令人喜愛。著名作家秦牧在一篇文章中說:“那相當優(yōu)美的譯筆使我驚奇。老實說,我所認識的新詩人中有這樣文筆的并不很多?!?/p>
總之,有了弘征的這部書,《詩品》的晦澀再也難不倒我們了。
最近他又完成了一部《唐詩三百首今譯新析》,寄來部分譯稿。蘅塘退士(孫洙)編選的《唐詩三百首》迄今仍是一部家喻戶曉的選本。我們的祖先到我們這一輩人幾乎人人都曾從中汲取營養(yǎng)。由于時代條件的不同,想到現(xiàn)代的年輕后代直接讀原著比我們當年遇到的困難要多得多。為了弘揚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今譯已是刻不容緩的任務。這件工作的意義是毫無可疑的。譯作的目的只是為了幫助讀者更準確地去理解原作,而不是代替它,它只能起拐杖的作用。詩的今譯應該仍然是詩,就是說把古詩譯成0白話詩,譯時要盡量保存原詩的神韻與風格。在這里嚴復提出信、達、雅三條翻譯原則完全適用。
從五十年代起,我國就有人譯過唐人的絕句,后來也見過好幾種唐詩的譯本。對部分作品報刊上發(fā)表過評論文章。大抵學者譯的信、達有余,而韻味不足。詩人譯的近乎再創(chuàng)作而與原作或多或少有些距離。弘征在本書的《前言》中也談到他的躊躇與思索。譯詩確非輕而易舉的事。弘征是在曾經(jīng)譯過《詩品》和《樂府》等作品之后才來譯唐詩的,基礎較好。從譯文和對每一首詩的賞析中可以看出他的功力。他對原作經(jīng)過了反復的琢磨,譯文都是字斟句酌才下筆。加上他本來有相當深厚的古典文學根柢,又有幾十年寫新詩的創(chuàng)作實踐,同時并擅舊體詩詞。他的作品曾頗受郭沫若、夏承燾等當代大師的稱許。我相信他的這部譯本也將像譯《詩品》一樣有所突破,有所創(chuàng)新。
為了便于讀者了解,我這里舉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一詩的今譯為例,看看弘征的功力:
原詩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今譯
傍晚從青山上下來,
月亮像好朋友一樣相隨?;仡^看走過來的小路,逶迤的山巒都隱沒在蒼茫里。山人攜著我的手走向他家,小孩兒打開大門歡呼迎接。綠竹叢掩映著一條幽徑,青蘿藤牽著我的衣袂飄飛。歡談今晚要好好在這兒休息,清洌的美酒一杯接著一杯。高歌隨風飄入松林,一直到星星在銀河隱退。你多么快樂呵我也已經(jīng)大醉,世間的名利,在我們眼里算什么東西!
(《唐詩三百首今譯新析》,將由漓江出版社出版)